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山丁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山下乡50周年——我们纪念什么?

[复制链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31#
发表于 2018-5-31 07:35:58 | 只看该作者
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6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32#
发表于 2018-6-2 08:33:34 | 只看该作者
夏雨秋 发表于 2018-5-30 18:31
我仍然认为,如果不反思,没有人对人造之灾担责(哪怕是道一声歉),历史会不会重演,是很难说的。49年以来 ...

应该是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32

帖子

1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2
33#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2:4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丁树 于 2018-6-2 16:11 编辑

反思是应该的。但是,这反思还是有层次的。

知青本身,既然都回到城市,也就不会在心里还认为那(上山下乡)运动是对的——反思得应该很彻底。之所以您认为还需要反思,可能是因为,没有一个类似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那样的文件。一般说,此类事可能需要农业、社保或党史研究、政策研究等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牵涉(知青问题的多少)立项研究,然后形成结论性意见,上报中央,形成决议。可是,现在状况,哪个部门会将这样的问题提上日程呢?

还有,需要澄清一下。我在这里说的纪念,并不是像节日一样的庆祝,只是一种回忆青春的“由头”。是写一些文字,聊一些“青涩”,聊一些友谊,聊一些蹉跎时曾受惠于某人某些人的帮助,聊表你的“涌泉相报”的心,以期引起共鸣。只是凡此种种而已。完全是从有益身心的角度出发的。

谈这问题,个人能力有限,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有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6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34#
发表于 2018-6-2 16:38:27 | 只看该作者
山丁树 发表于 2018-6-2 12:41
反思是应该的。但是,这反思还是有层次的。

知青本身,既然都回到城市,也就不会在心里还认为那(上山下 ...

反思:国家应该反思,经历者应该反思,人民应该反思。反思的目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不能再有浩劫,不能再折腾了。而需要的是,消除腐败砥砺前行。当今的领袖习近平,我认为就是带领人民这么做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35#
发表于 2018-6-3 07:58:20 | 只看该作者
风雨飘摇四十年
        ----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而作

按照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为起点计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2008年的到来,整整四十周年了!
四十年来,我们的共和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来,我们这批当年的知识青年也无一例外地跃过了知命,进入了花甲。
曾记否,四十年前的共和国,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动荡,让任何人都不曾预料到的那场“大革命”,借助一批被称作“红卫兵”的娃娃们的冲动与无知,把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复苏的中国大地扰得一塌糊涂:大批干部被轰进了“牛棚”,更多的人被剥夺了做人的尊严,被当作“四*类”扫进了“垃圾堆”,学校停课了,工厂也乱了,机关、单位被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占据了几乎所有能够占据的地方,勉强维持工作的人们战战兢兢,一言一行都如履薄冰,不知何时一个不小心就会从“革命”变成“反革命”。……
领袖们也曾试图改变这些荒谬:“抓革命促生产”、“复课闹革命”……,然而历史的惯性不再由少数人能够把握!乱,仍然是当年最为显著的特征!
破了那么多,立些什么呢?显然连当时最为睿智的领袖们也还没有思考成熟。
这批孩子们呢?
最早的“红卫兵”变成了“联动”,无所事事的更多学生无所适从了。
一批决心革命到底的学生们自觉地选择了上山下乡;
一批在城市里学校里感觉没有出路和意思的学生们紧紧跟进;
从67年10月以后,宣传舆论已经开始为此造势,各地开始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动向。
毛泽东同志68年的号召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成百万、上千万的年青人在短短的时间内被成批地送到了广阔天地中。
急促而大规模的运动,必然带来大量实际问题的涌现。随着时光年轮的递进,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广大知识青年的青春,则在这动荡与积累中默默地被消耗着。
然而,农村的确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亿万农民用自己朴实的胸怀,试图去理解或者感觉这件亘古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自愿或不自愿地接受了这些稚嫩的城市娃娃;他们用自己世世代代传统的意念和劳作,解读着这项史无前例的运动,培育着或者说影响着这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
人类历史上这次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把几乎整整一代人都抛向了一个几乎是绝对同一的社会阶层中,从而造就了这一代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可能性。从此形成了知青与下乡地及那里的农民们终生难以割舍的密切情缘;形成了马克思等历史伟人们所向往的凭借“知青”这一个词语就能找到同伴的现实。
从数月到数年,甚至是终生,知识青年们经历了自己的前人或后人们至少从规模上看都不可能经历的特殊生命实践。从此造就了一种空前、恐怕也是绝后的“知青情结”。
曾几何时,中国的大地上再起波澜。“四人帮”的倒台,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形成了全国上下更为波澜壮阔的新的历史激荡。与这十几亿人共同参加的大潮相比,曾经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以它同样急速的“回潮”偃旗息鼓了。当年的知青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纷纷涌回已经开始陌生的城市。一切从头开始,是那时的知青们最后一个共同的现象。
这批人们开始按照自己原来可能的或后来争取到的生活轨迹纷纷各奔东西。找工作,成家庭,生孩子,成为大多数重新当了城市老百姓的知青们的新“三部曲”;上大学、进机关、入单位、当工人、练摊儿、出国、这个新时代里的各个角落各块阵地上,都有当年知青们的身影在出没。
这一忙大概又是十几二十年。
改革深化了,下岗分流了,这批年入中龄、原来的文化基础又低的当年知青成为首先被抛弃的一拨人。随之而来的是家庭老小的更大重负,身体透支的补偿需求,落叶归根的强烈意愿,和面对越来越大社会差别的无可奈何。当年知青的人生又一次被投进了历史的动荡大潮中。
与当年上山下乡时轰轰烈烈的全社会动员明显不同的是,如今的知青现象已经被更大的社会问题所淹没:近亿农民工的问题,涉及更多人口的“三农”问题,整个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问题,于是,当年的知青们被混入了时代的大人群,他们被看作和那些具有同样或同类问题再没有什么区别的人了。
到如今,应该说绝大多数当年的知青们已经被社会完全定位。那些如今仍然相当贫困、问题多多的朋友们身边,也同样有着相当贫困、问题多多的其他人在等待着,期盼着。
然而,毕竟是一个当年历史上现实存在过的特殊群体,毕竟还有“知青情结”那不逝的波纹!
于是,当年的知青们开始更多地聚集起来。充分运用着当年的情与爱团结着,凝聚着,集合着,用一种几乎是纯粹民间的方式,像当年自己动手解决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波浪冲击一样,自力更生地解决着这个群体自己的许多事情。
为了让这些事情获得更大的助力,于是产生了更多的相关上层建筑事物:知青文艺、知青文学、知青理论、知青团体、直到我们今天的知青网站……
四十年的回首,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着、搏击着、生活着!
我们有自己值得自豪或者说留恋的过去,有自己完全问心无愧的经历与实践。我们的青春与血汗,同样为共和国的成长和前进奠基铺路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奉献!虽然当时的奉献无法与今天的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改革开放相比拟,虽然当年的苦难拥有着太多的辛酸与无奈,但我们是挺着腰板走过来的!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奋斗与追求!无论我们今天处在什么样的具体境况中,我们的血仍然是热的,我们的情仍然是浓的,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掌握着!
我们可以感到欣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36#
发表于 2018-6-3 07:59:53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的旧作。发上来凑个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32

