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9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半只眼看事物

[复制链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14: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海峡导报》报道,90岁的陈金城老人从医60余年,退休后,他出版养生书籍,以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大家如何健康快乐地养生。他的长寿秘诀独特而简单:“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所有家务亲力亲为”。保持愉快的心境,修身养性,使自己心胸豁达,也是长寿的必修课。那么,该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呢?陈老说:“用半眼看事物就行。看不惯的事情,就当没有看到。”
   陈老的“半只眼看事物”说的是养生,但细一想,又何止是养生?“半只眼看事物”,是一种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技巧,也是一种最具现实性的做人处世的视角、方法。
   很多时候,人与自己相处也好,人与他人社会相处也罢,常常缺的不是“看不清”、“没有智慧”,而是“芝麻看成了绿豆,绿豆看成了西瓜”的“用力过度”。眼力太利、智力有余,反倒让自己的心性里,缺少了修身养性、和平修睦所需所赖的土壤:宽容。
   元代吴亮的《忍经》讲了“九世同居”的故事: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堂,唐高宗亲自光临他家问他何以能九世同堂,他写了一个大大的“忍”字作为回答。高宗感动得流下眼泪,于是赏赐给他绸缎。“九世同居”,一家之内,尚需以“忍”为方。至于一家之外非亲非故的人要想好好相处,又怎能少了“宽容”?
   有一句歌词唱到“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其实说出了“物情惟有醉中真”的大智慧。还有一首歌叫《雾里看花》,雾里看花花更美。“半只眼看事物”正是这样的视角和智慧。“半只眼看事物”,让自己养生、立身的根基更加宽厚,也让社会上少了许多自造、人造的“死胡同”。每个人都可以有路可走,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亦乐乎,不亦和美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41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643
沙发
发表于 2016-3-27 19:55:17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苦短,这个经验总结得好,然而道理人人都懂,真正做起来往往就打了折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3:59: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无锡知青朋友的参与,欢迎经常来此栏目探讨问题!顺祝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09

帖子

32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53
地板
发表于 2016-5-28 20:07:40 | 只看该作者
天山雄鹰说的好,我赞同!
广阔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3:02: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880

帖子

55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0
6#
发表于 2016-5-29 14:39:18 | 只看该作者
忍字在中国历史上已不适宜了。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霸气日盛灬。
半只眼看事物,只能是自闭的休生养息,既不想他人冷暖,也显不出爱与憎的思维。
哈哈,本人想法略有不同,若有不妥之处,敬請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90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4:44:23 | 只看该作者
        对问题的看法不同,纯属正常,不能把自己的不同观点强加于人。感谢遂宁知青朋友的参与,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26 02:35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