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杨七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风相送到瑶台》杨七芝文集2014马年新版1.2..

[复制链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171#
发表于 2014-7-16 06:4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7-16 17:23 编辑
杨七芝 发表于 2014-7-15 17:38
感谢龙版关心我长篇累牍的拙文,不好意思浪费您宝贵时间啦!盛夏请代向各位版主问候!为大家服务您们很辛 ...
     年青时不懂爱情,或者说对爱情没有更深的理解。一路走过来,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你对这位画家的放弃是正确的,他或许是一位只知画画,像个书呆子的人。但他缺少爱心、吝啬、不懂人情,他再有才,有头脑的女人也不会喜欢他。一个男人肩上扛着责任,首先要勇于担当。性格内向外向都好,但要有爱心,他的朋友一定很少,最起码的东西都做不到的人,就要和他分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72#
发表于 2014-7-16 11:39:47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7-16 06:48
年青时不懂爱情,或者说对爱情没有更深的理解。一路走过来,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你对这位画家 ...

苦辣酸甜说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173#
发表于 2014-7-16 14:18:41 | 只看该作者
大文豪苏轼生活在那个时代,命运悲惨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8:30:25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7-16 06:48
年青时不懂爱情,或者说对爱情没有更深的理解。一路走过来,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你对这位画家 ...

谢谢玉华的理解,对爱情底线的透彻解刨,对心灵道德的苦乐品尝,人生与爱情就像喝咖啡,不知先苦难获后甜。
感谢龙版的支持拥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175#
发表于 2014-7-16 18:39:11 | 只看该作者
杨七芝 发表于 2014-7-16 18:30
谢谢玉华的理解,对爱情底线的透彻解刨,对心灵道德的苦乐品尝,人生与爱情就像喝咖啡,不知先苦难获后甜 ...

你仔细看看那位女士,喝咖啡的样子多优雅,舍弃一份感情,也要这样优雅的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8:4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4-7-16 19:34 编辑
杨七芝 发表于 2014-7-7 18:43
北宋著名文豪——苏东坡,开创了一代文坛诗词的“豪放派”,历史上被尊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008《兰陵美酒郁金香》
5.试论气质与书画的关系(1989年大学毕业论文)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它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随类赋彩、形神兼备”的民族传统风格,作为东方美学之精髓形成其独特的艺术体系、以辉煌无比的成就、光照千秋、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与它的民族气质文明精神是分不开的。概括地说,就是气质决定书画、书画体现气质;书画艺术又反过来作用于气质,影响气质,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既承认气质客观存在的先天差异的同时,又重视气质后天主观修养的能动作用。以唯物辩证的发展法则指导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容、立场与观点、传统与创造,继承与革新等等问题,从而把握住气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将中国书画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新境界。

为了便于说明,兹列举如下几点加以论述。
一、  什么叫气质与书画的关系:
       巴浦洛夫指出:“气质是每一个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中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巴浦洛夫全集》第三卷第二册85面)气质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天赋”、“禀性”、“性格”、“性情”、“脾气”和“个性”等。早在一个人的童年时就可发现人的先天气质并且“纯粹”的气质,表现为一定的基本个性。忽视气质的先天性,只承认后天的教化就不是唯物辩证的。因为以人们出世前在母胎中就定了型的相貌、血型、遗传因素及各种系统的血缘关系来看,可以印证,先天气质的基本来源是存在的,而且是比较顽固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十分明显,甚至能控制着整个人生。如:“顺应自然”、“任性率真”等天性;“倔强勇为”、“不屈不挠”、“变革创新”、“卓异独立”等个性。然而先天气质经过后天教化和影响是可以成为广义的气质,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先天是资禀,后天造作的是修养。资禀是潜能,是种子。修养使潜能实现,使种字发芽成树开花结果。资禀不是我们自己力量能控制的,修养全靠自家的努力”(《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集第249页)果然个人的后天气质受之于一个人的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社会影响,文化素质等等综合原因形成一种性格,例如:
       颜真卿: 唐代杰出书法家爱国英雄,品格刚正。为实现全国统一,他与哥哥常山太守颜杲卿,英勇起兵讨伐安禄山叛军。后来常山被围,其侄季明同时遭害、但其尸骨由颜真卿寻回,于是撰文致祭,就是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此书匆匆起草,感情郁结,激发愤怒,不自不觉地将铁骨忠气,柔情衷思表达在笔墨之中。后来在他七十多岁高龄时不屈叛将李希烈的威压英雄捐躯,正气凛然而摧人泪下。他的字体风格笔力雄浑、外圆内方气势博大,正大光明坚韧朴实,为后人留下永远的传颂。
       潘天寿: 当代书画家、教育家,精于诗文,书画、金石及近代史研究。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授益于李淑同等先生,形成他满腔救国热情,蔑视世俗虚荣的个性。他29岁改写了所著《中国绘画史》,卢沟桥事变前,他的生活虽则平静而实颇孤寂。社会腐败,污蚀满目,他不甘流俗,在艺术中寻求寄托。故其作品总沁透着一股清高冷逸之气。无论画苍松健翮、野草小花、朱荷老梅、巨石修篁,都有一种倔强的生命力、充溢着天地间纯朴,宁静旷达的自然美。


