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高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传奇】之黄土地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6:34:52 | 只看该作者
                  4。陕北赌博面面观

提起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陕北闭塞荒凉,乡村生活单调乏味,除男女关系外,乡村对赌博情有独锺。民间赌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群众广大。乡村赌场条件简陋,一铺毡毯,一盏老麻油灯,便能招集一个赌局。赌具也简便,一只大小盈手的木头方盒,名曰宝盒。一块侧面印有红色图案的小方木块,是宝块。耍宝时,庄家手握宝盒,一只手指在盒下捏着宝块。手往空中一挥,捏着的宝块在盒内旋转,最后宝盒和宝块同时落地。宝块被压在盒内,外面看不到。此时,赌客纷纷将钱押在宝盒周围八个方向,钱押好放手。庄家掀开宝盒,谁的钱正好对着宝块上的红色标记,可以赢数倍的钱。押在两侧的,赢一倍,押在其他方向上的,钱输给庄家。陕北人贫穷,进城连五分钱汤水都舍不得喝。但一下赌场,个个平添无限豪气。开赌的主家只提供一条毡,一盏灯,一晚白得200元。旁边卖吃食的,都开出天价。一个馒头五元钱,一碗羊腥汤十五元!赌客随手就买,一点不嫌贵。听老乡讲,我们村也有过开场豪赌的历史。那年冬天,赌场就设在村边的河滩地上。几十盏老麻油灯,把河滩照得通亮。豪客纠纠下场,气冲干云。陕北赌风最炽是六十年代末全国大饥荒。与其他省相反,那几年陕北连年大丰收。那时一口袋土豆能换辆自行车。陕北人得天独厚,囤满钱足。有些人积年欠下的满屁股债,一下子就还清了。有了钱,赌业登时兴隆。很多人辛辛苦苦挣来的粮食和钱,几个晚上就丢在赌桌上。知青下乡,在老乡心目中是公家人,赌博暂时停止。直到初冬大部分知青探亲回家了,赌风才覆炽。我们村偏僻,山高皇帝远,首先开赌。赌场开在后山,十里八村的人聚来。后山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几天功夫,乡里听到风声,命令三里外于家沟党支部书记兼公社党委委员的余书记,带领民兵连连夜出动抓赌。余书记老远听到赌场喧闹,安排民兵把赌场团团围住。安顿停当,他告诉大家,自己先进场观察情况,一旦核实,民兵们来个漂亮的包饺子,不让一个漏网。民兵战士在冰天雪地里打埋伏,都惦记着回家吃年夜饭。但余书记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有人不耐烦了,爬起身子向赌场张望。却看到余书记已经吆三呵四地下注呢。训练有素的众民兵,把枪象野营一样架好,一声吆喝,就全钻进赌场了。
    农民参赌似乎只有输的份,虽没听说抛妻弃子的,但刚还债又欠钱,把一年口粮输光的却多有所闻。村里曾有一个把婆姨输掉的,还押了字据。这事让乡里干部知道了,差点把赢钱的抓起来,这才保住了媳妇。
    生产队长王玉安种庄稼是罕见的好手,他家自留地,永远高产得让人淌口水。但他父子俩就是娶不到婆姨。直到我们下乡那年,赌场停了一冬,他才顾上给儿子娶婆姨。本打算来年攒钱给自己娶,赶上第二年又开赌,他给自己娶媳妇的钱就永远泡了汤。
    大家都输钱,全村只有九娃无败绩。几年之间,统共赢过74元钱。这笔钱,差不多够给自己娶房媳妇的了。九娃人小鬼大,二十好几了,却精瘦得象个娃。走路倒背手,像个老头,一双眼睛却透着机灵。有天,我决心试试他是不是吹牛。我们俩把一满盒火柴均分,轮流坐庄象征性地赌了一场。不到一个小时,我手中的火柴棍迅速消失,最后一根不剩,看来这小子确是赌场奇才!他曾教过我听声辨向,还真很灵,只是学无所用,白费心了。
    后来知道张生海他爹没输过钱,还靠赌场赚的钱给生海娶了房婆姨。一了解,原因其实很简单。我村开赌场的时候,他爹只当主家,收取场费,再卖点馍馍面汤,从不下场赌博,所以不但没赔,还干赚了不少钱。但全村人只他一人从不手痒,其他人就是当主家,卖吃食赚了,很快又会在赌场原处输出去。
到我最终离开农村的前夜,几位特要好的老乡下午早早就向我道别。要好的,悄悄告我,他们每晚都要走50里山路,到安塞县一个村的赌场去赌,第二天打早赶回村上工,不能送我了。
苍茫的暮色之中,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三三两两登上脑畔山顶匆匆离去的身影,真不知该祝他们好运,还是祝他们从此洗手 !
