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培育的绿豆芽经过几天生长,已经新长出两片真叶来,因光照和生长速度快慢不同,逐渐变成高低错落,前仰后合的一组幼苗丛林,远处望去,显现一片树林的“小中见大”的自然形态,真还有点丛林盆景的范。
遂翻找家中出珍藏的微型盆景钵盆,将一丛小苗置于盆中,从几个方向仔细端详,觉得作为竹草类盆景也能符合条件一二,然后便认真制作起丛林盆景来。
按照盆景艺术,丛林盆景制作法仔细推敲制作,居然还有那么一点丛林盆景的雏形,故将制作构思布局,文字加工分叙记录于后。
制作一盆丛林盆景,在布局上植物要求;林间树木开合聚散,各树之间穿插掩映,有的呈俯仰曲折,三三两两,根须相挤,枝干互藏之态,干分前后,各树相望,疏密相间,顾盼有情.整体上和谐统一 .以奇数株成林为好。林冠线高低错落,俯仰有致,远低近高,开合呼应,盆面埋石铺苔,其间留白,虚实相生,有虚则灵,过密则呆,大小相间,直曲搭配,主客互盼,近不亦塞,远不显散。
看似具有野林之韵味,形似村野土坡之上的三、五株树自然成林景观、林间犹有三两白鹭掠飞而去,顿觉有黄鹂树丛时鸣,“立体画境”效果。古诗中说的便是这种丛林野趣了。
野林的特点就突出在一个野字上。其关键词;“自由散漫”三~五株树成林,曲直粗细长短高低,在局部空间关系的透视对比,小小丛林即显“小中见大”的盆景艺术效果。
制作的丛林首要的是有可以进入的空间。 空间是立体曲折的, 让人观看盆景时有“;神游不减登临趣”的感觉。所以要把仅有的三~五株树形成;可游可居可憩,充满野趣的不规则自然空间,让丛林的野趣,跃然盆盎之中。
制作疏林一般是五-七株树, 密林用树也不过七~十一株树。 同树数的疏林与密林, 树数相同的丛林盆景,其表现疏密关系因树势变化而变化,做到“师法自然”,不露人工痕迹,野趣横生方为丛林盆景上品。
丛林式盆景表现的景观较宽阔,宜选用口面较大的盆钵,形状以长方形、椭圆形浅盆为宜。盆钵宜浅不宜深。浅盆不但形体美,而且有助于表现景观的开阔和深远。盆钵太深会显得笨重臃肿,不利于突出上面的景。盆钵底部应有排水孔,但极浅的盆也可例外。盆的质地和颜色应与所用树种、石料相协调,常用的盆有石盆、釉陶盆和紫砂盆等。
在林间点缀山石,植物以增加山林自然野趣,选用的石种及形状,要与盆内树木气韵相通,有助于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点缀的位置要合理,树石才能相映成趣,盆景的意境才能更加深邃,做到“栽树有势,点石传神”方能传作品之神。
随着绿豆新植株一天天长大,刚发芽时的一对肥大的子叶,渐渐缩小慢慢在萎缩。从胚根根颈处分别长出三~五条幼嫩的白根,迅速向潮湿处扎伸进去。由于在根的机械支持作用拉扯力下,新苗向不同方向扭曲生长着,但是顶芽始终向上,保持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用幼苗制作丛林盆景也是一种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身居高层建筑,阳台空间相对有限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微小盆景制作将自然美引入家庭,经过再加工使之升华为观赏艺术品,为家庭增添乐趣和谈资,其乐融融。
“一孔之见"还请同行,朋友们不吝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