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儿童的学校教育

[复制链接]

392

主题

2153

帖子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8:51: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道传薪 于 2017-5-5 08:53 编辑



    中国古代的各类学校,是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建立进来的。在明清两代,学校教育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在元顺帝十五年(1365)就在应天府创办了国子监。设立博士、助教等学官,。两个之后,又进一步确定了国子监的官制。可见,在天下未定、战争不断的情况下,朱元璋就开始着手有计划的人才培养工作,并把这看成是获取人才的根本和前提。洪武二年(1369)年,他又诏令地方府、州、县陆续把学校建立进来,他认为元代的学校之教育,其弊端已经清楚地显现出来。他说:“学校之设,明存实亡。兵革以来,人习战斗。朕谓治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见《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四)。他认为,“古者帝王育人才,正风俗,莫先于学校。”(见《明太祖实录》卷四六)。其治国方略就是随着明王朝的建立,而从“重武”转向“重文”,学校已成为朝廷选才取士的重要途径。据吴晗先生考证,从洪武元年(1368)到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选拔了一大批国子监生出任地方大吏或各部官员,职位最低也是县主簿或者县教谕。
    明清学校。朝廷兴办的称国子监,也叫太学或国子学;地方的学校称为府学、州学或县学,府设立教授,州设立学正,县设立教谕。童生优秀者才可以考府、州、县学。各级官办学校都设有学官,负责日常的有关教学事宜。而国子监学官设有祭酒、司业、监承、博士、助教、学正等,国子监生是怎么样擢拔出来呢?说进来有一套繁琐程序。明代国子监分为六堂,分别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单纯通《四书》而未通《五经》者,只能居正义、崇志、广业堂;一年半以上,文理均条畅者,才允许升至修道、诚心堂;再坐堂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的人,才能升为率性堂。同时学规还对生员的坐堂情况制定了明确的考核标准,也就是说,生员只有考课与坐堂都合格后,才能升至率性堂,才有资格参与积分。明代国子监的积分方法是每季度累计一次。可见,明代国子监实行的是学年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既严格管理,又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宋代到明代,各地都设立了许多书院,其中有官办的,当然也有私人设立的,这些书院都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宋代的四大书院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历来享有盛名。特别是明清时期,号称天下皆设学校,但其学校系统主要是指各府州县以下的乡村社学和义学,书院不在其内,至于明代后期著名的东林书院等,则为明人的讲习之所。康熙中期,在顺天建立了金台书院,其主要内容就是为科举服务。在此之后,各省会以至府州县城也都相继建立了书院,聘请一些学者主讲,到乾隆中期,全国州县都有了书院,实质上变成了培养科举人才的最高学府。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校,学作八股文是教学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是必修课。学童从开蒙的时候就为八股文的写作打基础。一般地说,先从“三百千”学起,通过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既学会识字,又可以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蒙学著作。有的在《四书》开讲之后,就进行八股文写作的基本训练了。曾经历过科举的蔡元培先生说:“吾国之旧教育以养成科名仕宦之材为目的。科名仕宦,必经考试,考试必有诗文,欲作诗文,必不可不识古字,读古书,记古代琐事。于是先之以《千字文》、《神童诗》、《龙文鞭影》、《幼学须知》等书;进之以四书、五经;又次则学为八股,五言八韵诗;其他若自然现象,社会状况,虽为儿童亟欲了解者,均不得阑入教科,以其于应试无关也。”(见《蔡元培全集·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从蔡元培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对学生的基础教育,纯属于应试教育。
    《清史稿·选举志》也介绍了国子监的功课及考试的情况:“祭酒、司业月望(每月15日)轮课,皆用四书一、诗一、曰大课;祭酒季考、司业月课,皆用四书、五经文。月朔(每月初一),博士厅课,经文、经解及策论。月三日助教课;十八日学正、学录课,各试四书文一、诗一、经文或策一。”由此可见,八股文的教学与学习是明清学校教育的重头戏,每月除了日常学习外,至少有两次具有八股文内容的考试,朝廷都如此重视,其他各类的学校的学生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就教学内容而言,学校教育、私塾教育和家庭教育,基本上大同小异,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如“对课”的练习,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对课,通俗地讲就是教育学生们怎么对对儿,文雅点说也有称其为“属对”的。具体要求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称得上“工对”。过去的一些启蒙书里就有“云对雨,雪对风,大路对长空……”这样的话,就是启发儿童们学着对对子的。鲁迅先生有一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秃先生教学生对对子时说:“彼辈纳晚凉时,秃先生正教予属对。题曰‘红花’,予对曰‘青桐’。则挥手曰平仄弗调,令退。予不识平仄为何物,而秃先生亦不言,则姑退。久之,久之始曰来!予渐进,便书‘绿草’。曰‘红’平声、‘花’平声,‘绿’入声、‘草’上声,去矣!”这段文言小说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生动地描写了私塾教师教儿童对对子的情景。儿童虽然能分辨词性,但对平仄却不甚了了,而教师通过启发,他终于明白了读音的四声。
    清人崔学古在《幼训》一书中称属对应该有三个步骤:即训字、立程、增字,细琢磨起来说的很有道理。他说“一曰训字。先取《对类中要用字眼,训明意义,戒本生勿轻翻对谱,须先立意,方以训明字凑成。勿轻改,勿轻代作。二曰立程。语云:‘读得古诗千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须多选古今名对如诗话者,细讲熟玩,方可教习。三曰增字。假如出一‘虎’字,对以‘龙’字。‘虎’字上增一‘猛’字对亦增一字,曰‘神龙’。‘猛’字上再增一个‘降’字,对亦一字,曰‘豢神龙’。‘降’字上再增一个‘威’字,对亦增一字,曰‘术豢神龙’,‘威’字上再增一‘奇’字,对亦增一字,曰‘异术豢神龙’。从此类推,自一字可增至数字,为通文理捷径”。由此可以看出,能对好对子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儿,它其实是综合能力的运用,常常关涉到用字、音韵、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实践证明,在学习对对子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辨清四声、区分词性的能力。因为八股文中有许多对偶句,所以说学好对对子,对于八股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蔡元培先生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训练。他曾经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海’或‘水’来对它,因为都是地理名词。……别的可以类推。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开始”(见《蔡元培选集》)。
    在明清学校的初级教育中,还有一种“猜谜语”练习,这对于八股文的写作更有好处。当代著名学者启功曾作过一个比喻,他说:“八股破题的做法,和作谜语极其相似,谜有谜面、谜底,破题两句即是谜面,所破的原文题目即是谜底。进一步讲,全篇的八股文几百字都是谜面”(见启功等著《说八股》)。由此生发开来,我们一般的都是就谜面来猜谜底,谜面也可能是几句话,也可能是一首诗,并且常常要在规定的范围来猜。如打一物或打一字,应该说,设计一个谜面要远比猜一个谜底困难得多,至于说设计一个几百字的长谜、韵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八股文不正是这样的长谜吗?其作者不正是这样一个长谜的设计者吗?从这一点上看,强化这种“猜谜语”的练习对于日后八股文的写作是大有好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7-5-6 09:05:49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教育,源远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2153

帖子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9:29:1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5-6 09:05
中华教育,源远流长。

谢谢龙版关注并鼓励!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6 05:46 , Processed in 1.216800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