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道传薪 于 2017-7-28 11:35 编辑
“初版本”专指第一次印刷、发行的书籍。是相对于重版本、重印本的概念而言的。收藏初版本或版本价值极高的书籍,是中外藏书者刻意追求藏品质量的统一标准。藏书者心目中的信条是,要藏就一定要找名家的初版本,那才是一部书的本来面目,这是个人收藏的最大一类,全世界的藏书家都非常重视一部书初版本的收藏。据说英国有初版书博物馆,德国和法国有初版书收藏协会;日本、美国也有专门收藏初版书的服务机构,初版本是藏书者首要追逐的目标。 在美国一次出售古旧珍本图书的书展中,著名藏书家诺兰意外发现一本初版本的《福尔摩斯全集》,一问价格,非常低廉,他决定立即买下。不料,又有一位读者也要买这本书。诺兰一看,急得不顾一切地跃过两张桌子,重重地跌了一跤。他赶快爬起来将书抱在怀里。结果,自己的门牙摔崩了两颗,补牙花去200美元,买书花去20美元,算起来总共花220美元,虽然花了个大价钱,但诺兰终究把书买到手,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胜利”。这则趣事,似乎有伤文人风趣,但初版本书在藏书者心目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中国藏书者注重“初版本”的收藏,往往与它的学术价值有关。如曹禺的著名剧作《日出》有多种版本,其中50年代初开明书店出版的《曹禺选集》中的《日出》改动最大,第三幕被整个删去,使之成为一部三幕剧,男主人公方达生也成了地下工作者。其修改情况 初版本和以后的各版本一比较,一目了然,通过版本的研究指出前后异同,对于研究曹禺创作思想的演变是非常有益的。如果看不到初版本,当初发现不了曹禺创作思想前后的变化,其研究成果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一点上看,“初版本”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如此说来,并不是倡导所有图书的“初版本”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照收不误。事实上,谁也不会那么做,原因是既没必要,又没那种可能,就我国现阶段的出版状况来看,每年新书出版都在十余万种之多,显然不是每种新书的“初版本”都具有收藏价值。哪些图书的“初版本”值得收藏呢?这主要看图书在藏书家市场的需求,一般地说,决定收藏价值的因素很多,用钱军《藏书》中的话说,即以书重、以人重和以专题重。 公认的名著必是收藏热点。其初版本更会受到藏书者的青睐。如前一段时间,电视上播映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读者当中,特别是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古旧图书市场刮起了一股《钢》书热,很快成为藏书者的搜寻热点,早些年,辽宁省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意腾出一个观览橱窗,把馆藏的这书各种版本陈列出来,供读者欣赏。据一位图书市场人士透露倘若是初版本,有的藏书者愿意出高出原价10倍的价格购买。 名人写的书或写名人的书其初版本都被藏书者另眼相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有口皆碑,如今仍有人孜孜不倦地收藏着鲁迅著作的初版本,而他早年的两本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就更珍贵。一本是他编著的《中国矿物志》上海普及书局光绪丙午(公元1906年)初版;一本是《人生象斆文》,特别是后者,是鲁迅先生1909年在杭州任教时编写的生理讲义,由许寿棠题写封面,这两部书多少年来一直是藏书者梦寐以求的藏书目标。 能满足藏书者专题收藏的初版本,自然有收藏价值。“专题收藏”历来是藏书界的一个传统。无论是哪一种新文学的“初版本”,都是极富收藏价值,都是藏书家们格外珍惜的藏本。当然,初版本受到藏者的欢迎,也不排除审美方面的因素,在爱书人的眼睛里,仿佛只有它才含有作者的灵魂,而其它的重版本只能看做是它的影子。正因为如此,初版本的收藏最讲究原装,一旦重装,尽管比原来漂亮,也是画蛇添足之举,其结果只能是降低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