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发动50周年历史探讨总结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1:4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7 21:43 编辑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17 21:23
手机打不了回车段落分不开。应该是:好像主席12月批示不是本人的吧(编者按语)?以下文字是我发炎的。 ...

早有传言68-12-21指示是姚文元伪造的,事实上不可能,网中人有考证,发现了毛泽东文集中的历史文献记录。是姚文元按照“最近毛泽东的一些最新指示”整理出来的那段68-12-21动员,而且是以会宁县“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大妈为“女一号”出台领衔主演的,姚给毛的请示报告中只是一笔带过的提到有些知识青年也跟大妈一起到城郊乡下去定居了。姚文元为何不拿曲折作为典型宣传? 有可能是张姚忌讳曲折那批人是周恩来的专利(丁国钰的杰作)。总之68-12-21之前在各派系之间就教育革命与上山下乡相结合似乎达成了妥协,最后由老人家的名义发号召,姚文元撰文,周恩来实施,68年9月就安排铁道部和陕西省安排大批知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1:5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8 08:27 编辑

毛泽东对于68-12-21动员可以聊以自慰的可能就在于他认为自己没说让我们这一代去当农民,而是去接受再教育!(不能自圆其说的是为什么不再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而只提接受农民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就与他念念不忘的教育革命贴边了,但是他心底可能比谁都明白,学干农活和现代文化教育根本不是一回事!但他完全没有办法在68年12月那个时间点上再奢求文革初设计的停课半年在校园完成教育革命靠推荐选拔新大学生和高中生的梦想了,这个梦老人家做了很多年,为的是达到公平,让更多的工农子弟上大学,夺回教育阵地。但是66-68年用革命的方法搞教育没有成功(事实上是始料不及的中学红卫兵运动改变了教育革命的命运),70年以后恢复大学招生让工农兵学员上管改是否达到了教育革命的目的不在本文范围,本人在文革中也无缘大学,不论也罢。

毛泽东的教育革命和周恩来的上山下乡在张春桥的721工人大学典型经验得到奇妙完美的结合,连张也可能没想到, 毛似乎正是“从基层招收学生”的新理中获得灵感, 的721还是从城市招生,即老三届90%先留城进工厂,再选拔大学生。我如果是周恩来我也说: “四个面向”摆不平啊!上山下乡后也可以选拔大学生啊! 你张春桥有本事在上海工厂里分配90%的老三届给我看看?!

遵义会议后在是否进行打鼓场战役的争论中毛泽东与所有将领的意见不同出现了孤掌难鸣的困局,他甚至在会上辞职,好象是张闻天还是项英说你辞职就辞职吧,后来毛泽东不死心找他的领导周恩来彻夜长谈,最后由周恩里在次日会议上宣布他支持毛泽东。68-12-21动员背后似乎是历史重演,“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都不同意把自己大学中学毕业的子女(甚至还有小学)送到乡下去当农民,农村同志也不喜欢他们去,周恩来可能与毛泽东彻夜或彻月长谈,最后毛泽东出面支持周恩来并用自己的名义发出号召(这可能还是周的主意,主席啊,你不出面号召发动不起来啊!)。不论怎么说,不论谁发明的,反正从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传统理论转变为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新理论没几天就又转变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更新理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2:2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9 14:34 编辑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要回到本网顾问,前中央安置办干部顾老书中(大事记)里那个孤本的其出处非常值得探讨的安置办给中央的请示报告了!这份报告可是在中央“四个面向”分配方案发出不到一个月“出台”的!“1968年5月2日 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呈送《关于1968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全国66——68年三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近400万人,其中势必有大批人要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下去要以插队为主,安置方式可多种多样。京、津、沪、浙需要跨省安排的,请国务院召开协作会议给予落实。《报告》说: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受磨炼最大,最能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光辉思想。但是阻力甚大,问题较多,工作确实艰巨。但不能动摇插队为主的方针。1968年安置经费2.5亿元,拟根据各地计划分配下去,没有完成计划的,其剩余部分安置费上缴中央,不再留给地方结转使用,各省、市、自治区应尽早制定计划。”

这是安置办当时被回城闹革命的下乡知青赶的到处躲的安置办司局级以下干部说话的口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2:38:43 | 只看该作者
《报告》说:

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受磨炼最大,最能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光辉思想。但是阻力甚大,问题较多,工作确实艰巨。但不能动摇插队为主的方针


