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棋中王 于 2016-6-25 16:43 编辑
卡梅伦火玩大了?(今日谈)
五年前,笔者曾撰文《英国将率先退出欧盟》,不想如今真被言中了。 根据英国“脱欧”公投在当地时间6月24日早间公布的结果,脱欧派以52%的得票率胜出。这意味着英国有可能成为欧盟成立以来第一个退出的国家。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后发表声明宣布辞职,将在10月保守党年会选出下任首相后去职。作为刚刚在去年大选中获胜连任的卡梅伦,原本踌躇满志可在新的4年任期内再展宏图,却不得不喝下自己酿的苦酒,来为英国“脱欧”承担政治责任。 或许卡梅伦本不该以“脱欧”公投来要挟欧盟改革,应该有更稳妥的方式,发挥英国在欧盟改革以及在欧盟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但囿于德法轴心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的强大,卡氏不得不用“脱欧”公投,来刺激欧盟的软肋,因为欧盟最怕、最为担心的是英国脱欧,以及一旦英国脱欧后造成负面影响,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实,早在2011年在刚刚闭幕的欧盟峰会,由于英国的否决,导致修改《里斯本条约》的努力失败。英国国内舆论立即对首相卡梅伦的表现赞赏有加:《太阳报》的大标题是“去你的欧洲——首相勇捍英国”,并把卡梅伦与丘吉尔首相相提并论;《泰晤士报》则配发了,“于连尿童”形象的卡梅伦,站在欧元标志上朝萨科齐撒尿的漫画;《每日邮报》刊登民调显示,62%的英国民众支持卡梅伦的决定,48%的人支持英国退出欧盟。此前,英国议会甚至就是否退出欧盟进行投票。这一重大信号表明,英国早就存在“脱欧”基础。 当卡梅伦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后,随后正式确定了举行全民公投,让选民决定英国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欧盟内部的时间表、路线图。但随着欧盟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的不断加剧,民调显示“脱欧”派逐步占据上风,特别是保守党内部以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为首的反欧盟势力,愈来愈强大,使卡梅伦意识到他的承诺力度已远远不够。于是不得不公开站出来,表明立场支持并呼吁民众“留欧”。但似乎为时已晚,即使发生“留欧”派女议员遇刺身亡,促使“留欧”民调有所上升,但依然未能阻止“脱欧”。 有道是,民意不可违。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表态,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尽管英国“脱欧”给欧盟乃至全球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重大,也包括英国自身将面对“脱欧”后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但卡梅伦做得没有错,他并没有留恋首相的位置,并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他最大限度地尊重了英国人民的选择。笔者以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长远看,英国“脱欧”或许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假如英国是第一个逃离“泰坦尼克号”的人,应该说它将是幸运的。 (原创于2016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