二、美的艺术是造化影响人们气质的源泉之一
       人们在同自然界斗争中,即在生产活动中改造了大自然,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创造了才能,智慧、思想、品格、感情、力量,从而产生了对自然美的好感。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人们流连忘返,激发了爱国之情,涌现了对事业的奋斗精神;想学习研究古今中华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人们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美,就是社会事物和人类的美。也是自然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并且有某种暗示、象征、寓意的作用。艺术美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与自然美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因而出现了“书画谜”“音乐迷”“电影戏剧、小说迷”、“旅游、集邮迷”等等。人类的发展从艺术中吸取精神养料,移情万物推陈出新,这就是艺术本身的气质。在艺术史上那些有影响的作品,触动人的情感,感动人的心灵,使人产生愉快,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人的气质、情操、心理、性格、意志、信念、塑造了人的灵魂。
       如:我们在临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书体,不仅被他的潇洒、俊秀、流畅的书法艺术所吸引,而且被他那绝妙文采与现实主义思想意识所感慨、所钦仰而折服。以至每每临写时,会如临其境般地意在笔先、使笔到心达般地无比自悦。
       又如:现代两位著名人物画家范曾、刘旦宅大师,均以工笔、白描、泼墨、敷彩等不同的风格、描绘战国末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大夫《离骚》等作品,用笔绵密劲挺,人物栩栩如生,彩绘落英缤纷庄严浪漫,集中地彰显出屈原大夫洁身自好、忠贞不屈地为国家安危、为百姓灾难担忧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创作思路,使读者心灵震撼,顷刻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精神,几千年来他激励着每一个强者去拼搏人生去完善创业。所以,我们讲,好的艺术作品,的确可以教化人的气质,培养人的高尚品德。
       举例:顾恺之:东晋曾先后任官,一生主要的是绘画与理论研究。他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的美学思想并且善始善终地勾通笔下风度神奕的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引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描法,正与他内心世界相表里。从《洛神赋图》中描绘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深情表达了画家浪漫主义色彩。《女史箴图》措卷图中善良纯洁秉笔直书的女官,忠于职守不惧淫威,准备上书进谏的动人形象,表达顾恺之的题款内容:“人咸修其容,莫不知修其形”。他的艺术修养被“东山再起”的东晋太傅谢安,誉为“自古人心来、未有也”。


