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张永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旧作)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板凳
发表于 2016-9-5 21:11:50 | 只看该作者
      虽说是旧作,由于永柱学长驾驭文字功力深厚,将那贴近于生活,因水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描写的真实、生动,让今日读者仍感意味深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5

主题

915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19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09:5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永柱 于 2016-9-5 09:52 编辑

附:   
               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山经
                         ——读张永柱的散文《水》
                            山西 甘茂华
    写散文的人,总爱以真情挚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读散文的人,又爱以此去评判一篇散文的成败得失。我偶尔读到张永柱的散文《水》(载八三年六月十二日湖北日报《东湖》副刊),觉得它在这方面颇具特色。这篇散文取材于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三天干旱背水喝的田家寨,有几个高考落第后生把水整治出来了,真的成了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其实这类题材并不新鲜,但由于它通篇溢散着淳朴的美,因而十分耐人寻味,如同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蜿蜒山经,把你带进一个清新美好的世界。
    我想,作者一定喜欢在深山老林、吊脚楼前和土家人谈笑风生。要不然,为什么山寨里干旱的忧愁、降雨的狂欢、引水的喜悦,还有那些成垄成片的黄灿灿的油菜花,青幽幽的漆树苗,开满白花的桐子树,都打动了他年青的心,也打动了读者的心呢?这篇散文有浓浓的“山味儿”,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大概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作者仅仅写土家生活的风情野趣,写高山峻岭的壮美风光,那当然就显得单薄了。《水》不是这样的。它既描绘了山乡景色,又展现了土家农民的精神境界,既是一幅乡俗画,还是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缩影。尤其是它摆脱了那种“责任制好,农民富了”的写作窼臼,着重写青年农民的追求和向往、志气和实干,使老题材焕发了新意。
    请看,水娃子和同的落榜兄弟不是过去那种穷成了习惯的小家子相,不是那种安于贫困的老辈子相,不是那种没考上大学就凑眉锁眼的落魄者相。他们脚踏实地创造新生活,硬是用一些大楠竹捅空了节把,从高高的万泉洞引出了几股清泉。这潺潺流水,该有多少令人深思的内蕴!要不然,为什么从两池甜甜的清水里,从土家老人闪烁的喜泪里我们竟领略到生活的真谛,思绪飞的很远很远?
   《水》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有一种平易、淳朴、明朗、自然的特色。我很欣赏作者行文不故弄玄虚,写人不矫揉造作。原来水娃子背水摔烂了桶,田大伯扯着他的耳朵用蔑片乱抽;后来水娃子带头引来了水,田大伯却笑着:“嘿,黄金棍下出能人。不打?不打——水娃子能硬口气,办这样的大事?”寥寥数语便传神,豪爽幽默的土家老汉形象如在眼前。散文中出现的崖口、老林,特别是那万泉洞攀着古藤取水的情景,都通过朴素平易近人的描绘,生动而又自然地流露出对乡土一片真情挚爱。
    散文贵在以实进取,于平白中见功夫,于平易中见真情。然而,有利便有弊,这篇散文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它使人感到结实有余而韵味不足;内容太满,显得拘谨而不洒脱,好比一张中国画缺少应该留下空白的地方。虽然它缺一点力的激情和诗的意境,但它毕竟是一条石板铺成的山经,那样朴素地执着地绕着青山盘旋而上!

                       载《湖北日报》1983年8月2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1 02:15 , Processed in 0.165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