      知青是半个公家人,有知青在,老乡一般不敢赌,至少不敢在本县本乡开赌,即使知道知青不会干预,也宁愿多跑几十里山路到别县去,求得一个赌得放心,赌得踏实。但也有例外。我们乡有个村子叫刘老庄 ,全庄只住着一个知青,叫赵小山。小山名字带个'小'字,却长着一张大脸,红黑的脸庞上,两只突爆的眼睛黏鱼一样分挂在脸框两侧最外缘上,使脸的中部留下太大的空间。一颗不大的蒜头鼻孤零零地悬在中央,显得不成比例。好在鼻子下的一张又厚又撅的大嘴,使脸的重心找到了平衡。只是嘴宽,唇厚,牙爆,齿突,使整张脸粗俗不堪,也使他在人前缺少自信。久而久之,他的脸上习惯性地添上一种媚笑。小小的个子,腰已有些驼了。赵小山的长相使他失去自信,他的家庭出身更是与众不同。那个年代讲究出身,一种是出身在革命干部或革命军人家庭,达到一定级别,被称作'革干'或'革军'家庭出身。这种出身好的子女,自来生活条件优越,身上难免傲气。比如我们村四名女生中两名是革军出身,一位走路雄赳赳气昂昂的高大女人,有一个从北京带来的外号'老M',显见是形容她身体的横向发展。老M的爸爸官拜中将。另一位胖得娇小,胖得可爱的,头小脚小肚子大.被我奉送上一个'枣核'的外号,还特意为她谱了一段类似日本鬼子进庄式的曲子。哼起来,与她颠动的步点很合拍。她爸爸是少将。赵小山的爸爸其实比她们俩爸爸的官都大,是一名上将!只可惜官衔前面错了一个字,他爸爸是国民党军的上将,我们戏称他是'国军'出身。革军和国军,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战场上,小山的爸爸英勇不屈,奋勇杀敌。曾在中天山战役中,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在蔓延全国的解放战争战火中,小山的爸爸依然作战勇敢,奋勇顽强。被包围后拒不起义,被俘虏后更坚不投降。可惜的是,他打仗时不是嫡系,未获重用,被捕后由于同一原因而没被看做统战对象。更兼之大地主的家庭出身,被认做顽固的反动派,不久就被枪毙。留下腹遗子的赵小山和两个太太。有人去过小山家,见到炕上盘腿坐着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就是他的大妈和二妈。两个老太太倒是相处和睦。家里财产早被抄没充公了,一家人靠给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勉强过着艰苦的日子。小山自小每天上学时都要带上一个破塑料网兜和一把用粗铁丝弯成的钩子。放学回家路上,遇到垃圾箱都要彻底扒弄个遍,把人家当作垃圾扔掉的烂菜帮子,黄瓜头子等拣回家,洗洗下饭吃。所以,小山自从上学开始,就背上了一个从未离身的外号'烂菜帮子'。这种生活和这个外号使他从小没在人面前抬起过头。到了农村,他索性破罐子破摔,衣服比老乡还破,身上的土渣子比农民的还多,一口陕北话地地道道,哪里还象个知青?