三、  重视后天的艺术修养正是为了完善和发挥气质的潜能
       中国书画同源、历代传统继承。书法依据汉字造型的特点,以抑扬顿挫,快慢虚实的线条的舞蹈,通过“写字”达到“写志”。中国画.必须在书法技能的基础上,应用南北朝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创论六法的原理,纳入诗、书、印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愿,形成独特风格誉满全球,作为东方美学体系融贯古今,显示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意境。
       如:画兰示高雅,画松表节气。一笔一划、一草一木,风云日月都可以在艺术家的手下表现得人格化。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山水画家渐江、程邃等人,所绘画的空旷达至人格的空灵。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揖答之子问》中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具”(性情即气质)。明,唐志契说:“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当代书画宗师张大千说过:‘近代西画趋向抽象,马蒂斯·毕加索都说自己受了中国书画的影响而改变的。’我亲眼见到毕氏用毛笔水墨练习中国画达五册多。”从中我们可深刻领悟到气质与书画的关系纯粹是“性情动于心”即“神富于形”的关系。人的感情千变万化,人的性格千差万别,“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心正则笔正”就是我们所讲的“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这种高度和谐的艺术价值是历来国内外艺术家所要追求的最高气质。因此书画艺术是充满强烈个性的,具体表现在爱与憎,喜与悲、歌颂与谴责等的一系列思想感情。
    举例:
       李淑同(弘一法师):举世奇才的近代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家,教育家。他从小爱国颇为民族气节,文采风流,16岁书写“偌大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 的大字,刻下“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青年时代走上艺术救国的道路,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组织,反对袁世凯卖国求荣的条约。读到他的诗句“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读来感人肺腑。他苦练书法,坚贞砥砺写下“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实处著脚稳处下手”的经典作品,灵秀中显傲骨,稳健里透正气,他真诚地教育学生“艺术是一种模仿,但贵在创新,而创新在于人格”。虽他作品不多,但他德高望重,才华超群,实在难能可贵。他那粗豪奔放不受缰勒,雄浑超脱凝重老健的笔墨引起当年八十高龄吴昌硕大师器重,馈联中颂道:“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兄入诗”。正当他以巨大的潜力攀峰造极之际,他的艺术生命无情地被邪恶扼杀了,可他对艺术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刚正不阿的气魄,会给后人带来什么样的传颂呢?
       弦外之音说明,中国书画并非都是士大夫、文人闲情逸趣的遗兴。明末八大山人的作品表达亡国之恨。清、郑板桥的画竹及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体现了他在情感上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明,石涛,由于国破家亡之痛苦,促成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义,“我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他创作中与泥古不化的形式主义的原则性的分歧,后来他开创了一代画派,成为著名的宗师,德艺双馨、一直是后人顶礼膜拜的楷模。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人只有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分析、认识、把握住自己的气质,不断克服“绝源生活”、“偏食临摹”、“泥古不化'、“削足适履”以及“盲目偏见”、“关门造车”、“坐井观天”等弱点,力求扬长避短,解密原素梳理通达,方能真正地“法本自然”得心应手,从而在艺术创作的艰苦又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乃至到达理想美好的境界。
       艺术的最后成功,必然是艺术家的全部精神、气质、才华、修养、美德的成功。


                         杨七芝毕业论文写于1988.6修改于20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77#
发表于 2014-7-17 07:41:02 | 只看该作者
气质初源自先天,
美的艺术造化全,
书画陶冶真性情,
深入生活楷模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4:33:3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7-17 07:41
气质初源自先天,
美的艺术造化全,
书画陶冶真性情,

龙版谢谢点评好诗句,进行完美地归纳总结,佩服!我这几日有点栏目的任务,抱歉很久没上新文章。盛夏酷暑,您及家人多防暑降温保护贵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16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66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5:0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七芝 于 2014-7-25 15:57 编辑


《金风相送到瑶台》
009风雨三清翰墨缘
上图三清山全山图国画
八张连体(8米X3米)


杨七芝创作于1993年最后修改于2014





1.三清山——我艺术的摇篮


       孔子日:“道者、导也”。“道者”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叫“哲学”,“导也”就是引导、指导、教导的意思。
                     
       如果说延安是许多革命者向往曙光、追求真理、投入战争、保家卫国的大摇篮,那么、三清山是我三十年追慕道德人生、选择琴文书画、瞻仰古今圣贤、感化天人合一的“摇篮”——现代人叫作“创作艺术人生的基地”。
       追求卓越的文化底蕴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更是我梦寐以求不可缺减的精神支柱。尤其是那万劫无望、九死一生地复活、狂风暴雨般的残酷岁月里,我苦苦地挣扎着坚强不屈,就是为了一种人格的尊严;我独自徘徊在大山里寻寻觅觅、即是为那惨淡的人生重新拿起画笔、描绘那心中的理想;也是为我披荆斩棘登山越岭、苦中作乐地享受着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对话。那是因为我孤独无助地依赖着大山的万千底气,暂且忘却了人间甚多的苦恼,也度过了一个个的春花秋月夏暑冬寒······
  
