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念之间(知青纪实文学《青痕》之七十一)

[复制链接]

754

主题

2141

帖子

69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16:03: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7-3-29 15:06 编辑


        善恶就在人们的一念之间。
        八队位于我村东南头。据说,当年分配知青时,生产队长与大队干部早有约定,女知青一个不要,只要男知青。其缘由:小队劳力女多男少,壮劳力稀缺啊!果不其然,八队知青点十多位知青,全是清一色的“光葫芦”。我到过八队知青点闲转,一条南北走向、曲里拐弯的巷子,几间低矮破败的“半厦房”,一字排开,似乎还有半人高的土围墙,呈豁牙状,知青们论年龄有大有小,年限有长有短,家境有好有赖。最大好处,夏季,酷热难耐,加之,又是繁重的体力活,每晌收工,汗流浃背,免不了要洗洗涮涮,回到屋里,房门一闭,午休晚睡,有人图凉快,一丝不挂,从不避嫌,皆是男人嘛,也不怕谁笑话。当然,用小队知青的话说,天长日久,男知青胡说浪谝,实在枯燥乏味,无女知青聊天,总觉内心空落落的。所以,隔三差五,我常见八队的男知青到外队女知青宿舍串门、谝闲传,图个有滋有味,心花怒放。
        男知青在一起,也有七七八八的烦恼和心事。那年“大王”与“小王”(均化名)之间所发生的事,就曾在不大的村落和知青中掀起阵阵波澜。“大王”与“小王”同为八队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大王”比“小王”早一年插队,一大一小,境遇相同,形影不离,亲如哥俩。
        人常说,亲兄弟明算账。何况既不沾亲,又不带故,日子久咧,矛盾日渐突出。诸如:“出工为啥不喊我一声,你独自出工。”“出门闲逛,为啥不带我。”等等牢骚话,更有意思的是,“大王”说:“我吃个嗇子,也给你留只腿,你倒好,有好咥的吃独食。”“小王”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支支吾吾,噎得半天翻不上一句话来。后来,“大王”像变了个人似的,时常以大欺小,百般刁难“小王”……
       “大王”个子高挑,清癯干练,古灵精怪,胆量过人,知青点紧邻大队书记家。一次,晌午时分,正值烧水做饭的当口,“喔喔、喔喔”一只鸡跑到知青点的院里,太阳毒辣,无风无人。心里嘀咕:送上门的鸡,岂能错过?“大王”灵机一动,动了邪念,他蹑手蹑脚,操起竖在墙面的木棒,慢慢举过头顶,对准鸡头猛一用力,只见那只鸡,双腿朝天,蹬了几下,就偃旗息鼓了。也许动静有点大,旁边住的知青出屋一看,是这番惨景,不时埋怨和哀叹,“大王”努努嘴儿轻声说:“今儿咱大伙有肉咥咧。”不知谁喊了一声:“有人来咧!”大家老远瞅见,是书记的老婆,“呼啦啦!”四散闪躲到各自宿舍。“大王”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提起鸡,躲进屋,也许急中生智,端直将鸡丢进了水锅里,盖上锅盖,“噗哧、噗哧”拉起了风箱。这时,书记的老婆走进院子,“大王”揉着惺忪的眼,掸着身上的灰,冲来人开了腔:“嫂子,有啥事。”“你见没见一只芦花鸡。”妈哎!原来是大队书记家的鸡。真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拔毛。”心里磕噔,神态自若,好在地面未有鸡毛,甚至连一滴鸡血也没有,他嘴巴特甜:“嫂子,没见啊!”旁边的知青也陆续走出屋,伫立一旁,默不作声,书记老婆挨屋查看一番,也没见鸡的踪影,就对大伙道:“你们忙饭吃吧,我到别出找找。”当书记老婆不见了身影,大家长吁短叹。有人指着“大王”的鼻子说,“你呀,忒胆大,书记家的鸡,你也敢下手。”“大王”强词夺理:“谁知鸡是那家的。”“多亏人家进屋没揭锅盖瞧,若揭了锅盖,你还屁干啥?”言及此,“大王”吞吞吐吐,哑口无言……
