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金火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小说《深度痕迹》连载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7:20:5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8-3 08:26
同室小红搬离去,
小玉孤独伤心极,
决定先去找干部,

总结的好!谢谢跟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7:4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火鸟 于 2014-8-3 17:50 编辑

《深度痕迹》连载 第四章 托上好心人(1)
                                     第四章    托上好心人
      她到街上打听到了去省政府的车,坐上车后,她想着见到这个人怎么说些好话,好让他真心地帮助、甚至想到要是给她妈补偿了钱要拿出一些感谢人家。省政府大楼离车站很近,下车后她走了两分钟就到了省政府大门口,她看见有两个武警在两旁站岗,她看看表正好8点半,就走上前问警卫。
      “同志,我要找农委的贺主任。”
      “到那边收发室去登记,向左走一拐有个平房就是。”
      “谢谢。”
      “不用客气。”
      小玉向左边拐弯走到了一座外墙贴白瓷砖的平房前,看到门边有一块铜牌,上边写着“松江省人民政府收发室”。她走进室内看登记窗口有几个人在排队登记,共有两个窗分头登记,左右两侧都有一排简易沙发,有几个人坐在那像是等人,她也走到窗口排起队来。轮到她时,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问她“证件呢?”,
      她怔了一下问:“什么证件?”
     “工作证、身份证都行。”
     “我没工作证,身份证没带呀。”
     “那不行,不登记不能进去找人。”
     “我有急事,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这个人。”小玉从包里拿出孙志给她的信,交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说“我给你挂个电话,看在不在”他低头在桌上玻璃板下的一张电话表上找了一下,拨起了电话。“喂!你好,农委贺主任吗?我是收发室姓訾,这有一位小姑娘拿着一封报社写给您的信找您,让她上去呀,可是她什么证件也没带。嗯!好吧。”工作人员放下电话对她说:“你在这找地方坐一会,他过一会下来会见你。”
     “好!谢谢您啊。”
     “不用客气,到两侧坐坐等一会。”
      小玉向右侧走去,找了个地方坐下了。
      她坐了足足有半个小时,心里有点急了,心想怎么还不来呀,这时窗口旁的一个门打开了,走出来一个年纪40多岁的中年人,一看就像个干部,精神头十足、儒雅大气,长得可以说很帅,个子在1.75左右,除了个子不如周润发,其它方面都不次于那位电影名星,可以说从外表上讲真是完美无缺。小玉心里想,到底是省政府的干部,气质、精神都不一样,她正在胡思乱想,只见这位干部开口说“哪位同志找农委的老贺?”小玉先是一怔,忙说:“是我。”
      那位干部打量了她一下说“我是老贺,有事,下来晚了,请原谅,是谁让你带信给我?”
     “是我的朋友请报社的胡总编给您写的信。”说完,小玉从包里拿出信递给贺主任,他接过信说“你还有事吗?”
     “贺主任,这信上说的是我家的事,我还想跟您多说两句。”。
     “嗯”贺主任想一下说“你跟我来”他把她从窗口旁的门领进,穿过收发室出来,走进旁边的一间屋,她看见门上一块铜牌写着“会客室”,进屋后,他们找了一处沙发坐下,贺主任说“你简单点说,我还有一些事,怎么看你像是在哪见过似的,你在哪上班呀?”
     “我家是宾城的,我现在省城的一个酒店打工,您是不会认识我的。我妈在20多年前做计划生育遇到了医疗事故,想请您帮忙给解决一下。”
     “这事怎么不找计生委呀?”
     “我们都找了,镇、县、市、省可是都没信,不知咋办好了,这不托人找到你了吗?”小玉有点急了起来,她又接着说“我想您一定是个大好人,是好领导,要不报社的领导不会给您写信的,您就帮帮我吧,我妈这些年可受不少苦。”小玉说到这有点要掉眼泪了。
      贺主任见她的表情,连忙说“有没有材料?”
     “有”她从包里又拿出一份材料,这是前两天她怕上回的复印件不清楚,而且她又在她妈写的申诉材料后边,把她上访的经过又加了进去,而且花钱到一个打印社重新打印的,还有其它的材料装在一个信封里。
     “这样吧,小姑娘,这些材料,我先看看,这个胡总编是把什么问题都当作‘三农’问题让我来办啊,小姑娘怎么联系你呢?”
