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06版出版前后的十二年中(2000-2012),影响全球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最重大事件就是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而来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爆炸式的增长,和它的强势崛起。这一事件影响的直接显著后果是正负两个方面的。其令人欣慰的方面是:
(1)中国于2010年超越日本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经济和周边国家经济高度交融;
(3)中国倍增的综合国力使得它对全球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急速扩大。
与此同时,让我们感到担忧的是:
(1)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以美国为轴心的,以中国海疆为侧重的,旨在制约中国的C形多边条约体系已见雏形;
(2)中国与周边地区及某些国家,特别是与海疆邻国的潜伏矛盾表面化,冲突激烈化;
(3)传统友好和中立国的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在增长;
(4)外部敌对势力对中国西北内陆边疆分离主义者的支持自06年后有增强的趋势。各种迹象表明,在所有的负面因素之后都有美国人的一只手。显而易见,美国是中国地缘政治顺利转型和实现大国振兴之梦的最关键性的外部因素。 无论如何,21世纪的这些重大发展与变化,正向还是负向,都恰恰说明当前中国正在处于地缘政治转型期的阶段性重大时间窗口。而在许多西方人看来,这则是一个新兴大国和老牌霸主相争的重大时间窗口。其原因很简单,根据传统的地缘政治实践以及根据这些实践总结出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一个崛起的大国终将试图取代现有的霸权国家,而武力交锋是彼此决出胜负的必然手段。然而,世界最近的一场争霸战争已经过去了近70年,世界权力结构的性质,运行机制和游戏规则都由于经济全球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此期间,美苏争霸屡屡游走在战争边缘,似乎验证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但是,决定美苏之间较量的胜负,与其说是军事层面上的,不如说是经济层面上的。根据斯大林的理论,那是一场两个世界平行经济体系之间的较量,其二者之间的胜负只能是零和效应的结果。而最终的事实表明,导致前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它的军力。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日趋提速的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以往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国振兴之梦造就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上述观点已经在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中得到初步验证。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高度整合成就了它今天迅速的崛起。对今日的中国而言,所谓真正的“崛起”就是要成为一个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核心成员,和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游戏规则制定话语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的强国。虽然,中国崛起的模式从本质上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帝国模式及苏东模式,但对于当代世界体系的核心国而言,这意味着现行世界秩序将会被打乱。尤其对现行体系核心主导国---美国而言,这更意味着其霸主地位将会从根基上动摇。与此同时,美国的决策者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一个中美经济高度依存的一体化世界中,一个崛起的中国对美国利益与威胁同时并存。美国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对华政策是:在与中国发展密切经济关系的同时,重返亚太,对中国在军事和政治上实施围堵。严格地说,美国的所谓“围堵”从实质上不同于当年对苏联的“遏制”,毕竟那是一场两个平行的全球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之间殊死之争。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将中国放在一个以美国为轴心的多边条约体系的笼子里,按其意愿和国家利益对中国加以管控。美日安保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澳安全条约等虽然都是冷战时代的产物,但却在现今是其围堵中国多边条约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中美关系被美国总统及多数美国政治家界定为非敌非友的一种经济上互利,且军事上相互威慑和政治上互为防范的关系。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21世纪的中美关系其实就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催生出来的一种互利互斗的独特大国关系。对两国来说,这种史无前例的独特关系很像是一对下半身捆绑在一起而上半身各自独立的两个巨人,彼此在即合作又斗争的过程中摸索前行。这要求双方都要管控冲突,摸着石头过河。鉴于这种独特的大国关系,美中之间的博弈将会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只要双方将这种博弈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中美关系中出现的波折,甚至偶尔的惊涛骇浪对于双方而言都应属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