    老乡也没把他当作知青看。这一年冬天,别的知青都回北京了,赵小山没钱买车票回家,冬闲了还孤零零守在破窑洞里。老乡们就当村里没有这号人,在河滩地上搭伙开起了赌场。赵小山开始时还记得自己是知青,又没有钱,也没往心里去。但夜夜赌场传出来的吆喝喧哗声一浪高于一浪,他终于憋不住了。一天晚上,他把破窑洞里能抖搂出来的小米全部装进一只小口袋里,拎着下了赌场。自小没人爱答理的生活,反使他养成了一种善于观察,勤于模仿的习惯。他一个赌摊一个赌摊地转,看人家怎么压宝怎么开宝。特别注意庄家用什么手劲转动盒子里的明宝。几圈转下来,心里有数了。他选了一个花哨最少的赌摊,一升小米代替现金压在赌台子上。宝盒掀起,压中啦!庄家按时价,付给他三元钱。小山初战告捷,双手直打颤,立即又压上一宝,把一升小米加上三元现金全部压上。又中了!这东西过瘾,小山心里暗暗得意,死气白趔干一年农活能挣几个钱,还不如在赌场过几把,一年的吃食就挣出来了!
    赵小山好象生来就具备赌博的禀赋。自从踏入赌场,他连连得利,很少失手,一晚上连战连捷,赚进整整三十块钱。第二天继续上场,又净赚二十多,第三天小有失手,但还是只赚不赔,一个星期下来,总数达到六十多元,回家路费都够了。
    小山很惊异自己的天分,平生第一次很大方地把村里与他最要好的后生李二蛟请到城里的小饭馆里狠吃了一顿。在二蛟由衷的称赞下,小山感到飘飘然了。他发觉自己是个多年被淹灭的天才,是个落难的秀才 。。。。后来,有人与小山的两个妈妈谈起这件事。他大妈,也就是上将的原配夫人恍然大悟。早年间,小山的爷爷家,在老家山东济南府开着一家出名的大赌场!小山是如何继承了前人的禀赋,这是个难解之迷 !
    没过多久,刘老庄开赌场的事被乡里知道了,很快遭到制止。但小山作为一名知青参与赌博却在乡里引起震动。大小会批判一通,又写了很多份检查,才算过关。乡里还是不放心,也是作为惩罚,决定让他参加夜间的民兵站岗。当时陕北阶级斗争观念还没有其他开放地区那么强,正值刚刚在附近山上发现了几张蔟新的蒋介石戎装彩照,在县里引起一阵慌乱。各乡安排民兵日夜持枪站岗,(后来证实,这些彩照是台湾用热气球隔海放到大陆来的,不知为什么飞得如此遥远,到达几千公里外的陕北 )数九寒天,当民兵站岗是个苦差事,但小山却乐此不疲。由于他的出身和身份,不容许他配枪。所以,一到休息时间,他就整天把好朋友二胶手里的五六式冲锋枪摆弄来摆弄去,不舍得撒手。也是合该他出事。这一晚,本该小山休息,但正好有好朋友李二蛟的班,小山不想休息了。小山愿意与二蛟在一起,一直孤零零的小山就只有二蛟这么一个朋友。二蛟家是几代老贫农,但俩人投缘,他没有看不起小山的出身和长相。二蛟在小山的生活中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安慰。为了和二胶凑在一起,也是心痒难熬,想摸摸二胶手中的五六式冲锋枪,小山硬是顶了别人的班,与二蛟站同一班岗。夜深了,二人巡逻一圈回到乡政府值班室休息。他们面对面坐在两张光板床上,趁二胶困得打盹,小山爱不释手地摆弄二胶的五六式冲锋枪。他一下一下拉枪栓,把弹夹里的子弹一颗一颗地往出退,欣赏那种晶亮的子弹壳在灯光下跳跃的感觉。二蛟迷迷糊糊坐在对面光板床上打盹。这时,意外发生了。小山拉枪栓时一个不小心,枪栓从手中滑脱了。撞针击响了枪膛中的子弹,枪声一响,子弹不偏不倚射进对面坐着的二蛟的脑袋上。二蛟半个头盖骨被掀飞起来,红色的血白色的脑浆子胡乱甩在身后的土墙上,涂成一片。小山从一开始的震惊中醒悟过来时,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本能地将身子缩进一个墙角,死死地把冲锋枪抱在怀里,一动不动又浑身打颤。其他人听到枪声冲进来,七手八脚地把二蛟的尸体往医院抬,一时还没人注意蹲在墙角的小山。天渐渐亮了,有人想起现场的小山,进屋拉了他一把。小山抬起鱼一样的眼睛,眼中飘浮着一层厚厚的雾汽,吓得来人赶紧退出去。紧接着,屋里传出一声闷闷的枪响,人们进屋看时,小山的头盖骨已经飞上了房顶。原来,小山把抱在怀里的冲锋枪枪口顶住自己的下颚,用脚趾蹬动板机,子弹穿过整个脑袋,把头盖骨击飞出去。
    小山的死在乡里引起轰动,人们这时猛然想起他的出身,再联想到刚刚出现的反动像片,不禁吓出一身冷汗。经过串联组合加工,成为一个生动的阶级教育的故事题材。结果是,一个一心想进行阶级报复的反动军官的儿子,在赌场输光了反动老子留下来的遗产后,遂生向贫下中农报复的歹毒念头。他把从台湾偷运进来的反动头子的像片偷偷撒在山上,然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残忍地将贫农的优秀儿子李二蛟杀害!赵犯自知罪大恶极,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得到可耻肮赃的下场。
