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9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乡五十四周年祭

[复制链接]

22

主题

34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2:1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段高 于 2021-6-28 18:34 编辑

下乡五十四周年祭
      半个世纪,整整五十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为了这个名字,六月六日,在杨桥水库,我们要将五十年摆上祭坛。
      不知那天来祭祀的人还能有多少。
      历史的洪流,涌动的人海,已经把我们分割淹没。我们最终的挣扎,只能是设一个祭坛,将五十年供奉上去。
      时代是年轻人的,历史是我们的。
      我们曾经年轻过,我们当然没有理由嫉妒年轻。时代虽然给了年轻人太多关爱和机会,但是,也给了如五十年前给我们一样的馈赠:迷茫、挑战和重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嫉妒呢,我们只需设好祭坛,摆好贡品,让如今的年轻人来看看,摆在祭坛上的,是我们的心肝,我们的躯体,我们的历史。
      一九六四年六月六日,在欢笑和泪水中,我们上路了。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再见了亲爱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着我们。动员组织我们上山下乡的市委书记展庆东,如今躺在状元山的公墓里,驱车送我们到珙县的市长李经维,不知葬在何方,还有谁来为我们见证,我们只能设祭坛,把自己摆上去,用自己的躯壳和灵魂为自己见证。
      那时的我们,是曾经年轻过。脑子里有一幅长辈和我们自己共同勾勒的画卷,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恢宏画卷,有麦浪,有稻香,有集体农庄;有“库班河上风光好,清清流水起浪涛”的晚歌,和伴随晚歌欢快的手风琴、热烈的篝火。
      我们不知道勾勒的画不是现实,没有人告诉我们画不等于现实。我们更不知道自己正被抛向蛮荒。我们以为等待我们的是《女拖拉机手的故事》,是《蚕花姑娘》,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挤在装满行李的二十辆解放牌大卡车上,挤在被盖,席子和脸盆中间,我们伴着口琴,高唱“到农村去,到农村去”,高唱“鱼米乡,水成网”。沿途振耳欲聋的鞭炮,夹道欢送的红旗和锣鼓,让我们意气风发,让我们义无反顾,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迷迷糊糊地迈向祭坛。
      然后,我们就拥有了那段历史:四清,文革,武斗,战天斗地学大寨,批林批孔纲举目张;天安门总理的花圈,毛泽东灵堂的泪水,终于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四人帮倒台了。继而上访,返城。再然后,我们与年轻人拥有了一样的岁月: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企业改制,离岗,和谐,梦想。
      我们这一代人该拥有的我们都拥有了,还奢望什么呢!我们只企望在历史车轮的轰鸣中还隐约有我们的声音。
      我们还有声音吗?
      有。
      无论是理智的、悲苍的、激昂的、歪曲的,偶尔总有一丝丝在鸣响。这声音能概括五十年前流放蛮荒的大军么?能概括流放大军的声音么?能概括么?大军里的每一个人说了算,历史说了算。
      为了这微弱的声音,我们筑好祭坛,在祭坛前为五十年前的流放大军祈祷。为那些死在上个世纪和活在这个世纪的,同名同姓的兄弟姊妹祈祷。那祈祷音在渐渐地淡出,我们喜欢这种淡出,因为淡出熔入车轮的轰鸣,淡出成了交响乐章的一个音符,那乐章是历史的乐章,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瞒珊步履。
      让我们来阅读五十年祭坛上的祭文,是一位知名社会学家写的:“他们被逐出城市,流放到坚硬的土地上。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堕落、没有沉沦、没有自杀。他们用躯体,不自觉地,力不从心地分担整个民族,在那个特定时期的忧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1 08:08:36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年时摆祭坛,
青春奉献更多年,
回城仍然是奋斗,
一生拼搏为国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12 04:46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