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2-10 20:06 编辑
悬空寺游记(下篇) 据景区内简介牌介绍:悬空寺,坐落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总体三部分,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大小殿阁40余间,最大的不足36平米,可为建筑奇绝,小巧玲珑。寺内供奉“释”、“道”、“儒”,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寥寥数语,如同一幅千年悬空寺的素描展示在眼前,连其内部的结构仿佛都清晰可见了。 由于悬空寺是贴山而建,寺内通道必定狭窄,所以上山、下山的路径各走一端,也就是单行道。原本以为,上山之路定有人工铺设的石阶可供游人使用。然而,来到入口处,看到那条必经的上山之路,顿时让我目瞪口呆。这哪里是路?分明就是一条直上直下、挂在空中的天梯 ,看着都让人头晕目眩,更不要说攀爬上去了,许多游人见状都已经摇头叹息转身离去。难怪传说北魏的一位天师道长,在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空中寺院”。大概是希望能上接天庭,下绝凡尘之意吧!想来,若非如此,佛、道两家的门下何以潜心修身悟道?实际上,这是一架用厚厚的角铁焊接而成的简易铁梯,呈之字形,再和穿凿于岩体内的粗钢筋焊接在一起,宽度仅约四十厘米,护栏高度约一米,自下而上,紧贴山体一直延伸到山上的悬空寺。 我也在犹豫着,站在自家的楼上探头向下观望,都会有腿软、晕眩的感觉,何况面对这样的高度,这样险要的铁梯呢?但是,一览这天下奇观,近距离领悟它千余年的历史沧桑,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又怎能因为恐高就望而却步呢?我一向自信,胆小懦弱绝不是我的性格!人生一世,这点风险又算得了什么!我鼓足了勇气,伸手用力拉了一下铁梯的护栏,感觉非常牢固,随即顺势紧贴山体攀爬而上。 铁梯太窄,护栏的高度又低,越到高处,越是紧张,每一次倒手都会感到心惊肉跳。特别是沿着之字形铁梯迂回向上攀爬到折返处,如果背贴崖壁,地面上人如蚁、车如虫的景象就会尽收眼底,必然会加剧内心的恐惧感;而面朝崖壁,又会担心失去重心,仰面跌下去。无奈之下,只好用双手牢牢地抓住护栏,弯下腰身,紧贴着山体,逐级向上攀爬。 在攀爬过程中,不知何故,头顶上方的人突然停了下来,隐约听到,是一位女士因过度紧张,头晕目眩,难以支持了。“登天”之路受阻,这可实在不是个好消息,铁梯之上,还有不少游人直上直下地悬在半空里,时间久了,前途未卜啊!眼看剩余的高度还有约十米的垂直距离,担心和恐惧又挥之不去,我的双腿阵阵发软,好像时刻都会和铁梯一起轰然坠下,跌一个粉身碎骨似的。想起路上那位女士危言耸听的心理描述,此刻自己的感觉又何偿没有孤魂驾鹤,西去灵山见佛祖的担心呢? 正在此时,一声惊雷响彻云霄,余音在山谷中回荡,大风一阵紧似一阵向人们逼来,更加剧了悬在空中游客们的恐惧心理,已经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不断向下传递着信息。可谁都清楚,这样悬在空中,进也如此,退亦如此。若依‘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常理,在这样的天梯之上,下山岂非难上加难。万幸的是,人们在焦虑中的等待总算没有持续太久,又开始了没有退路的危险之旅。 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从被困的铁梯中突围而出,更大的险情又接踵而至了。当我战战兢兢地爬上寺顶,老天却又匆匆赶来凑起了热闹。就在我悬空的最后一个脚步才刚刚踏稳在悬空寺的地板上,那颗早已悬在嗓眼且尚在剧烈跳动的心还未及落在实处,突然间,狂风裹挟着骤雨倾盆而下。整个悬空寺都伴随着狂风骤雨在剧烈地颤抖着,支撑着大半个建筑的立柱不断发出刺耳的嘎吱嘎吱的响声,大有瞬间坍塌之势,又仿佛天崩地裂了一般。这究竟是世界的末日,还是我的末日?我惊呆了,也吓傻了!本能似乎支配着我尽可能向内侧移动着,可在狂暴的大自然面前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寺内的游客同样都惊慌失措,不同音频的惊叫声不断,有的蹲在了地板上,有的紧紧抱住了廊柱,其余的也和我一样迅速向内侧聚拢。 寺外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对面起伏的群山在茫茫的烟雨中也只剩寥寥的一抹错落而模糊的大意了。 当我在绝望中缓过神来,面临如同命悬一线的生死瞬间,我无奈的感叹到:如果命该如此,何必贪恋余生,听天由命去吧! 这时,先我而至的陪同人员迎面走来,面带微笑又半带玩笑地问我:“害怕了吧?”我不无反唇相讥地回答道:“你的运气也不好,陪我一起来送死!”他听后反而哈哈大笑,朗声说到:“悬空寺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和无数次的自然灾害,还不是照样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吗?