    几天后,乡里为贫下中农的好儿子李二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就设在刘老庄开赌场的那片河滩地上。据说,参加会议的人口号连天,都被李二胶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泣不成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2#
发表于 2015-3-3 20:47:3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野史,但是没准儿就是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13#
发表于 2015-3-4 08:46:39 | 只看该作者
陕北赌场总不断,
只避知青去邻县,
只有小山试身手,
却因走火终玩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9:07: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两位,似乎只有版主在读啊。呵呵。麻烦版主,请在题目后面加上  连载 二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9:15:54 | 只看该作者
                           5. 土匪传奇(上)
     大红果子剥了皮
     人人都说我和你
     咱们两个没关系
     呼而嘿
     好人背上个赖名誉。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多少年来被严密封闭的社会敞开大门,中国年轻人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一个记者代表团在访问了前苏联首都后,归途中顺便到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土库曼斯坦还是其他什么斯坦共和国参观。在苍茫的大草原上,孤独的记者居然碰到了一个中国人的村落。村落里的人,都是咱中国人的面孔,甚至说着带有浓厚陕西风味的地方语言。记者询问时,答曰,祖先来自中国陕西,来此定居已经上百年了。
但村民们并没有向来自故乡中国的记者们敞开心扉。因为,他们祖先出走的历史,是一段荒唐的,血腥的,不堪回首的历史。
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朝廷昏庸,外寇入侵,国力虚弱,民不聊生。世世代代居住在陕西的成千上万的回族人开始暗地里秘密串联,蠢蠢欲动。他们打算杀尽陕西户县附近几个县的汉人,在陕西户县,建立一个由回族主导的伊斯兰独立国。
图财害命,人种灭绝,这种狠毒的阴谋迅速蔓延。周围的回族人团结统一,磨刀霍霍。但一位回族教师神经崩溃了。回族人与当地汉人世代居住在一起,互为邻里,友好相处。现在,自己的同袍竟然想一夜间杀光所有汉人。这太可怕了,这个计划太疯狂了。回族教师终于承受不住良心的苛责,偷偷跑到县衙,向地方官府举报了这个可怕的阴谋。
但这位可敬的回族教师举报得还是太晚了。当天夜晚,夜黑风高,成千上万回族村民高举火把,挥舞刀枪,闯进民宅,疯狂杀戮平时友好相处的汉族乡邻。
男人们被当场杀光了,女人们被杀光了,老人孩子,甚至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杀红了眼的回族暴民全部杀死了。大规模杀戮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周边几个县的回民也纷纷起事,一个村又一个村遭到血洗,一整村一整村的汉人被杀光。各个村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尸横遍野,房倒屋塌。杀戮迅速蔓延到县城,县太爷关起城门。但城里城外的回民咬牙切齿,同时发起进攻。很快,城墙被攻破,暴民们蜂拥而入,城里汉族居民惨遭屠戮,城市人口被杀戮殆尽。直到回民们杀到省会西安城时,才遇到了最坚强的抵抗。多亏那位善良的回族教师,得到警报的西安在别人还懵然无知时,及时采取行动,抵档住了杀戮的狂潮。
反击开始了,朝廷再昏庸,对付老百姓的力量还是无比强大的。受到朝廷委派,著名将领左宗棠亲挂帅印,率军反击造反的回民。面对正规军,回民承受不住了。只好扶老携幼,向朝廷统治势力相对薄弱的甘肃方向逃窜。那里,有他们同谋的造反回民。通过陕北地区,同时造反的甘肃回匪汇合。