       最早我酷爱唱歌和樂器,差点去考音乐学院。记得插队北山还年轻幼稚时,见到满山遍野红得发紫的杜鹃花,就会激情高涨地投入期间,拉开嗓门无拘无束地放声欢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春花秋月何时了”“映山红”,一首首一曲曲,心血飞腾、泪水涕零、长歌当哭豪放肆意地倾吐呀!仿佛间自己又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和摇篮里,精神得以解脱、思想由衷宽慰······那红尘凡间的极大苦闷一时烟火消散,心境为此开朗,勇气徒然升起。傍晚,有时我会拖着一天工作后疲惫劳累虚弱不堪的身心,强硬督促自己在“一窗风雨凄凉夜、半间破屋作画图”而没人同情支助、反遭小人暗算的逆境中咽下一口怨气、去进行虔诚的国画创作。灯是暗的、地是潮的、背阴朝北没有阳光;床铺是硬板席子与薄被、土房被秋风所破、窗户门板是漏风的、工具是简陋的,腰酸背痛手脚麻木了!但是,我心中依然有一刻“小草亦能沐浴阳光雨露”的祈盼,想她终究会明亮起来!因为,那三清山万壑松林中凌云直上的磅礴气势,会将我的灵感升腾,那黛青的崇山峻岭、在夜色迷蒙里、摄人心魄的黑压压粗犷雄伟的壮美,更将使我全身心地感动、全身心地向她拥抱。是啊!所有的感怀化作希望,冀望寄托在腕底风云的笔耕墨耘里,朝朝暮暮不离弃不止步。那一张张山水画深情地表白、至诚地洒脱;我以我心照三清、我以我爱报三清。期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作品清韵飘逸,祈愿这神奇险秀的仙山福地青史流名芬芳人间、文蕴命脉代代相传,当然亦作为我无私奉献给祖国人民的一份厚礼。

       在彰显三清山道学文化、既仙风道骨的画派里,我默默地谆循“法本自然”的规律,以四季变化的天地万物来谱写精湛的三清宫殿前的那副古对联的深邃涵义:“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它属于大自然纯真的仙境福地,没有任何人间雕琢的污染,体现真正的宋代在三清宫北天门竖立的原始高大的一对华表:“清绝尘嚣江南第一仙峰、高凌云汉天下无双福地”的人文伟业。我几乎陶醉在北天门的冲虚百步门、五天门峰中去探寻道学内涵:从唐代王鉴将军开发的道教三清宫及古建筑群、沿路古战道、石刻文物到明代王祜继承发展的古典道学文化、汾水地区男耕女作的田园风光。皆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历史,凝结着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文明建设的智慧结晶。这对人类的发展很有启迪,对我们填补三清山道学文化研究很有价值。我甘愿守住它的精神境界,已臻清贫风尚的艺术生涯。
       我深切感憾,大山是我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离开这一份天然的养料,怎么能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标呢?反之,只会失去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根基、文明的理念、艺术的灵魂,一辈子庸庸俗俗缺失艺术摇篮的伟大母爱、更谈不上能为华厦发展的文明文化作点贡献。
   
       三十年、五十年、青丝变白发,人老志愈坚。而今,我与先生刘鹏飞一直守望着三清山、创办着三清山书画院、撰写着三清山的美景与故事。静听晨钟暮鼓、仰望高山流水、惊观云起雾腾、感悟众妙之门,翰墨飘香有佳作、相敬如宾迎彩霞。
       回望1983年元宵节我们冒着寒雨冰雪上主峰玉京,在简棚泥地的三清宫坚毅地“烛光篝火话征程”,体悟了宣传三清山道学文化博大精湛的情真意切。大家甘愿艰苦质朴地弘扬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关心三清山的各项发展、关怀下一代接班人的传承发扬、处处倾听农村山民的疾苦心声。严格要求自己文如其人、画如其人,生动气韵、共同理智将天人合一归入我们的笔情墨意中。总之,盼望三清山这块宝地在旅游发展的同样带来诗书画影、文学艺术的美好春天!
        在三清宫石牌坊上刻着一副明代的对联“登殿步虚升太虚上至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至又玄。”换句话说:哲学理论深奥无比,学无止境不断攀登。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活到老学到老,三清山就是这样让我不断地成长起来的,我要真正做一个无愧于大山的女儿、不断勉励自己的创业精神。

        适逢深秋时节,那三清山红满梯云岭的映山红、那醉倒在女神峰下的白云丹枫、正与我的年龄相仿;深秋的点点收获又与我热烈创作的作品那么相似相恋、那么相依相慰······三清山与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样——赋予我新的生命、新的文化隽永、新的精神家园、它是我永恒的艺术灵魂、永远的艺术摇篮。


                             写于三清山书画院2012元旦
                             最后修改于2014.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主题

4132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7287
180#
发表于 2014-7-25 22:47:17 | 只看该作者
    因一段时间没有上网,杨七芝的一些新帖未及细读,但她对艺术的追求,对名利的淡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感谢杨七芝,让我们领略了三清山,知道了三清山还有这样一些致力于推广三清山文化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06:26 , Processed in 0.205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