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394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回城归功谁人

[复制链接]

40

主题

908

帖子

20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6:18: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来众说纷纭,其实这样的,且听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沙发
发表于 2018-12-9 10:4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9 10:49 编辑

李庆霖的一封信,是毛泽东对早已认识到文革后期他发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初期出现的偏差——与本已贫困地区的贫下中农争口粮、争工分的现象加以解决。
而早在1968年的6.18批示就已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为毛泽东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最终目的——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和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最终目的做了安排。
1973年虽然开始了对下乡知青的安置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决定,但是——永远不会让69年以前的一名知青返城(除了对真正独生子女和严控严重病情不能在农村工作的知青除外),宁肯让青年农民进城、也不招收1969年以前下乡的知青回城。
对当年1969年前知青运动到贫困地区落户的知青也是就地安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板凳
发表于 2018-12-9 10:53:13 | 只看该作者
自1970年以后,国家已经解决了因为文革而积压的初、高中各三届毕业生和69届毕业生。国家对城镇就业已经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地板
发表于 2018-12-9 13:2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9 13:25 编辑

在我看来,1976年以后中国城市知青回城的归功人,也是当年毛泽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插队落户、永远扎根农村一辈子和建设边疆、子子孙孙扎根边疆最终目标的历史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9
5#
发表于 2018-12-9 13:34:5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回城功归谁人?-察网
m.cwzg.cn/history/201811/45833.html?page=full
Translate this page

Nov 26, 2018 - 又据《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书记载:1973年8月4日,经过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发【1973】30号)文件。该文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9
6#
发表于 2018-12-9 14: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9 15:01 编辑

接上:
生产建设兵团领导在上海做动员时,曾许愿进兵团就是参军,发军装;不满16岁的,到新疆可上技校,毕业后愿回上海的就回上海,吸引了不少青年学生报了名。到"文革"以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接纳上海知青9.7万。据说,平均不到四户人家中就有一个知青到边疆落了户。加上来自北京、天津、武汉、浙江、江苏等省、市的知青,总数多达12.7万人。他们到新疆后,被分别安置在南起塔里木河南岸,北到中、蒙、苏边境的阿勒泰,南北相距2000公里的地方。
  知识青年到兵团后,在"屯垦戍边"方面做出了贡献。1965年7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国归来路经新疆时,视察了石河子垦区。他们看到垦区良田棋布,渠道纵横,林带葱郁,工厂林立,非常高兴。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石河子接见了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等11人。周恩来指着陈毅对知识青年们说:"这是你们老市长,他关心你们,特意来看望你们。"张百顺等:《上海女知青采访录》,《新疆日报》周末版,1993年1月9日。杨永青的父亲是香港的资本家,她不留恋家庭富裕的生活,坚决要求到边疆扎根。周总理知道这一情况说,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和有复杂社会关系的人,都要看他们现在的表现和立场。只要能同原来的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全心全意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就会有光明前途《中国农垦》,1965年第9期。。周的这段话,对于众多出身不好的知识青年曾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周还引用"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的诗句教育兵团干部战士扎根边疆。”

不是有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吗?好象现在不提了? 老邓文革前设计了“将童男童女分别组织部队,生产打下了基础,劳动熟练了,有对象结婚,就在边疆安家。”还设计了“插队为主”,但是文革后他终结了上山下乡。举一反三,随着历史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实验不可避免的一波三折,毛泽东和周恩来如再多活一些年难道就不会结束上山下乡?大跃进,大食堂不是由他们结束的吗? 革命不是由不会犯错的上帝发动的,革命是由“历史罪人”发动的,如果犯错就是犯罪这个逻辑成立的话,全人类没有一人不是“历史罪人”,似乎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打“马后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7#
发表于 2018-12-9 19:1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的主题是指文革后期知青运动返城归功谁,无声却跑题到文革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历史了。好像文革前上海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都是社会(有知识)青年吧。他们是支青(支援边疆建设的有文化的青年)不是文革后期知青运动的知青;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8#
发表于 2018-12-9 19:1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许多人都认为知青大返城是因为云南知青闹事的功劳,而北大荒国营农场的北京知青绝大部分在1978年底都走光啦——我是我们二九0农场场机关除了农场副书记之外最后一个返城的北京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9#
发表于 2018-12-9 19:21: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闲说6.18》最后一帖就谈到了知青大返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10#
发表于 2018-12-9 19:2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而1979年云南知青闹事我是在北京得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4 05:09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