     “我有传呼,126传6278。”
      贺主任拿出笔把传呼号记在了给他的信封上。
     “那你先回去吧,我看看材料,研究一下跟你联系。”
     “谢谢您,贺主任,您要是帮我们把这事解决了,我们全家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这个大恩人,我们还要好好感谢感谢您。”
     “小姑娘,还挺会说话吗,快回去吧。”
      小玉笑了,朝贺主任摆摆手,学着城里年轻人说“拜拜。”
      贺主任也笑了说“再见。”
     小玉发现贺主任笑起来真好看,真有点叫迷人呢。
     贺冬生是个急性子,一般讲为人耿直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个性格特点,他这个人在工作中就是这样,他手头的工作从来不拖不压,干完了才休息,不像有些人不紧不慢、甚至是不催不动,而他是有没做完的事绝对是坐不住的,另一方面他这人也自尊心极强,工作中不愿让别人说自己不行、不好。这一点他是绝对做到了,可以说下乡开始算从政30多年,就连他的政敌或竞争对手也承认他工作、能力和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凡是他遇到挫折或被人找出毛病揪住不放的事正是性格急燥、为人耿直所造成的。他送走小玉回到办公室先打开胡总编的信看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78
63#
发表于 2014-8-4 08:15:25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见到贺主任,
心中期盼一线存,
东生可是特能干,
这次总算遇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08:47:47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8-4 08:15
终于见到贺主任,
心中期盼一线存,
东生可是特能干,

谢谢一直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09:07:28 | 只看该作者
《深度痕迹》第四章(2)
贺兄:

      您好!
      久未联系,见字如面,各方面可好?何时高升啊?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后一别已有半年之久,甚念,有空我们聚一聚、叙一叙、放松一下。今有一事给贺兄添麻烦了,朋友的朋友家中有一件事,我看材料觉得很典型,做计划生育手术节育环将子宫扎破掉在腹腔中,而这枚环也竟然在腹中呆了26年才被取出,有点传奇色彩,近三十年痛苦地带着它生活着,为什么没早点取出,原因不简单,我看材料感到既有患者体质弱的问题,但更主要的遇上了不负责的一些干部,否则决不会拖这么长时间,朋友找到我是想登报抨击不负责的干部,造成舆论压力,推动事情的解决。但我觉得事情时间长、细节又不太清楚、较复杂。还是不报道为好,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上访或官方渠道帮她解决此事。考虑朋友的朋友是农民,在这座城市举目无亲,而你又是抓农业的省里部门领导,就介绍到你这来。这可是农村农民的问题哟!我也是实在想不出别人。而且我知道你老兄是个热情、见义勇为、直言仗义之人。另外,你终究是省政府的副厅级干部,认识人要比我们多,就请你老兄受累了。谁让你我多年朋友,你是大哥了。这件事值得同情,你是在做好事。我受朋友之托不得不办,给你添乱了。
致谢、致歉!

                                                       愚弟:胡世荣
                                                       2000年9月7日
      贺冬生看完信笑着自语到“计划生育也算三农问题,可也是发生在农民身上的事都是农民问题,这个老胡,自己不办,难事推给别人”。
    他接着又把小玉打印的材料看了一遍,看完他感到事情其实不算复杂,人的确受了伤,也确定为三级计划生育伤残,问题是我们不掌握这方面的政策。另一个问题是事情时间长了点,干部一茬茬的换,后来的一般不愿意接手此类棘手的事,特别是涉及赔偿的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最后真要涉及走诉讼程序打官司,需要证人举证时,可能不好找。这么长时间有的证人在不在都不好说。他仰头靠在办公椅的靠背上,闭目思索着。从职能上讲这不是农委的职能,这事是计生部门或是信访部门的事,但这确是一件让人有些气愤的事,一个金属掉在肚子里再拖也不能拖26年呀,简直有点离奇。一个家庭因此而受苦致贫,这是发生在农村,就是城市人也早拖垮了。话说回来城市人可能早就解决了。这个受伤的女人还真够坚强和有忍耐力的了。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丈夫,她挺过来了、不简单。对了,她还是个北京知青,还姓芦。他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时,一个北京知青战友也姓芦,但名字不对,另外地方也不对,这个叫芦叶芳的是在省城宾城插队。真是有点巧,看来就冲北京知青这一点我也应伸手帮一把。这也是一种缘份吧。贺冬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特别喜欢一句有哲理的话叫做“凡是皆缘”,他能遇到这件事、这个人,他就是与这件事、这个人有缘,但缘份的时间,他认为是不一样的,缘份是有长有短的。他想这件事虽然不是我的工作职责,但做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又是抓农业工作的,眼前的事不正是农民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吗?虽然它不是普遍性的问题,但做为特殊性的问题,政府也是应关心和解决的嘛!我如果有这个能力和精力,虽然不是我的职责,从上山下乡知青的角度也要帮一下,从农委的干部的角度,对农民兄弟也要帮一把。