回族暴民在前面逃,左宗棠的大军在后面追。回族匪徒到来,如同漫天蝗虫,逃到哪里,就把当地的汉族人统统杀光。而左宗棠的朝廷大军尾随杀到,冲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回族人斩尽杀绝。这场战争,不是两军对垒的军事对抗,而是乱民杀戮和杀戮乱民的混战。回民不分青红皂白,见到汉人就杀,朝廷军队也难分皂白青红,见到回民就杀,双方杀性大起,杀得昏天黑地,寸草不留。回民来自波斯,他们在中国居住,已经几百上千年,从面相上看,他们与汉族人已经难分仲伯。所以,疯狂的杀戮中,从面相上根本分不清谁是回族谁是汉族。可是,回族人都会说那种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并在内部广泛流传的波斯语。而汉人对此种语言根本一无所知。所以,回人杀汉人还容易分辨。但汉族军队杀回族人,就很难从语言上分辨了。这样一来,杀人狂性上来,肯定是见人就杀,不分回民汉民,不分男女老少。
经过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杀戮,大灭绝。陕北荒凉的大地,已经变成真正的无人区。回民被杀的被杀,逃得性命的,就继续逃窜,与兰州回匪汇合。然后,被左宗棠军队驱赶着,穿过内蒙古大草原,越过国境,进入土库曼斯坦的大草原。从此,定居国外,祖辈繁衍,再也无法返回祖国。
本来就地荒人贫的陕北大地,此时一片萧然。村村荒芜,户户无人,大风扫荡过后,只剩下凄凄鬼影,伴风哀嚎。
匪患除尽,大地安宁。为了恢复陕北地区的生机,朝廷从富裕的江南地区,大规模向陕北移民。成千上万来自水乡江南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迁居到荒凉的陕北。陕北的生机渐渐恢复,终于出现了往日的喧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9:23:07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回乱的叛匪逃到国外定居。但前不久在报上读到,陕西省政府正联系土库曼斯坦的东乡族同袍回乡建设。不知是何居心,是否尚有记忆尚存或还有对得起先人的半丝天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17#
发表于 2015-3-5 08:02:29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回族想建国,
疯狂杀戮成匪祸,
受到镇压远遁去,
留下许多小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8

帖子

42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5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7:33:51 | 只看该作者
                八 北京干部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
红艳艳
受苦人盼着个
好光景

   随着两份中央文件的下达,北京知青在延安的整体处境也受到中央政府的关注。从而,为改善北京知青的处境,一些措施开始实行。让我们北京知青感受最强烈的,当属北京市政府为各村知青配备的下放干部。
     机关干部下放劳动,一直就存在。我的父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曾下放到北京附近的农村。后来他下放村的郭书记成了爸爸的铁磁儿,直到几十年后,还经常到我家做客。我妈妈作为下放干部,曾在农村喂猪,虽然她喂养的猪们形销骨立,瘦弱不堪。但这次到陕北下放的干部,却与北京知青息息相关。因为,从北京下放到陕北的干部们,是专门带领北京知青的。他们被分配到所有有北京知青的村子里,基本每个知青小组,分配一名北京干部。
这些下放的北京干部,一方面,是参加劳动锻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北京知青。所以,这些下放干部不像我爸爸妈妈那样,必须来自中央机关。他们来自北京市政府各个部门。有教育系统的,有气象局的,有税务局的。分到我们庄的北京干部老楮来自教育口。他原来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中央行政级十五级。按照那个时候行政级别的划分,十五级,是处级干部。高于普通干部,比中央行政级十三级的高干标准,仅仅相差两级。以十五级干部的身份,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可见当时对实验小学的重视。要知道,作为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北京三中,我们学校李校长的级别,也是中央行政级十五级。