怎么办?找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8
QQ
115#
发表于 2018-12-18 09:38: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主席搞文革本意,闹腾到刹不住闸地步,你们看着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8
QQ
116#
发表于 2018-12-18 10:01: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年探讨与总结,文革初因是“教育改革”,成因演变成大规模上山下乡“驱赶”运动。建议再翻阅一下5.16通知与文革16条,文革的目的很明确。虽然说到教育改革,上海也只是个失败试点。根据主席谈话,北京一些大学倒是改了,农业大学搬迁到河北、劳动大学解散,朱辛庄校址被社员占用养猪(后被电影学院占了部分)、人民大学被二炮几个单位占用,机械学院迁至陕西,地质学院搬迁南方,就连政法学院也被留守……,剩下没走的理工科院校“刺刀见红”武斗不止,不得不让工人阶级去占领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4:27:50 | 只看该作者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18 10:01
五十年探讨与总结,文革初因是“教育改革”,成因演变成大规模上山下乡“驱赶”运动。建议再翻阅一下5.16通 ...

别忘了石油学院搬到了山东胜利油田(东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4:5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18 14:58 编辑
逗你玩 发表于 2018-12-18 10:01
五十年探讨与总结,文革初因是“教育改革”,成因演变成大规模上山下乡“驱赶”运动。建议再翻阅一下5.16通 ...

逗兄和我想到一起,从昨天我就重新查阅1964年开始的“文化小革命”和当时成立的那个文化革命五人领导小组如何成立的和都干了什么事,当然还再次仔细看了一遍那个被说成是文化大革命起点和动员的516通知。

我发现关于文化大革命起点的现有说法本身就是一锅粥!516通知第一段话是: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央决定撤销1966年2月12日批转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所谓“五人小组”的汇报提纲是根本错误的,是违反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路线的,是违反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指导方针的。这个提纲,对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和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9月至10月间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在一次有各中央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关于批判吴晗的指示,阳奉阴违,竭力抗拒。

19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五人领导小组在1966年2月上交的《二月提纲》如何成为了1966年5月《516通知》中说的“这个提纲,对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和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阳奉阴违,竭力抗拒”。

我们的史学工作者都干什么去了? 66年2月出台的《二月提纲》何以抗拒66年5月才开始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根据《516通知》的说法,文化大革命早在66年2月以前就开始了!因此学界把《516通知》说成是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完全是逻辑不通!

据我的考证,文化大革命是从1964年开始的“文化小革命”延续下来的,《516通知》后成立的中央文革也是从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演变出来的,那个《516通知》通篇都在骂《二月提纲》,《516通知》的实质仅仅在于把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撤销,让1964年开始的文化革命重新上路加快步伐,首先把彭罗陆杨打成反党修正主义(中国的赫鲁晓夫),一解7000人大会之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5:05:42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和《二月提纲》是怎么回事:
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五人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成立的一个非正式组织,负责领导文艺界“整风”等事宜,之后才被冠以“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之名。五人小组最重要的行事是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二月提纲》,反对在文艺界用政治理论来干预学术争论等,完全违背了毛泽东的意图。仅仅三个月后,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推翻《二月提纲》,解散五人小组,正式开始“文化大革命”。

五人小组名称之前原本并无“文化革命”四个字,而是由整理准备《二月提纲》的小组非正式成员姚溱临时加上去的。不过由于之后中央发文与《五一六通知》都使用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之名,因此流传下来。

五人小组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提议于1964年7月成立的,负责领导文艺界整风、学术批判等文化宣传方面事宜。

组长: 彭真,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

副组长: 陆定一,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

成员: 康生,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周扬,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副部长;

吴冷西,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兼中宣部副部长

五人小组成立后的一年多内,并没有出现重大举措。直至1965年11月,姚文元突然于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矛头直指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五人小组才开始研究讨论吴晗与姚文元的文章言论性质。姚文元的文章经与江青、张春桥等协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完成,背着中央有关领导部门,令中宣部、北京市委都因事出意外而震惊。这一江青(一说是毛泽东)授意的政治攻击,遭到彭真的反对。彭真认为他作为五人小组组长、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竟然对如此大事一无所知,因此将姚文元的做法视为严重错误、违背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党内生活准则。