帖子

1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2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8-6-3 07:58
风雨飘摇四十年
        ----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而作

观点公允,视野宽阔,说出了一代人的沧桑,也看淡了过往的蹉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32

帖子

15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32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09:33:29 | 只看该作者
金沙大漠 发表于 2018-6-2 16:38
反思:国家应该反思,经历者应该反思,人民应该反思。反思的目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不能再有浩劫,不能再 ...

反思不难,但是,在不同的时间,走过相同的“河”,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河”,就是我们的劫难,与我们如影随形。 我们重复犯同一个毛病的几率较低,让人担心的倒是看不到当前的危险。

经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风险,才是我们现在主要防范的。这一点,不但要看着到自己,也要盯着美国。虽然它是加害者,但是,它的金融要是出了问题,全球经济也都要受连累。按美国现在的走法,整死自己是早晚的事。我们要及时预警,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前苏联垮台时,人民是得到实惠的,每人分了几万美金国有资产,在甜蜜中完蛋。这教训,应该比十年动乱还要有价值。我们应该警惕所有可能瓦解公有制的企图,因为它比政治反动更具迷惑性。

外部,美国加息想收割中国,但是,玩不好就会把自己的泡沫刺破,造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就像08年的次贷危机那样 。中国还得拉它一把,否则,事态将进一步失控。

回到老百姓的立场,前苏联的后果我们承受不起,金融危机风险我们也承受不起。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决策层能够带领我们规避风险,战胜劫难。

可能看着有些跳,并且,已经不是本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39#
发表于 2018-6-4 07:40:30 | 只看该作者
山丁树 发表于 2018-6-3 08:35
观点公允,视野宽阔,说出了一代人的沧桑,也看淡了过往的蹉跎。

感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40#
发表于 2018-6-4 07:41:42 | 只看该作者
山丁树 发表于 2018-6-3 09:33
反思不难,但是,在不同的时间,走过相同的“河”,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河”,就是我们的劫难,与我们如 ...

如今比当年又复杂得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8 16:46 , Processed in 0.186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