        农村有句俗语:“蔫驴踢死人。”因生活琐事日积月累,“大王”与“小王”的纠葛、纷争与日俱增,火药味越来越浓。几乎到了“卖面的和卖炭的——一个见不得一个”。一天,“大王”早早入睡,鼾声四起,“小王”从外面回来,端坐床边,久久难眠,他看着“大王”沉睡,勾起他俩的过结,原来动听的鼾声像一首“摇篮曲”,不知陪伴自己度过多少个夜晚;可今日听来,真像“鬼哭狼嚎”,声声刺耳。一念好,一念坏;一念成,一念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愈想愈觉气不打一出来。他深知,按个头,凭力气,他绝不是“大王”的对手,但他听说电能打人。毛头小伙,不计后果,一念之间,一线之隔,干柴烈焰,怒火中烧,久郁心头的怨恨,此时像火山一样爆发。于是,要证明自己并不是“软柿子”,好好教训、修理一下“大王”,他扯下墙面带电的电线,两股线头剥开,不偏不倚,捅进了正在酣睡的“大王”鼻孔,只听“滋滋”声和“大王”的“哇哇”声,那惨叫声令人撕心裂肺,毛骨悚然。“小王”一看鼻孔冒烟,闯下大祸,赶忙甩掉电线,迅速逃离,旁边舍友听到惨叫声,慌忙奔过来查看,只见“大王”痛苦地捂着鼻子,发出声声哀嚎,当他捂着的手,霎那间放开,大伙才发现“大王”鼻孔洞上方深陷两道豁口,已呈焦糊状。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纵然一时躲掉,最后“小王”还是无法脱身,看病、理赔、写检查等一整套处置办法。那年月,知青和知青纷争、打斗,见多不怪,纯属人民内部矛盾,并未“上纲上线”处理。多少亦有“护犊子”、“网开一面”的成分,好在未殃及性命,不过,遗憾的是“大王”破了相,鼻孔留下了终身难以抹去的青痕,每回知青云集大灶吃饭,看到“大王”鼻孔上的两道类似插头的“鼻唇”,大伙明里不说,暗地没少评说。
        那时,我村通电不算太长,大队八个小队仅有一名专职电工,别说正常维护、检修,就是转上一圈,也耗时费力,力不从心。加之,社员大多缺乏用电常识。因而,被电击伤的、夺去手臂的、甚至凋零鲜活生命的,大有人在。所以,不少人家仍沿用煤油灯照明,我曾问过原由:一是,农村用电极不正常,动不动爱停电;二是,农家人么,祖祖辈辈手提马灯、点煤油灯,习惯成自然,尤其起夜,炕头随意划拉一根火柴就行咧;三是,对抽旱烟人来说,烟袋锅冲着油灯自燃,既省火柴又利落啊!
        多年以后,我和八队知友唠起往事,仍记忆犹新,没齿难忘。是啊,无论是硬生生棒死鸡、“小王”恶意电击“大王”,还是意外被“电老虎”夺命等不幸事件,件件桩桩。可谓,一念之间。
        难怪,爱恨常在一念间,对错常在一念间,成败常在一念间,甚至生死存亡也在一念间。你的一念,我的一念,他的一念,无数个一念的纵横交错,织成的就是一张爱恨情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之网,每个人,都无一例外的被粘在这张网上,谁都无法完全置身于外。一念之间,天河就寂了;一念之间,情缘就逝了;一念之间,岁月就绚了,一念之间,我们就散了……
(题图选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7-3-27 09:25:4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生活很简单,
差距往往一念间,
甚至能够定生死,
全凭当时一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4

主题

2141

帖子

69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5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09:5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7-3-27 09:58 编辑

       “当年生活很简单,差距往往一念间,甚至能够定生死,全凭当时一闪念。”“上山下乡”毕竟是四十年前尘封的记忆,回首难忘的青葱岁月,拉里拉杂写了点,总感意犹未尽。实乃,如同在年代久远的土墙缝隙间,一块块抠,一点点搜,想起啥写啥,故续写下这一篇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11 07:07 , Processed in 1.21680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