《二月提纲》
主条目:二月提纲
1966年2月3日,五人小组由彭真主持召开扩大会议,除原成员外另有临时与会的许立群、胡绳、姚溱、王力、范若愚、刘仁和郑天翔,共十二人参加。次日,由许立群、姚溱将会议决定以《五人小组向中央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为名上报。提纲提出学术问题应当与政治分离、并反对将吴晗牵连到1959年庐山会议。5日,彭真参加国家主席刘少奇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汇报提纲。1966年2月,刘少奇主持政治局在京的常委开会,通过了《二月提纲》。随后,又派彭真、陆定一等人专程飞往武汉,向毛泽东汇报《二月提纲》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彭真在武汉代中央草拟了关于转发《二月提纲》的批语,在京的政治局常委传阅表示同意后,就以中共中央文件把它批转全党。

《二月提纲》明确反对将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立场问题,与毛泽东的意图与之后文化大革命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解散
3月下旬,毛泽东同康生、江青等人多次谈话,批评《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是错误的,指令向全党下达撤销《二月提纲》的通知;毛泽东并称:“北京市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解散市委。“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于是就产生了由陈伯达等人起草、经毛泽东先后八次审阅修改、最后经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因为讨论通过的时间是5月16日,这个通知又被简称为《五一六通知》。《通知》指责彭真“背着康生同志和其他同志”、造谣,重大问题根本没有在五人小组讨论过、商量过,而是按照自己的意见汇报。《通知》除点名批判彭真外,还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改设立中央文革小组指导。5月18日,林彪相应毛泽东,发布一份防止政变的讲话(五·一八讲话)。之后,与刘少奇、彭真有关的陆定一等人相继被免。彭真、陆定一、吴冷西等成为文化大革命初期重要批斗目标饱受政治迫害,周扬入狱九年直至文革结束才恢复自由。《二月提纲》的主要执笔者之一、中宣部副部长姚溱受迫害于1966年7月自杀。

同时,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成为一个远比五人小组正式、且有权力影响的组织,主导了文革初期的很多运动,甚至取代了当时很多成员遭到批斗的中央政治局。原五人小组之一的康生则成为中央文革小组主要成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5:12:1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只看以上这类正儿八经的书面史料任然会对一些历史的秘辛不得其详,因此还要搜寻一些生动的解密资料,例如:



“文革 ” 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2011-05-22 13:40:07
高继民


    1965 年 , 围绕着《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 在彭真和江青之间 , 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面对 “ 第一夫人 ” 的步步紧逗 , 彭真顽强地抗争着。然而这场争斗不仅是徒劳的 , 而且直接引发了惊天动地的 “ 文化大革命 ”。


“ 流动哨兵 ” 锁定《海瑞罢官》


    1964 年 7 月 , 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彭真为组长的 “ 中共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 , 彭真意识到这是一桩苦差事 , 不好干。


    1963 年 12 月 12 日 , 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上批示 :“ 各种艺术都是死人统治着。戏剧部门的问题就更大了 ……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 , 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 岂非咄咄怪事 ! ” 1964 年 6 月 27 日 , 他又作了一个批示 :“ 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 ( 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 ), 十五年来基本上 ( 不是一切人 ) 不执行党的政策 , 做官做老爷 , 不去接近工农兵 , 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 缘 ,”


    彭真虽然对毛泽东的判断不敢苟同 , 但又必须贯彻 , 这显然十分为难。更令彭真头疼的是那个当时在党内外元一官半职的江青 , 她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 , 拿着毛泽东的两个批示当尚方宝剑 , 扣帽子 , 打棍子 , 今天批这个 , 明天骂那个 , 把文化界甚至意识形态领域搞得乌烟痒气 , 人人自危。


    江青说她是文化战线上一个小小的 “ 流动哨兵 ” , 京剧《海瑞罢官》就是她在 1962 年 7 月 6 日发现的 “ 存在着严重的政治错误 ” 的 “ 大毒草 ” ! 她当即找有关部门负责人 , 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 , 遭到拒绝。 后私下找到北京的一些 “ 笔杆子 ” , 欲先批后奏 , 又未能如愿。