刚见面,我们看到老楮一脸严肃。黧黑的脸膛,骨骼坚强,瘦高的身材,多少有些佝偻。但等到老楮开口说话,我们才发现他其实特别和蔼,神态柔和可亲。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跟老楮就有点不分大小了。除了还保持对干部身份尊重,不敢随便跟他开玩笑,嬉笑打闹以外,我们很快就接受他为我们真正的北京老乡。
老楮到达时,正值春节,正月里,老乡不上山干活,家家户户热热闹闹欢度节日。男人聚在一起抽旱烟,聊天,婆姨们忙碌着炸油糕。陕北乡下的油糕,是由黄糯米碾成面,加水后,用手揉成中空的小圈饼,用油一炸,香气四溢。
比较起来,我们知青灶上就显得有些冷清。男女知青,眼馋老乡家的炸油糕。偶尔谁家送来一个,小口小口品尝,当成宝贝儿。但毕竟不能成天去老乡家蹭饭吃。只能忍住嘴馋,等着好心的老乡热情地再往手里塞几个油糕。
老楮的足智多谋立刻显现出来。他把我们几个男生组织起来,操起从村里找来的几个破旧锣鼓。几个知青敲起鼓点,从村口开始给老乡拜年。热心的老乡自然不能让我们空手而归,婆姨们忙抓起油糕往我们手里塞,男人们拆开整包的纸烟,一只一只地递给我们。我们把纸烟插在折起的羊剪绒棉帽的夹缝里,一只手抓着个竹竿,上面串满炸油糕。收到的油糕越多,我们的鼓点敲得就越响亮,帽子上的纸烟插得越满,我们的心情就越欢畅。半天下来,从村头敲到村尾,全村感受到热烈的节日气氛,我们几个男知青则阔气得脑满肠肥。油糕,纸烟,够我们享受整个正月的了。
这时,我们才明白,老楮真是高明啊。蹭老乡油糕吃,还不掉价儿,既有身份又能吃饱喝足。
用我们庸俗的思维来判断,姜,还是老的辣。
老楮来的时候,我们男女知青早就分灶了。
北京知青分配到各庄以后,第一年,我们可以从延安市内的粮库,每人每月领取45斤粮食。分配的粮食以玉米面为主,配之以少量小米和白面。但刚到村里没多久,开始跟老乡下地干活,我们很快就发现粮食不够吃了。
到今天我还是不明白,十几岁的小孩,怎么如此能吃?举个例子吧。我们村男女知青一共八个人。刚进村没多久,正好赶上春节。村里为了照顾北京知青,特意分给我们八个人一头整羊。这十几斤羊肉全部被剁成肉馅儿,我们又称出八斤白面,集体动手,全部包成饺子。八个人连包带吃,风卷残云。油灯下也看不清到底包了多少饺子,反正锅里煮了多少,就有多少饺子立即进入我们的肚皮。当最后一锅饺子煮出来,吃到肚子里了。我们诧异地发现,用八斤干面加八斤羊肉馅的饺子,居然一个不剩全部消失无踪了。过了好多年,我始终疑惑不解,不知是否狡猾的女生,私下偷偷把很多饺子藏起来了,还是我们真的都生着海量的肚皮,把这个天文数字的饺子全部都吃到肚子里面了。吃完饭,摸摸肚子,感觉还有余量。但饺子已经风卷残云,连汤带水,一个不剩了。
后来,慢慢解开了这个谜。原来,我们真的太能吃了。年轻,活儿重。所谓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凭着年轻,凭着身子板儿好。强度极大的农活,并没有摧垮我们。地里干活时,当队长喊一声,打歇儿啦。我们会一头栽倒在地上,喘上几口气儿,然后,翻身掏出从老乡家抓来的老旱烟,卷成大炮,猛猛地嘬上几口。登时,浑身上下,就像过了电一样,刚才那种让人浑身疲软的劳累,顿时消失无踪。几分钟以后,队长一声喊,动弹啦。我们会一跃而起,生龙活虎地继续干活。
超大的饭量,很快就被女生察觉。她们先叽叽咕咕,然后跟我们男知青的组长暗地下商量。等我们全体都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时?分灶已经成为既成事实。
分就分吧,谁让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呢。我们满不在乎地把缸里的粮食对半一分,锅也一家一口,好在男生窑洞女生窑洞各自都有灶台。当即起火做饭,我们四个男生有多少吃多少,倒也自在。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四个人必须轮流做饭。我最不幸地被抽签抽中第一天做饭。我心说,做饭有何难?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我照猫画虎地把棒子面里和上水,马马虎虎揉成团,然后摆成窝头摸样。还别说,我这辈子捏出的第一个窝头,像模像样,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加水烧火,我无师自通。灶火先是冒黑烟,然后,锅里冒出白烟,这是蒸汽啊。还真别说,窝头的香味冉冉飘起,钻进鼻孔,令人食欲大震。上山干活的人回来了,离得好远就听见他们叫唤喊饿。
我吼一声,急什么,保你们香得连舌头都吞下去。香喷喷的窝头出锅喽。
随着吆喝,锅盖掀开。大家急不可耐地探头观看。
但是,窝头呢?
