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4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陕北有我们忘不掉的亲人

[复制链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1-11-26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334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891
15#
发表于 2021-12-3 10:15:2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陕北很穷,吃点肉太难了,今天的生活值得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0 09:56: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朋友们赏帖,让我们用共同的经历永远温暖我们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3#
发表于 2021-11-29 17:3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陕北民风淳朴,老乡和知青亲如一家。回想插队当年,村民过年杀猪,留一部分猪肉切成长条状,抹一些盐就挂在柴火灶的上方。当时流行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因此这些猪肉被知青戏称为备战肉,村民平时舍不得吃,遇到客人上门才隆重地切下一段,做成待客的好菜。村民的柴火灶没有烟囱,烧火时烟就从灶口冒出来,吊挂在柴火灶上方的猪肉熏得黑乎乎的。虽然外观难看,猪肉却能长期保存不变质。要烹饪时,先用淘米水浸泡,刷去表面污渍。那时看谁家灶上挂的烟熏肉多,就知道这家比较富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334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891
12#
发表于 2021-11-26 16:32:57 | 只看该作者
祝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4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39:40 | 只看该作者
77年春天,沈小芹在山上劳动时突然昏倒在麦田里,是陈大伯家的二小子把沈小芹背回的家。看沈小芹高烧不退,陈队长安排一名社员和一名男知青把沈小芹送到了公社卫生院,他也跟着去了公社卫生院。公社卫生院的大夫检查后,建议送到县医院治疗。陈队长怕担责任,他让那名社员回到陈家坪叫来了大队书记,大队书记又去了公社革委会和知青办,公社书记同意送县医院检查治疗,并派人到县委和县知青办汇报情况。

县医院的诊断结果是沈小芹患了急性肝炎,转氨酶高得很,还有轻度贫血和营养不良,需要住院治疗。看情况复杂,县知青办征得沈小芹的同意,和北京方面取得了联系,北京方面同意沈小芹回京养病。1977年7月5日,县里为沈小芹办理了病退手续,沈小芹回到了北京。

回京前,沈小芹把她的那个半导体收音机和被褥、暖水瓶、脸盆等一应生活用品都送给了陈大伯家。离开的那天早晨,沈小芹跪在了陈大伯和陈大妈面前,泣不成声。陈大妈拉起沈小芹,帮她擦掉脸上的泪水,哽咽着说:“娃娃,可不敢这样,你这一跪,哦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哦真舍不得你走,可哦也不能留你,不能留你在这受苦。你回去是个好事情,回去把身体养好了,也该找个好后生嫁人了……”陈大妈说着说着,竟失声痛哭起来。

陈队长套了队里的毛驴车,把沈小芹送到了公社汽车站,陈大伯也跟着去了汽车站。沈小芹临上车时,陈大伯把十几个煮鸡蛋塞到沈小芹的书包里,又把攥在手心里皱巴巴的那十块钱强行塞给沈小芹说:“娃娃,穷家富路,这钱你拿上,路上买碗水喝。哦家没有女娃,哦和你大妈拿你当自己的娃娃,哦们舍不得你走……”陈大伯说不下去了,他转过脸用两手交替着抹擦脸上的泪水。

沈小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了,她哽咽着叫了一声:“爸,哦会回来看你们的……”急忙转身登上了公社开往县城的汽车。

1979年春天,沈小芹的父亲平反恢复了工作,那年沈小芹也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沈小芹被分配到新闻出版局工作。到了1985年,31周岁的沈小芹才和她父亲的一名学生牵手红地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时,陈大伯老两口应邀来到了北京,参加了沈小芹的婚礼。陈大伯老两口在北京待了九天,沈小芹和她丈夫才把陈大伯老两口送回陈家坪,顺便看望了陈队长和乡亲们。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说起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沈小芹就禁不住泪流满面,她说她的泪水里有委屈也有感动,还有一份难以言表的温暖。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陈大伯和陈大妈的关爱和呵护,永远忘不了陈队长和乡亲们的照顾和帮助。沈小芹说:尽管陈大伯和陈大妈都不在了,以后有机会,她也会常回第二故乡看看的,因为那里有她的足迹,有她忘不掉的亲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3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37:51 | 只看该作者
吃晚饭的时候,没看到陈大伯,陈大妈说陈大伯去二小子家了。晚饭很简单,沈小芹她们一人喝了一碗玉米糊糊,吃了半块玉米馍。

晚上十点钟左右,沈小芹她们刚睡下,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还有陈大妈的叫喊声。沈小芹她们赶忙穿上衣服,跑到了陈大伯老两口居住的窑里,只见陈大伯躺在脚地上已经不省人事了。沈小芹和刘丽赶忙跑着去了陈队长家,另一名女知青留下陪着陈大妈。

很快,沈小芹她俩就跑了回来。不一会功夫,陈队长和陈大伯的大儿子也跑来了,紧接着,陈大伯家的二小子也气喘吁吁地赶来了。看陈大伯昏迷不醒了,陈队长跑回队部,拉来一辆架子车,车上铺了被褥,大家拉上陈大伯就去了公社卫生院。留下一名女知青在家陪陈大妈,沈小芹和刘丽也跟着去了公社卫生院。

经过医生诊断,打了针输了液,陈大伯很快就苏醒过来,他是上吐下泻脱水导致的休克昏迷,是食物中毒导致的上吐下泻。幸亏当初呕吐了几次,吃下的东西基本吐干净了。

第二天下午,陈大伯跟在架子车后面回到了陈家坪,医疗费是沈小芹交的,好像花了三块两角钱。原来,陈大伯把那半碗春节前的腊肉都吃了,陈大妈没舍得吃,变质的猪肉引起了食物中毒。这都怪当时乡亲们的日子太苦了,那一点猪肉从冬天放到了夏天,陈大伯老两口都没舍得吃。要不是沈小芹她们到陈大伯家吃派饭,那点猪肉陈大妈还舍不得拿出来。陈大妈说,那点猪肉是留着招待贵客的。

麦收结束后,沈小芹她们三名女知青也搬到队部新搭建了土炕的仓窑里,她们和六名男知青一口锅里吃饭了。沈小芹她们不在陈大伯家借住了,陈大妈隔三差五也要到队部看望沈小芹她们,有点好吃的或母鸡下了蛋,陈大妈就送给沈小芹她们吃,还常帮着知青们缝补衣服。对于陈大妈的关爱和照顾,沈小芹她们发自内心地感动和感激。

到了1975年春天,在陈家坪三队插队落户的九名知青还剩下四个人,其他人都通过招工招干离开了,陈家坪三队就沈小芹一名女知青了。沈小芹的父亲因学术问题被隔离审查,沈小芹也受到了牵连,招工招干没有她的名额,推荐上大学她没通过政审,只能留在陈家坪继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陈大妈看沈小芹一个女娃娃和三名后生住在一个院子里,她怕沈小芹孤单,就把沈小芹又接回她家,住在了原来她们三名女知青住的那孔土窑里,让沈小芹和他们一起吃饭,把家里的鸡蛋和好吃的东西都偷着盛到沈小芹的碗里,还把陈大伯铺的那张狗皮褥子偷偷铺在了沈小芹的褥子下面。对于陈大妈的关爱和呵护,沈小芹倍感温暖和感动,她偷偷抹过好几次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3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8:20 , Processed in 0.283016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