是你带了好运气,才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这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看着陪同人员坦然面对这突如其来、甚至可能摧毁一切的大自然的疯狂咆哮,还在侃侃而谈,在我的眼中,仍在肆虐的狂风骤雨,似乎瞬间变成了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亮丽风景。是啊!这绝对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外收获!让我看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偶然天成的一道奇观美景。我既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和神奇,也庆幸自己获得了一次难得、难忘的特殊经历。我处之泰然了,有陪同人员意定神闲做出的榜样,有寺内三位圣仙千余年在此执着庇护,有天下的奇观美景近在眼前,我又何苦一味地患险裹足求安自扰之!有幸碰巧集人缘、仙缘、天缘和地缘于一身,何不借此良机细细品味这千余年古迹的丰富内涵,正该是:险中观奇景,今生有几何?圣仙暗中佑,只管信步游。 陪同人员看出我已完全放松下来,用意会的眼神看着我,抬手指了指单行的游览路线,我自然心领神会,随即愉悦地大声调侃道:您头前带路,咱们走着!我们放松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近处的游客,欢声笑语骤然四起。 一路观瞻,真是处处都令人赞叹不已!在如此狭小的寺庙建筑群里,竟有石雕、泥塑及铜铸、铁铸的佛像共计80余尊,且无论是神态和体态都栩栩如生,各不相同!更值得寻味的是,在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摩尼、老子和孔子同处一堂,当属十分罕见了,这其中是隐含了和谐共处的寓意呢,还是代表了北魏王朝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呢?抑或是兼而有之呢?但是我相信,如果和目前国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提出的共建和谐社会相比,其内涵必定有着本质的差别。 从建筑结构来看,无论是设计构思还是建造的工艺水平,都可谓登峰造极。整个建筑分三层,殿阁之间,相互交叉,主要殿阁之间亦由完全悬空的栈桥连接。梁柱上下一体,层层相扣,廊栏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木质框架式结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多样化,单檐、双檐、三重檐、斗拱、抬梁结构、平顶结构等,都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所谓悬空寺,自然突出一个悬字,但这只是从远处观看的最初且虚拟的印象,想要真正体味这悬字的含义,是否还需站在近处去悉心揣摩呢?。为此,我颇费了一些心思,根据懂行人的建议,在易于观察的地方,对“凿洞插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原理,和同样感兴趣的游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讨。从外观看,整座木结构建筑是倚陡峭绝壁而建,内测的根基就是岩体的凸出部分,也就是巧借岩石暗托,而外延凌空部分便是凿洞插梁为基了,主要洞插横梁的下方再由约碗口粗的圆木做支撑。这就是凌空而建、远看似悬如挂的悬空寺!毫不夸张地说,整座建筑是力学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巧夺天工的旷世珍品,未来也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悬,而且更是巧到了极处,险到了绝处!它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我华夏子孙的聪明智慧,也彰显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不由得对这个历经千余年历史沧桑的袖珍级建筑肃然起敬。我们的祖先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创造过无数辉煌和奇迹,崛起的中国醒狮也一定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再创新的、更大的辉煌! 风停雨住,残云掩日,回到地面,游人已所剩无几,但我却仍然意犹未尽,久久都不愿离去。当再次来到李白和徐霞客的字碑前,看着他们遒劲洒脱的墨迹透着鲜活的灵逸之气,我瞬间释然开怀,如此博大精深的悬空寺,如何不教具有浪漫情怀的李白潇洒挥毫而多此一笔,如何不教几乎走遍天下的徐霞客落笔抒情而称巨观呢!? 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美丽的山川披上了一层朦胧的浅红色,悬空寺也笼罩在了一片神秘、祥瑞的紫气之中。
董连峰 2016年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