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自强不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91#
发表于 2013-12-26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下来,能够平安无事,真是幸运。

      学生时代接受的是破除迷信的教育,到农村后,接受的是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对民间信仰一般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所谓江湖跑老,胆子跑小。我们村外5华里的半山坡有一座小庙,有一次到那一带劳动,走进小庙,只见建筑依旧,神像没有了。村民说,小庙在1966年“破四旧”时被毁,领头的是大队通讯员。此人血气方刚,爱出风头。无巧不成书,“破四旧”的第二年,大队通讯员骑自行车去公社办事,从山路上跌进路下的沟渠送了命。村民普遍认为是他不知天高地厚、自食其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192#
发表于 2013-12-26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艰苦的生活,精彩惊险的回忆。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8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954
193#
发表于 2013-12-27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迷信不迷信,这是每个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像咱们这个岁数,凡是经历的灾祸,仔细回想起来都有先兆。我认为,还是相信一些为好,但是不可迷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2-26 11:19:00的发言:

分家之后人情淡,

村民心明不旁观,

看到知青没摔坏,

心中仍有一片暖。

谢谢龙版!祝您幸福安康!元旦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2-26 12:05:00的发言:

      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下来,能够平安无事,真是幸运。

      学生时代接受的是破除迷信的教育,到农村后,接受的是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对民间信仰一般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所谓江湖跑老,胆子跑小。我们村外5华里的半山坡有一座小庙,有一次到那一带劳动,走进小庙,只见建筑依旧,神像没有了。村民说,小庙在1966年“破四旧”时被毁,领头的是大队通讯员。此人血气方刚,爱出风头。无巧不成书,“破四旧”的第二年,大队通讯员骑自行车去公社办事,从山路上跌进路下的沟渠送了命。村民普遍认为是他不知天高地厚、自食其果。

谢谢老农!俗话说,信(迷信)则有,不信则无。以我们当年所受的教育,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相信那些的。但是到农村后看到听到的许多事情却又让人无可适从疑惑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新年了,祝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安康!新年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闲人一个在2013-12-26 14:56:00的发言:
艰苦的生活,精彩惊险的回忆。好文!

谢谢闲版关注点评鼓励!

新年将至,祝您和家人幸福安康!元旦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3-12-27 9:58:00的发言:

迷信不迷信,这是每个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像咱们这个岁数,凡是经历的灾祸,仔细回想起来都有先兆。我认为,还是相信一些为好,但是不可迷信。

谢谢伯江兄弟!您说得对,信与不信的确是个值得推敲玩味的辩证问题。当年及至当今某些人的某些做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没有约束无法无天,于是胆大妄为常常做出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荒唐事情。或鱼肉百姓,或祸害乡里;或欺上瞒下,或强奸民意……殊不知离地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会报!呵呵,扯远了,打住。

新年转眼到了,祝您和桂荣弟妹幸福安康!新年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26
198#
发表于 2013-12-28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人活在世上,确实需要一点敬畏之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666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22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六、无头鸭子半只鸡

     杨老师是桂花佬的女婿,也是我代课时的同事。我曾经无意间听到他向其他老师谈到乡亲们对我的评价:“他这个人与别的知青不同,即使从别人家的板栗树下走过,也不会弯腰去捡一颗板栗。”他说的是事实,凭我与桂花佬等乡亲们的关系,即使偶尔捡掉在地上的板栗解馋,他们也绝不会责怪我。但我的确注意力避瓜田李下之嫌,日久便赢得了乡亲们的口碑。

   然而扪心自问,我就真的那么一尘不染么?非也!有无头鸭子半只鸡为证。


 

   先说无头鸭。某日,知青D和Z到湖南赶场,途中到我处投宿。彼时知青点只有我留守,稀客光临自然非常高兴。虽无美酒佳肴待客,但我的自留地里菜蔬瓜豆却是应有尽有,稍感遗憾的是只能用水煮盐香的烹调技艺招待二位——我已经断油几个月了,那时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统购统销的食油。

   让我想不到的是,来客竟然自带荤菜——从挎包里掏出只无头的鸭子。他俩看出我面有难色,安慰我说:“你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怪’我们是在江边打的,绝不会影响到你!”

