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书】下放农场后第一封家书。

[复制链接]

64

主题

107

帖子

4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17:3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1969年3月25日离开常州 前往南通农场插场 ,一转眼已有七天整,思念之情由然而生。铺开信纸提起笔来给故乡的亲人写出了工作以来的第一封家书。手握这沉甸甸的笔却无从下手,坐在棉花杆铺成的地铺上,抬头望着茅草铺就的屋顶,环顾由芦苇杆编织的四壁,看着空荡荡的宿舍悲由心生,这叫我如何下笔呢?    思绪良久,亲爱的父母亲大人跃然纸上,首先问候了大人的安康及弟妹们是否安好!并汇报了一周来到农场的点滴,当然是好话连篇,这还不是怕父母担心,必竞我们是他们的心头肉!他们最担心的还是我们的身体情况和工作情况,适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习惯,工作苦不苦?一个城市里的娇娃,从未干过农村活,又远离故乡独自生活,所以他们的担心是很正常的。由于当时还在“文革中”,文化大革命的风潮在农村虽然不浓,可一些所谓的坏人、四类份子、右派还是受到冲击,贴大字报、开批斗会也时时没有停息。只不过没有城市那么激烈,对一些下放来的老干部还是相当照顾的。   
    信中的主要内容还是描述了一下农场的概况:宽广的田地,条块分明,长宽都有一定的尺寸,这在我们江南水乡是看不到的,主要是适应机械化操作;宿舍、老职工居住区虽是草房居多,但排列整齐,屋前屋后留有大片空地,可种些时令小菜;吃饭有食堂;生活用品有代销店;用水有老虎灶、深井,还是比较齐全的。再加队长也是当地的知青与我们很谈得来,当地的老职工也很热忱好客,对我们呵护有加,时常前来问寒问暖,看看我们缺什么,有那些不便;更有好心者介绍了农场的成长史。
   当年南通农场是全国十面红旗之一,还是很有名望的!反正整个信中把农场描绘成人间天堂!让父母们放宽心。另附书给弟妹们让他们多关心一下父母、体谅父母的不易、多做些家务为大人分忧,学校虽然停课但学习还是不能放松。   由于当年交通不便、又无电话,队里又无邮筒,一般信件交由代销店到七、八里路之外的中心队寄出,所以 这一封信寄出到家最快也要三至四天。我隔三差五就往代销店处打探回信。
  约一星期后,代销店工作人员通知来信了。手捧着这封家书心情无比激动,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封阅读起来。由于父母识字不多,该信还是请邻居代劳。吾儿安好,来信己阅,得知农场的大慨心中稍安,家中一切安好,弟妹们也很听话望,也很孝顺,都抢着做家务;我们的身体硬棚棚的望我儿放心,一人在外一定要注意身体时刻注意保暖;与同事要搞好关系,不要太任信,耍小孩子脾气;认真拜老职工为师,多学一些农业知识;平时也不要太节俭,该用的还是要用;万事不能强出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另附上汇款单拾元正,望查收。            


                                                                                                                                             父母

                                                                                                                                      一九六九年四月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1 07:51:50 | 只看该作者
匆匆地铺棉花杆,
坐在上面家书撰,
好话说尽慰家人,
基本环境尚欣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1 15:12 , Processed in 1.24800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