蒸汽散去,我们看到,蒸笼屉布水淋淋的,但屉布上面四野空空。我的艺术品呢?我亲手捏的,香喷喷的大窝头到哪里去了?
直到笼屉掀开,才真相大白。笼屉下面,不是蒸锅水,竟然是满满一锅棒子面粥!
原来,放窝头之前,我不知道蒸锅水应该放多少。所以,尽情加水,以至于水沸腾后,竟然漫过屉布,把刚捏好的生窝头席卷而空。棒子面倒是没糟蹋,只是,窝头消失无踪,蒸锅屉下,是稠稠的棒子面粥。
我们还是很快学会了做饭。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发现,粮食都没了。
这个月的粮食,可是我们自己去延安粮库取回来的。到家以后,我们甚至在生产队,请老乡帮助重新称了一遍。一斤不少,一两不缺。每个人45斤的定量,还是没加水的。我们从小吃定量长大,从小时候十几斤,到长大后的28斤,30几斤,从小到大,没挨过饿啊。但现在,每月45斤了,如果加上村里免费分给我们的土豆和酸菜,我们放开肚皮吃,再怎么也不至于坐吃山空啊?
但是,每天我们都亲眼看着粮食被从缸里取出来,几天以后,粮食缸就见底儿了。老鼠没吃,小偷没来,这么多粮食,怎么就人间蒸发了呢?
很快真相大白。所有粮食,一粒不少,全部被我们吃到肚子里了。
直到这时,我们才明白,精明的女生为什么急急忙忙跟我们分灶吃饭。原来,我们几个大肚皮,不但呆傻,而且,还严重迟钝。
最后半个月,让我们严重承受到大饥荒时,人们悲惨的感觉。好在我们都太年轻,都没孩子,否则,是否会像灾区人们一样 ”易子而食”呢?