   他们讲的地方是靠近白市的清水江边的入山口,离我们大塘大队确实非常遥远。但是我知道,那里正是金岸大娘的女婿所在的生产队。不过事已至此,我又能怎么样呢?

   我赶紧生火烧水,到地里摘菜张罗做饭。D和Z负责烫鸭拔毛。鸭毛本来就非常难拔,更何况是只扭断脖子死亡多时的残鸭。二人费力许久,终于在天黑之前弄完。至于嵌在皮里的若干毛桩就顾不了许多了。D亲自掌勺,炒了锅同样水煮盐香的鸭块。

   尽管心有疑虑,我依然和二位同学风卷残云般把饭菜吃得精光,毕竟很久没有沾到油荤了。


 

   如果说无头鸭子我是被动参与的话,“半只鸡”则是主动入伙的了。

   那时筱君晓虹还在生产队。秋收之前,队里安排我和桂花佬看田水。我们的任务是每天巡视所有的稻田,检查田坎是否垮塌,田水有无断流。顺带看看有无家禽、家畜到田里糟蹋稻谷。当时各队都有不成文的乡规民约:但凡发现家禽到田里,格杀勿论!谁杀谁享用。

   我和桂花佬正是在看田水时发现了不知从哪里跑到田里偷食谷子的一只两斤来重的小公鸡,并且颇费周折将其捉拿归案。此时已到午饭时间,桂花佬用随身携带的柴刀将其一分为二,我俩各拿一半回家。

   午饭后,趁两个女同学午休时,我忙不迭地烧水烫鸡,虽然知道乡规民约,断定无人会来找我的麻烦,但心里依然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仿佛做了亏心事一般。那一刻我才真正晓得什么叫“做贼心虚”,尽管这“贼”似乎当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好在一切平安无事,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其实,山里发生的一切乡亲们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捅破那层窗户纸罢了。

   一次队里聚餐,世枚的大爷就酒后口吐真言:“俩知青在江口偷了只鸭子,拿到白头溪(我们小队的地名)吃掉了;邻队某某家的公鸡跑进田里,被桂花佬和老王捉住分吃了。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哈哈哈……”

   我大吃一惊,始终弄不懂他何以知道的这么详细。尽管没人追究我的责任,但我还是有一种无法面对的犯罪感。

   无须讳言,知青中流行的《偷鸡谣》尽管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但是,自称社会弱势群体的知青将手伸向更加弱势的乡民,无论如何是有失厚道有失公允的吧?

   知青岁月,我不相信饥寒起盗心的混账逻辑,更不屑与偷鸡摸狗之徒为伍,虽然曾经赢得乡亲们的口碑,但远未达到独善其身的境界。今天将往事晒出来,绝非哗众取宠,只求洗掉曾经污染心灵的尘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3 14:04:41编辑过]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200#
发表于 2014-1-2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无头鸭子的现象在知青中较普遍。少数知青确实有鼓上蚤时迁的手段,多数知青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也都尝过来路不当的鸡鸭的滋味。因为知青的基本原则是:见者有份。在那种环境下,能够独善其身的人,难以见到。知青还有一项基本原则:兔子不吃窝边草。做坏事也要到别的村庄去,本村乡亲朝夕相处,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较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半只鸡的现象在我们这里倒不存在。发现家禽到田里格杀勿论,这样的乡规民约有些严厉。我们村里夏收或秋收后要晒稻谷,一直晒到元旦以后。晒谷场就在村里,虽然建有围墙,但满地的稻谷极有诱惑力,村民的鸡鸭常趁人不备,溜进场内饱餐一顿。如被发现,只是把鸡鸭赶出去了事。有一次仓库保管不胜其扰,用碎砖把一只鸡打伤,鸡的主人还理直气壮地大吵一场,保管面红耳赤,好像干了错事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6 22:45 , Processed in 0.27701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