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到了黑山一带,他们在山头上住下了。不料却被坏人看见了就去报告。结果来了六十多个敌人,把山头包围起来。可是他们还不知道。当敌人已逼近,他们才发现。他们想往东走,刚一起身,就看见敌人奔山上来,这时他们就开枪打上了。
本来计划四个人各把一面抵抗敌人。在游击圈,他们每天行军走路时都定集合地点,遇着战斗的时候,回到集合地点去指定的地方。马克正和杜希刚找到一起,他们两人从东西街出去以后到集合地点找李福才和辛福荣,等了好几个小时,总算把李福才等来了,可是又等了好久,也不见辛福荣回到集合地点上来。在周围寻找多时,搜查出一枝大枪一一是辛福荣的大枪,插在山头了。他们三个人开会研究一下,估计辛福荣一定是妥协、动搖了,因此不能再去找他。他们又研究决定到巴彦县去调查。他们走了两天,走到巴彦县附近的一个小屯子里调查清楚了。情况是这样的:巴彦县东门去一个人,他是红军,是来投降的,带一支手枪。
他们三个人又研究一下,确定是辛福荣投降巴彦县东门派出所了,他知道后方。为了防止他破坏后方,他们三人决定换便衣,大枪插起来,大枪弹药完全都不要,因为那里有首长还不知道,穿便衣白天能走路,可以早到点。为了整体利益,只好这样做。杜希刚在前头走,马克正在第二,李福才在最后边。
路过一个屯子,杜希刚走到屯子当中时,他看见有四丶五个警察从地主屋走出来,他便走进一家去找水喝,当警察走出屯子后,马克正也到屯子了。杜希刚回头一看,就是马克正一个人,李福才沒有回来。他俩想了一下,这一定是李福才看见警察害怕,不敢向前走了。他们在路上等着,干等也不来,他们马上回过头来去找他。可是他已经动摇了,准备逃跑。后来藏在高粮地里,无论怎么喊他也不吱声。他俩研究一下,李福才已走辛福荣的道路了,妥协分子是狡猾的东西,决定不再去找他。
他们出发时是四个人,现在只剩下两个人,虽然如此,他们俩又核计一下:"在这紧要关头,任务重困难多,但必须要机智地灵活地完成任务。在这种环境中,不怕一切困难,一定要胜利地完成党所交给的光荣任务。这是共产党员应做的。"于是他俩穿着便衣,把手枪带在腰里,把子弹用青布包起来,赶紧向回走(这样白天也能走路)。顺着公路向北走,要经过漥心桥丶兴隆镇、绥化、双合镇、上集㘯这些地方。他们俩走一天 多就到了漥心桥西门外,那里有一个窝棚房,里边有两个老头,他们俩因实在太睏了,就在那儿想睡一觉,但是刚睡着,就听外面招呼:"老窝头出来,有红军没有?"他们一听,坏了,来敌人了,忙把手枪拿出来,准备好。老窝头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他和老窝头说:"我们是做劳工的,不能进屯子睡觉去,在这儿睡一会儿,马上就走。"老窝头说:"他们是棒子队查勤的,每天到门口总是这样喊,那是和我闹笑话,你们不用走,沒什么,谁也不能背房被地走。"可是他俩不能再睡了,冒着大雨,顺着公路向北走起来,一直走到天亮。顶着大雨走二十多里路,走进一个小屯子,两个人的衣服全湿透了,混身冻得直打颤,想把衣服脱下来晒一晒,腰里又都带着手枪。如果把手枪放在包里,又怕敌人来了动手来不及。这时杜希刚便决定了,宁肯湿冻,枪是不能离身的。于是把两支手枪都带在他的身上,到一家去避雨。那家老头借一套衣服给马克正换上了,这位老人又叫他也换换,可杜希刚衣服里带着手枪,换衣服怕老人看出来,只好向老人说:"我不换了,等一会儿雨住就可以走了。"老人看他坚决不脱,便给他拿出一件棉袄,叫他披上,坐在炕头上暖和暖和。并给他们做了一顿面条吃。可是等了一头晌,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这位老人神情是已看出他身上有枪,目不转睛地打量着他。
为了团结和说服防止他去报告,便告诉了老人,他说:"我们俩是红军。"这位老人说:"我看你们二人不象劳工样,可是没想到是红军。"他们把宣传单拿出来,马克正和老人谈抗日救国的目的。老人说:"我以为你们是特务呢,若是特务,态度还能这样好?我多少年没见过中国人了,这回可看着了。"马克正接着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解放人民的政策和必胜的信心,以及敌人必败⋯⋯。"那位老人很同情支持他们,对他们特别亲热。和他们谈的很高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