    说到贺冬生在当代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中应该算是个好干部。他不满17周岁从省城上山下乡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某团,当年下乡就是带队的排长。在兵团的八年奋斗历程,当过农业连队农工、拖拉机手、工业连砖厂工人、修理厂车工、团文艺宣传队队员,团司令部参谋、随团部组织队伍去大小兴安岭采伐过木头、到鹤岗煤矿采过煤、23岁当过工业连队指导员、24岁当过营副教导员、团副参谋长、是当年兵团知青的娇娇者,曾经几次有上学机会没让去,做为扎根边疆的典型留下,据说要培养为团职干部,后来被推荐为工农学员到八一农垦大学学习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只是因兵团后来解散了,才没有回去工作。他是时代造就的一批人,深受毛泽东思想教育,也是建国后经历最多、吃苦最多的一批学生。回城后曾有人戏谑地总结这代人是出生时赶上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成长时赶上自然灾害,上学受教育时赶上上山下乡,结婚成家后赶上只能要一个孩子,改革开放后又赶上企业重组提前下岗,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变革和动荡他们都赶上了。他们这批人当年上山下乡时最大的高三学生二十、二三岁、最小的初中一年级只有15岁。这些人进入21世纪后现如今最小的现在也快50岁了,最大的已经要到退休年龄。他们这代人生活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处事质朴求实、工作认真负责。贺冬生是那代知青的幸运儿,虽说年轻时也吃了十年苦,但自从上学后命运就改变了。他本来是定向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应回到兵团的,但他听说兵团解散了,现役军人转业复员,有的找关系进城、有的回老家工作,农场干部也调动很大。更主要的是知青大批的返城。原生产建设兵团整个环境已大不相同,而且可能还会有变化。所以他决定申请留在省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中国经过文革动荡后百废待兴的时候,各个单位都需要优秀的有文化的人才。他学业优异、又年轻力壮。最初他被分配到省农业科研所,工作了刚一年就被省农委抽去帮省委组织部去考核地、县级干部,他的工作表现很突出、受到了组织部领导的赏识,要他留下来,可农委领导也说农委正需要他这样学农业经济的专业人才、也是为了培养人才。因此,他回来后留在了省农委,要是他当时留在了省委组织部可能命运和经历会有不同。他留在农委先是给委领导当秘书,他这个人在兵团时就有文字基础、大学毕业后更是如虎添翼,加上他善于学习研究、善长综合归纳和提练。所以不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规划、调研报告通通写得深得领导赞赏,这一方面是他的文字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是他在上山下乡时既做过基层领导,又做过中层领导,对领导的心里揣摸得很透,所以写起文章来驾熟就轻。虽然他过去不是搞笔头工作的,但是三年下来,他涉猎了所有机关应用文的体裁、无所不能。为此,他也着实埃了不少累,机关里的人都知道他文笔好,很多人写完文件、总结请他帮助修改,甚至有些部门和个人写些慰问电信、喜庆贺词、追悼仆告之类的小事也找他代劳。尽管他很忙、却也从不推脱,为此也深得人敬。不但如此,由于他善于研究,又常随领导到基层调研或检查工作,在农委工作的这些年来,他还发表了很多农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上的论文和工作研究,有的在省部级刊物上、有的在国家级刊物,已颇有点小名气了。他还发表了一些根据基层见闻写的报告文学、人物通讯。他为此付出了辛苦、也由此得到了回报,他是直接被认命为科级秘书,然后是副处级秘书,这在他们农委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此一人。这也可能是他档案中曾记载他不满26岁就做过团副参谋长、在地方也是正科级呢。机关的大多数人是羡慕和亲佩他的,但他也招来了嫉妒。机关里比他学历高的人很多,他不过是个工农兵大学生,也不乏有才能的人。他进步那么快、那么受重视,就使得极个别心里阴暗的人向他放暗箭、人非圣贤、谁能无错、当他有些事处理的欠佳时,特别是他性格急、为人耿直、心直口快、有些话就会伤及人的自尊和面子。事情可能他是对的,但处理的过急、过直效果却不会好。别看他写文章措词细腻严谨,但在说话上却有时欠考虑、欠周全。这就像有的人能写不能说、有的人能说不能写、而有的人既能说又能写一样。贺冬生虽然也能说,但却过于直率,他的为人也是如此,由于他秉性刚直、好仗义执言,很多群众喜欢他、但有的领导却不满他这点,很多事情他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在他踌躇满志时,他在前进的路上趺倒了、摔得很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66#
