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聚 是 福
——记厦门大同中学老三届师生2016年重阳联谊酒会
岳允富/文
10月16日上午10时,厦门大同中学(四中)老三届师生2016年重阳联谊酒会在思明区亚珠大酒楼举行,大同老三届师生560多人出席了联谊活动。
许多老三届师生早早地就来到活动现场。酒楼门前集聚了众多久别重逢的师生,大家见面兴高采烈,谈笑风生。许多师生多年未见,有的同学在工厂分手后就没见过,有的同学则是离开插队的农村就没见过面,还有的同学甚至是离开学校后就未曾谋面,即使数十年不曾见面相见仍格外亲热。进了大门,大家就得到了馈赠的礼物:我校高中68届傅鸿仁出版的新书,这是他自己出资出版的个人散文随笔和书法合集。联谊聚会的大厅里,师生分坐,学生以高、初中各个班级为单位,大家围坐一张张大圆桌。不少同学是从香港、福州、泉州、龙岩等地赶来厦门团聚的。大同老三届师生重阳联谊酒会,还特邀了厦门知青活动组委会、厦门各中学老三届等代表参加。大同老三届师生济济一堂,场面热烈、欢快而又壮观。
大同中学(四中)老三届同学会会长卢明主持联谊酒会,作简短讲话并宣布联谊酒会开始。接着,大同中学校长邱伟坚、厦门各中学老三届的代表陈孟荣分别致简短贺词。我校初中66届3班的尤国栋代表66届初、高中作了发言。文艺演出是联谊酒会的重头戏,由我校初中68届的施晰和陈淑祯两人共同担任节目主持。
文艺演出在初中67届3班黄素贞等同学的舞蹈《举杯吧,朋友》中拉开帷幕。厦门知青艺术团中的7位大同同学献上男生小组唱《游击队员之歌》、《我和我的祖国》。演出的节目还有:傅小博女声独唱《茉莉花》、《在希望的田野上》,林克伟的手风琴独奏:美国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李战和男声独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初一(6)班吴淑贞的女声独唱《呼伦贝尔大草原>,杨康福的萨克斯独奏《北京喜讯传边寨》、《涛声依旧》,初一(10)班吴在国和他的小搭档葫芦丝合奏《金色的孔雀》,初二(3)班黄素贞等人的舞蹈《家乡美》等等。演出的节目精彩,高潮迭起,迎来掌声阵阵。
文艺演出中,还穿插进行了联谊酒会幸运师生抽奖活动,这是本次联谊酒会新设的项目。幸运师生抽奖活动分别依次为三等奖10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名。原计划安排的抽奖活动结束时,特邀嘉宾中的集美中学老三届同学会会长翁新杰现场捐款2000元,设2个特等奖。于是,产生了2个特等奖,高潮再起,台上台下皆大欢喜。
老三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它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三届的高、初中生同时毕业,更在于这三届的高、初中生同时经历“文革”的两大运动:红卫兵运动和上山下乡运动。这两大运动,客观上让老三届这群人很大程度上,在学校中打破了班级与班级的界线,也打破了年段与年段的界线,甚至是学校与学校的界线、城市与城市的界线。老三届在精神、行为上的高度融合,使它被人称之为是空前绝后的一代人。特殊年代铸就的师生关系也不同一般,当年的老师让老三届高、初中全体学生深刻怀念。2016年本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因为今年是66届高、初中毕业50周年,本是应该团聚、纪念的日子。选择金秋重阳期间团聚,大同老三届师生两代老人联谊正当时。
厦门大同中学(四中)老三届同学会成立21年,自2013年至2015年已经连续举办了3次老三届师生联谊酒会,今年是第四次。参加这样联谊酒会的老三届师生逐年增加,从第一次的100多人,到第二、三次的300多人,今年一举突破400和500人,达到560多人,占全校老三届同学1700人的三分之一多。这是一个好兆头,这预示着随着老三届师生年龄的一年年递增,大家越来越看重生命中可贵的师生情、同窗情。许多师生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希望这样的师生联谊活动年年办下去。
相逢是缘,相聚是福。在大同的旗帜下,大同老三届师生两代老人携手一起走在夕阳晚照中,但愿可贵的师生情、同窗情能伴随我们终生,让我们的晚年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