    彭真刚就任五人小组组长 , 江青便找上门来 , 要彭真组织批判《海瑞罢官》 , 还向彭真提供了一些包括吴晗在内的所谓 “ 坏人 ” 的名单 , 要一块批。


    “ 我看《海瑞罢官》没什么问题 , 吴晗这个人我了解 , 政治上很可靠。 ” 彭真一口回绝 。


    彭真之所以敢理直气壮地肯定《海瑞罢官》 , 是因为他知道毛泽东提倡 “ 海瑞精 神 ” 。


    1959 年 4 月 , 毛泽东在上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 , 号召全党同志要讲真话 , 并特意提出要大家学习明朝宰相海瑞刚直不 阿 的精神。后来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术把毛泽东这个意思告诉了吴晗 , 鼓励他写海瑞。吴很快就写出了《海瑞骂皇帝》等文章。这年下半年 , 吴晗将海瑞的故事改编成历史剧《海瑞罢官》。北京京剧团于 1961 年初公演。


    有关海瑞的文章和京剧 , 一面世就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提倡 “ 海瑞精神 ” 的 毛泽东在看了京剧《海瑞罢官》后 , 也说好。


    1964 年 9 月 , 彭真来到杭州向毛泽东汇报了当前学术界的情况 , 并坦言 :“ 江青搞京剧改革是有成效的 , 但她对文化界、学术界和历史界的看法太偏激 , 吴晗在政治上和我们党靠得很紧 , 没发现他有什么问题 。
大家都觉得江青有点左 , 而且喜欢强加于 人。


    毛泽东笑着说 :“ 我也不赞成她信口开河 , 她是她 , 我是我 , 她并代表不了我。 ” 最后毛泽东就学术批判的事对彭真说 :“ 这是你份内的事 , 由你决定 。”


    听毛泽东这样说 , 彭真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回到北京 , 就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遏止学术批判随意政治化、随意点名批判的措施 , 一度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了。


    不料江青见在北京施展不开拳脚 , 便采取迂 回 战术 , 南下上海。


彭真出台《二月提纲》


    1965 年 2 月起 , 江青频繁活动于北京 上 海之间 , 秘密组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 , 目的是打北京市委 , 给彭真来个措手不及。


江青要搞的批判文章是想让读者明白 , 吴晗 1959 年写有关海瑞的文章时 , 就 “ 未卡先知 ” , 要为发生在 1961 年的 “ 单干风 ” 和 1962 年的 “ 翻案风 ” 喊冤叫屈。


    就这样 , 江青等人历时八个月 , 十易其稿。精心炮制的 “ 重镑炸弹 ” 史剧〈海瑞罢官 〉 ( 以下简称《评》 ) 于 1 0 965 年 11 月 10 日在上海 “ 基地 ” 发射 , 直轰北京。


    《评》一发表 , 立即掀起轩然大波 , 先是华东六省一市 , 尔后是全国其它省市的党报纷纷转载。思想文化界陷入空前混乱之中。


    地方报纸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的副市长 , 彭真事先不知道 , 连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被蒙在鼓里。彭真厉声责问张春桥 “ 上海市委的党性到哪里去了 ” ?1967 年 4 月 12 日 , 已大获全胜的江青在 - 次讲话中得意洋洋地透露 了她在上海组织批判《海瑞罢官》的内幕 :


    当时彭真拼命保护吴晗 , 主席心里是很清楚的 , 但就是不说明。因为主席允许 , 我才敢于去组织这篇文章 , 对外保密了七八个月 。…… 因为一叫他们知道 , 他们就要扼杀这篇文章了。


    那几天 , 彭真坐卧不安 , 他连续召开座谈会 , 征询意见 , 通过摸底 , 彭真得出结论《评》 不得人心。他下令 :“ 北京各报一律不准转载姚文元的文章 ! ”


    北京各报顽强对抗至第十八天 , 彭真突然接到周恩来的电话 , 要求北京各大报刊立即转载姚文元的文章 ! 原来 , 毛泽东见《评》 文公开发表后北京各报毫无动静 , 十分震怒 , 便下令出单行本 , 全国发行。彭真听说后心里 “ 格登 ” 一下 , 怪不得江青这么有恃无恐。


    1965 年 11 月 29 日、 30 日 , 北京各大报纸先后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 27 日 , 在巨大 的压力和彭真的劝说下 , 吴晗违心地写了《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 , 刊登在《北京日报》显著位置上。


    江青发射的 “ 重镑炸弹 ” 终于在北京 “ 全面开花 ” 。在江青进一步的鼓动下 , 全国各地的 “ 批判家 ” 纷纷跟进 , 毛泽东要求彭真向上海的同志学习 , 把批判《海瑞罢官》的斗争引 深一步。


还要往哪里引 ?