忍饥挨饿,还要上山干活,煎熬,煎熬,白天浑身疲软,晚上难以入眠。
知青组长任佶愁眉苦脸对着一锅清汤寡水。三天以来,我们每天一顿,清水酸菜玉米饼。名字虽然还算好听,可惜,那玉米饼,只有大衣纽扣一般大小,却恨不得像纸一般薄。食前肚子咕咕叫,餐后肚子叫咕咕。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一泡尿,玉米饼汤连汤带饼通通消失。
如果不是家里雪中送炭,汇来十元钱,跑到赶集的市镇供销社,买回来一网兜高价馒头救了急。那几天,饥寒交迫,就连死的心都有了。
第二年,粮食分配下来,我们北京知青又成了粮食大富翁。按照政策,每个知青可以按照一个半人头分配粮食。我们粮食多得怎么也吃不完。
当然,这是后话。
几个超级大肚皮,每天对着一锅清汤愁眉不展的情景,终于被村里老乡发现了。善良的陕北农民赶紧把我们接到家里。春节过后,村里一大半老乡家断粮了。但乡亲们毫不吝惜地把锅里的黑饼子掰一半递给我们。从此以后,我们每个月,把国家配给的45斤粮食,不分粗细全部交给一个老乡家,由这个老乡无论糠菜,好歹填饱我们几乎没有底的大肚子。
饥荒就这样度过去了。
老楮来时,我们已经是粮食大户了。虽然不会碾米,不会磨面,但我们这些傻小子,对进嘴的食物根本不挑剔,粗的细的,香的苦的,只管大口往下咽。
   老楮来后,毫不挑剔,决定跟我们几个秃小子一个锅里搅勺子。女生几次盛邀,老楮无动于衷。
     老楮毕竟是下放干部,不必像我们每天必须上山干活。老楮是否出工,没人去催促,也没人去注意。他来了,老乡们热情招呼。然后,他干不干,干多少,就完全随他的意。当然,老楮有工资,不赚老乡的工分,秋底下也不分老乡的粮食。
但当我们冬天要进山打柴了,老楮依然每天相跟,一次不漏。
老楮特别愿意跟我一块儿去打柴。
知青进山打柴,跟老乡一模一样,一身飞花的破棉袄,一个窄面撅头,一个捆柴禾的粗绳。
但刚开始,知青喜欢扛一把长柄斧头。砍柴嘛,不用斧头用什么?
遇到狼牙刺,知青不懂得要连根刨起。在狼牙刺根部附近用斧子砍,双手也容易被尖利的狼牙刺划伤。一根狼牙刺砍下来,往往双手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为了避免受伤,我喜欢爬到悬崖上,砍那种已经干枯的老树。但攀登悬崖绝非易事,手攀脚蹬,整个人,就像一只猴子。稍不小心,就会跌下悬崖。轻则重伤,重则小命不保。
有好几次,我都面临绝境,前后不得。只能凭着绝路逢生的勇气,一点一点挪动身体,终于化险为夷。
就是因为这种冒险的攀岩,跟其他知青相比,我砍回的柴禾往往粗枝大干,是上好的柴禾。
这就是老楮慕名愿意跟我搭伙砍柴的缘故。
第一次进山,我们攀上一个陡峭的山崖。这是那种石子崖。笔直的崖壁上,不高不低,伸出两个粗大的枯树干。我必须从崖顶慢慢向下攀。到达树干附近,找地方立住双脚,才能匀出一只手,抡斧子把树干砍断。
老楮一把拉住我。你这么下去不成,我得用绳子拴住你。
老楮用一条砍柴绳拴在我腰上,另一头揪在手里,说,你放心往下攀吧。
我揪着绳头拽拽,心说,你老楮一旦拽不住绳子,我岂不一头栽下山崖?
心里想着,我小心翼翼往下攀。只当自己仍然空手攀登,无依无靠。柴禾终于砍断了,两个枯树干发出巨大的声响坠下悬崖。我缓缓攀登上来。刚刚露出头,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只见山崖上的老楮,把那一头绳子牢牢拴在自己腰间。他整个人后仰坐在地上,双脚落地的地方,已经刨出两个脚窝。显然,他做好一旦我坠崖,他会用全身力量拽住我的准备。
但是
如果我下坠的力量太猛,他岂不会被我的绳子拽住,一头栽下悬崖!
心头一阵发凉。为老楮的险境捏了一把冷汗。
从此以后,我把老楮当做了自己人。
   离我们庄十里之外的村子,住着另外一个北京干部老随。老随来自北京市税务局。人干瘦,门牙突暴,撅嘴嘬腮,摸样猥琐。老随人也猥琐,自私,计较,好吃懒做。成天算计怎么能从知青灶上沾点便宜。那个庄的知青提起老随就摇头。老随在知青灶上占尽了便宜,又舍不得往灶上交钱。庄里的知青提起我们庄老楮,就竖大拇指,羡慕得恨不得淌口水。对我们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9#
发表于 2015-3-5 21:27:47 | 只看该作者
惨烈的民族杀戮,导致了流落异国他乡,那些流浪的冤魂该魂归何处?这就是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20#
发表于 2015-3-6 08:15:14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干部管知青,
有的憨厚有的精,
老禇为咱办实事,
老随只占便宜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02:30 , Processed in 0.179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