发表于 2014-8-4 21: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8-9 06:44 编辑
金火鸟 发表于 2014-8-4 09:07
《深度痕迹》第四章(2)
贺兄:
贺冬生的身上还保留着当年兵团战士的工作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78
67#
发表于 2014-8-5 07:32:5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知青贺冬生,
兵团十年成绩真,
大学毕业留农委,
性格刚直被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0:29:4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8-5 07:32
北京知青贺冬生,
兵团十年成绩真,
大学毕业留农委,

谢谢阅读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0:30:22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8-4 21:43
贺冬生的身上还保留着当年兵团战士的工作作风。

谢谢阅读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3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0:43:39 | 只看该作者
《深度痕迹》第四章(3)
      起因是机关的一项机构改革、涉及到委领导和一些中层领导干部当然利害,这件事领导之间意见不一致,中层干部也是意见不一致。老道点的人都采取了见风使舵的办法,哪边势大靠向哪边,并不急于表态或说些漠凌两可的话,他却有点倾向性的意见,人家反对的一派见他就讽刺挖苦和打击他,他这人吃软不吃硬,他们这样反倒使他态度更坚决,那伙人见硬的不行,又采取种种办法拉他,让他赞同他们的意见。他见如此更加感到自己是对的,也更加厌恶那些人的做法和为人,他感觉这些人的做法是小人、不光明,有些搞拉帮结派、耍手腕,虽然下乡在兵团时他也遇到过工作上的矛盾冲突,但却没见到他们这样搞帮派的,做法简直就是阴险。他还没认识到改革开放后利益的重新分配使得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更加激烈,已经不是文革中人们思想那么单纯的愚忠时代了。结果是他正直的反对这些人的做法,甚至当面揭穿他的阴谋。这下可惹火了那伙人的后台,主管人事的领导,从此对他百般挑剔、打击压制。后来该领导升上了一把手,他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他先后被换了几个处室,一直是副处长,开始时从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变为二把手副处长,又变为三把手副处长。人们曾编了一套现代官场的一些现象,说干部分几种,有重用的、使用的、不得不用的、不用的。他成了不得不用的干部,由于他的能力和才华需要他干活,但又不重用他。他这个副处长一干就是13年。他的很多部下都超过了他,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是锋芒毕露?是性格所至?还是社会太复杂。他曾经思索了很长时间,他感觉都有吧。他这个人是个乐天派,受到如此的打击却没有倒下去,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形容他很合适,在逆境中他换了很多处室,甚至被派到下属单位,离开了机关,可不论到哪,由于他爱学习、善研究,他都能在那个岗位和地方做出成绩,而且还经常出经验,这就使最反感他的领导也没办法彻底把他拿下去,还得用他。他也看穿了官场的腐败面,他知道像他这样只凭着干工作、不跑不送,同那些拍马奉承的人和那些从乡镇长一路又跑又送上来的人是比不了的,不论你学历多高,能力多强,成绩多大,人家送了礼、溜了嘘就是比你这个只干不送的强。你想这收了礼的,能敢不帮送礼的吗?听了溜须话的,能不心里高兴喜欢人家吗?中国自古就是这样。至于你工作干出成绩,是应该的,是你的职责,你也只能落个工作突出、业绩突出、使用时不突出。他自己诙谐地说是“干活用、工作用、提拔不用,下乡得、扶贫得去、出国不让去”,一些朋友给他加上几句,说他是大会不让发言、小会不让发言、前列腺发炎,血压高、血脂高、职务不高,肝大、脾大、房子不大,工作多、杂事多、工资不多“。还说像他这样的也顶多派下去当个县长,提个半格,还是全国最不知名的县,叫”前列腺“,逗得他是哭笑不得。他虽说是个有知识的乐天派,想起这些也是郁闷无奈,为此时间一长还真的得了两次不大不小的病。这下他又诙谐的说:“办事没权、说话没权、身上的病全了。”单位的一些好心人和主持正义的人也很同情他,为他鸣不平。但这一病却也教育了他,他从此不再想、不再看重这些事,单位的工作差不多不出错就行,把精力转到了他喜欢爱好的事情上。他精力旺盛,又博学多才,爱好广泛,文艺体育都有天赋,很快他就找到了在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感觉,经同学的介绍他还到了一所大学和一所职大去做客坐教授,还经常参加一些学术研究活动。业余时间和兵团战友、中学、大学同学打乒乓球、游泳、搓麻、唱歌、练拳、鉴赏艺术品、生活很是丰富。这样的日子使他很快恢复身心健康。这一点连整他的政敌也觉得奇怪,“这小子这么折腾,还越活越年青了”。是的,他今年已50岁了,可经常有人认为他才40岁出头。