    1965 年 12 月 22 日 , 毛泽东向前来杭州 汇报工作的彭真揭了 “ 密 ”:“ 姚文元的文章 , 好处是点了名 , 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 ' 。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宫 ,1959 年我 们罢了彭德怀的宫。彭德怀也是海瑞 。”


    彭真感到事态越来越严重 , 他郑重地对毛泽东说 , 根据调查 , 吴晗同彭德怀没有联 系 , 《海瑞罢官》同庐山会议没有联系。毛泽东说 , 吴晗的问题两个月以后再作结论。


    1966 年 2 月 3 日 , 彭真根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意见 , 在北京召集了文化革命五 人小组会议。会上 , 彭真不顾康生的反对 , 要求今后的学术批判不要提庐山会议 , 不要谈 《海瑞罢官》的政治问题 , 学术批判不要过头 , 要慎重。彭真的意见得到了其他同志的一致 赞同。会议形成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 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 ( 亦称《二月提纲》 ) 。


    毛泽东看了《二月提纲》后没有表示不同 意见。 2 月 12 日 , 经在京的政治局常委讨论通过 , 《二月提纲》就以中央的名义下发全党。


    很明显 , 《二月提纲》是想将这场大批判尽量加以限制 , 以避免发生成为严重的政治斗争 , 避免引起更大的社会混乱。


    《二月提纲》出台后 , 文化学术界人士都松了一口气。全国的大批判热潮立即缓和下来。然而 , 彭真不敢有丝毫怠慢 ,2 月中旬 , 彭真离开万事缠身的北京 , 前往四川视察工作。


彭德怀婉拒彭真


    1966 年 2 月中旬 , 彭真出现在成都永兴巷 7 号。这里住着已被 “ 罢官 ” 的前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 , 当代 “ 海瑞 ” 。


    1962 年党中央开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 对在 1959 年反右倾以来被错误批判、打击的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瓢别平反工作。但彭德怀不仅没得到平反 , 反而在七千人大会上再次受到了批判。


    满腹委屈的彭德怀听说后悲愤难平 , 不得不进行申述 , 分别于 1962 年 6 月 16 日和 8 月 22 日向毛泽东和党中央交了两封长长的申诉信 , 再次请求中央对他所犯错误进行全面查。


    彭德怀的信不仅于事元补 , 反而激怒了毛泽东 , 加上江青等人危言耸听 , 推波助澜 , 毛泽东对彭德怀误会加深了 , 对吴晗写《海瑞罢官》的动机也产生了怀疑。


    深知彭德怀刚烈秉性的彭真 , 怕他受不了《评》的刺激 , 又生出事端 , 使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局面前功尽弃。所以彭真不远千里来到成都。


    彭真向彭德怀介绍了吴晗的情况 , 然后郑重其事地对彭德怀说 :“ 现在不是吴晗一个人的问题 , 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 而是牵扯到一大批人。所以我这次来是想请你配合一下 。” 第一、建议你辞去三线副总指挥的职务 , 从此埋头一些室内的研究工作 , 不再出头露面 , 这样可以减少目标 , 少引起别人的注 意 ; 第二、我劝你向毛主席再写封信 , 收回你的申诉书 , 把自己的功过是非留待后人去说 , 你服从党的决议就是了 ; 第三、你向中央写个报告 , 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你和吴晗的关系 , 帮助我们解脱你和他的关系 。”


    听完彭真的建议 , 彭德怀激动地说 :“ 彭书记 , 我是准备忍辱负重的 , 也准备委曲求 全。但我这个人你知道的 , 宁可让别人把我打倒 , 自己绝不倒下。第三条我可以照办 , 我不能让吴晗同志无辜受牵连。第一、第二条 我坚持立场 ! ”


    彭真这才明白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历史误会有多深 ! 就在彭真在四川视察期间 , 从北京不断传来 “ 坏消息 ”: 吴晗已到京郊搞社会 主义教育运动 ; 《二月提纲》有问题 , 是大毒草 …… 联想到这些天来报纸上、广播里的大批判语气越来越激烈 , 调子越来越高 , 彭真感觉到 一 种不祥之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9 10:33 , Processed in 0.25301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