      他工作上、前途上有了转机是在整他的领导退休、新领导上任后,对老同志搞了一个优惠的政策,干满10年副处长的人可以申请任正处级员,他从33岁任副处级,直到46岁才任正处级。本来他是想图个清闲的,可48岁那年,全省搞副厅级公开招聘,他想验正一下自己的能力,就报了名。也没抱什么希望,但这次公开招聘是公平、公正,透明的,他从笔试到面试都是名列前茅。组织部门到单位对他考核也是很好,由于他多年遭排挤、受压制,人们有同情弱者的心里,所以人员好、票数较高。他知道这一情况,心里很是感动了一阵,他感到中国的老百姓太好了,富于正义感,同情弱者,他这些年的遭遇和他到基层所见所闻也最知基层百姓和群众的不易。所以他也决心不论当了什么官,都要实心实意为百姓办事,替百姓说话,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组织部门本来要安排他到新的岗位,征求他的意见,他决心留下,一是所学专业对口,二是熟悉这块环境,也喜爱这里的同志。他也表示年龄已到50岁,最多干五年就主动退下来,一方面他是想让有才能、品德好的年轻人早些上来工作,另一方面经过了三十多年工作经历,他对官场厌烦了,特别20世纪末的这十年内官场腐败越加严重,他深感像他这样的干部很难左右逢源,做个正直的好干部就更难。他原来不承认,现在他也感到这官场真就是一个巨大的武林沙场,只要是身在其中,就像武林好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里边既有堂而皇之的规矩,又有很多弄不太懂的潜规则。他常想,真要是有下辈子,决不进官场,就做自己喜欢的“三员”,当运动员,凭体力、技术,百米10秒,跳高2米4,用成绩说话。当演员,体验各种人物,潇洒过人生,用演技吃饭。当研究员,研究经济艺术等等喜欢的领域,用本领展示自己,生活也愉快。做这“三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工作,而做官,真是越做越觉没意思,越老感觉越深。
      贺冬生经过考虑还是先到省计生委去一次,了解一下有关政策,也了解一下小玉上访的情况。在第三天早上上班后他安排了一下工作,感到没有什么太急的事情,就要车去省计生委了。他到计生委很顺利地找到了一把手,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姐,他们曾在省里一起开过会。但不是太熟,只是见过面。老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
      “年轻有为的干部,怎么有空到这来了,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
      “老领导,我既不年轻也没作为了,都50岁出头的人了,有个事想请你帮忙,不亲自来不礼貌。”
      “跟我比,不年轻多了,有事别客气。”
      “就差五、六岁吧。”
      “我都59岁了,马上就要回家了,快说吧,老弟。”
      “我有个远房亲戚”他想这么说比说朋友效果更好,“做计划生育出了点医疗事故,想了解一下怎么解决。”他精练概要的把事情的原委经过说了一遍。老主任听完后,抄起一台电话拨了一下号。
      “秀娟吗,手头忙吗?那好,到我这来一下。”
不一会杨秀娟到了老主任办公室。老主任对她说:“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省农委的贺主任。”
      贺冬生站起来伸出手说“您好,杨主任,感谢你前段的工作,我们都是知青,是下乡战友啊。”
      “你怎么知道我的情况?”
      “亲戚对你评价很高。”
      “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你是在哪下乡?”
      “兵团十八团。”
      “我是五师五十团的,真是兵团战友啊。”
      “她有个远房亲戚的事你经手了。”老主任把小玉来上访的事说了一下。
      “噢,老主任,这件事我已交他们市里办了,估计患者身体不会有什么大事了,但赔偿或补偿的事可能要复杂点,关键是当地政府的意见。”她接着又介绍了一些情况。
      “小杨,我看这事这么办,你再同市里协调一下,我看对患者应该给些补偿,我们做为职能部门应该有这个意见。主要是请市里做通县、镇的工作。”
      “好,主任,我再协调一下,没别的事我先走了。”她说完站起,微笑着跟贺冬生握手说:“战友领导,有情况向你汇报,欢迎你常来。”
      贺冬生也笑着回答“见了战友格外亲也欢迎你常到我那去坐坐,有机会找些兵团战友聚一下,这件事,请你多费心吧,兵团战友就不多客套了。老主任那我也走吧,您工作还很忙,不多打扰您了,谢谢您,您要有什么事需要我,请尽管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力的。”
      “不用客气,有什么消息让杨主任告诉您。”
      “好,老主任、杨主任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5 01:40 , Processed in 0.198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