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古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沧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21#
发表于 2016-9-25 07:25:54 | 只看该作者
愿老人天堂有知,一路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1:03:4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9-25 07:25
愿老人天堂有知,一路平安。

愿好人平安!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1:3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25 11:36 编辑



2.09  水田的农活 蚂蝗

    前面的文字将知青当年的衣食住行都说到了,现在来说说乡村的农活。
那时的农活比现代的农活累多了。那年月,不尊重科学,农技非常落后。当年,犁耙、插秧、割稻、扮禾等这类水田里的繁重体力活,西方国家早已电机代理,而中国,却还靠农民苦力地干活。
    扮禾是当年最累的农活之一。当年别说没有收割机,刚下乡的头一两年,禾桶箱內连滚筒都没有,全靠强壮劳力双手紧抓禾杆将稻穗用力往箱壁上使劲敲打;劲小了不行,谷粒打不下来;当年我是使出了拼命的力气,才勉强与当地农民“平起平坐”(算是合格吧)!扮禾是当年的重体力活,每天回家,我都累得吃完饭洗完澡便往床上一躺,不想再起来。
    下乡的第三年,农技稍有进步,禾桶箱內安装了铁耳刮筒。但是,那刮筒还是要强壮劳力用脚在箱边去踩才能转动,踩慢了不行,谷粒打不下来,须使劲用脚快踩!这玩意,仍很累人。再往后,古村拦溪建坝,修成了小型水电站;自从修建了水电站,有了电,那禾桶箱內的铁耳滚筒由电动机带动,扮禾这农活才算是轻松了不少。但是,比较现代的电动收割机,仍然远远不如。
    现代的电动收割机不但取代了当年“扮禾”这道重体力劳动,还包揽了当年“割稻”那苦力活。当年割稻,与当地农民一样,知青须手握一把镰刀,弯下腰去,左手抓住稻杆,右手挥刀去割;割断稻杆,身体稍起,将稻穗放置旁边,后又再次弯腰去割。这动作须不断重复,除开吃饭和中途休息,知青与当地农民一样须在水田里从清早一直干到天黑。
    干到天黑!这不断弯腰使劲割稻的动作一天须重复多少次?不是十几次,也不是数十次,而是至少数百次,多的千次之上,甚至两千多!当时那个累啊!我清楚地记得:腰酸背痛!痛得象是自己的腰会被折断一般。可怜知青,早两年,他们还是城里的宠儿,有的连煮饭洗衣都没干过;而现在,犁田、插秧、除草、踩田、喷药、割稻、扮禾以及挑土和抬木等等,所有繁重的农活,都得与从小就习惯了的当地农民一起,同样地干。
    割稻还须赶速度。若割慢了,落在别人后面太远,那是很丢丑的!有次割稻,为不落后,匆忙之中我的左手小指被自己的镰刀从中割开,连指甲带肉一分为二。当时那个痛啊!我赶紧丢弃镰刀,用右手将割开的两片小指合拢按紧,但止不住的鲜血仍从指缝之中缓缓流出。至今,我的小手指还留下一道白色伤痕,那就是割稻留下的永恒纪念。那个岁月啊,这类悲哀比比皆是,许多知青都经历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19:4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9-25 19:51 编辑

.
    农活如此之重!若为农民考虑,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但那些年月,受极左路线的威逼,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竟还强令农民全种双季稻(即年内插秧两次并收割两次)。结果,人的主观能动性没能调动,粮食不见增产,繁重的体力农活却增添了一倍。
    因种双季稻,当年三月份就要犁田。那些日子,每天早上天刚亮,我就得去牛棚将牛牵出套好,下水犁田。初春的水,冰雪虽溶,寒霜依旧,赤脚下去,冷冻刺骨!当地农民如此劳作,我知青也须同甘共苦;明知水寒,也只能横心咬牙踏入霜水中。上身穿着棉袄,下身的两只脚却赤裸裸地在寒冷的水田里移行。这就是我,当年亲身的经历;这就是农民,当年因种双季稻须早春犁田的写实。
    上身穿棉袄,下身却光裸着双脚在寒冷刺骨的水田里犁田,这是那些年代的农民和下乡知青在田间劳作的辛苦典型。可惜,此类情形当年我们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当年古村部份知青曾将下乡的首年分红凑在一起买了一部海殴牌照像机,照过一些像;可惜那年月在乡下尽挑选体面快乐的场景予以拍摄;那年头,若能将此类艰辛困苦的劳作场景摄下,那该多珍贵!
    下到水田,水如冰冷;但脚踩下去,泥土之中还弱含温热。幸亏泥中温热,人才能在冰寒的水中坚持下去。每次犁田,我最恨的,是那水中的蚂蝗。寒冬过去,水田饥寒的蚂蝗吸血特别厉害;犁田拨动了冷水,那躲藏在温泥中的蚂蝗便随波寻来,走不到十来步,蚂蝗便吸附到我那赤裸裸的脚腿上。此时,牛在前行,不能为击打腿上的蚂蝗而停下。当犁到田头,特意停下来专门处理蚂蝗时,双腿的蚂蝗已布满许多。此时,吸饱了人血的蚂蟥一个个已变得胀鼓鼓的,恐駭惊憶!望而恶寒!命苦啊!当年的我只能心中自怜。
.

.
    关于蚂蝗,那年月流传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从农村嫁到城市里的美丽新娘由于头痒,老是洗头。有天新郎下班回来,见她没有做饭又在洗头,火了,抓着新娘的头发用力一拉,竟然连头皮一起拉下,只见她血淋淋的脑袋里全是蚂蝗在翻滚,恐怖极了!
    每次下田被蚂蝗叮咬,我便联想到这个故事,担心自己是否也会这样。不只是我,听过此故事的知青或社员,当年都有这种担心。去问当地赤脚医生,他也回答不上,不知真假。思来想去,我便写了一封信向湖南医学院询问求教;为了促其回复,信中夸大其危害,说这故事使得古村乡民非常害怕,许多人在拜佛求神,有的还去找“巫婆”求讨“神水”喝等。落款处,签上了自己(知青)的姓名。
    半个月后,我竟然收到了回信。十分庆幸,信里很负责任地解答了我的疑问:由于食道有胃酸,蚂蝗不能在其中生存(喝水误入蚂蟥不可怕);有关蚂蝗进入人体的医学案例,仅在妇女阴道出现过(妇女下水须注意);人的食道以及人体的其它部位都没有蚂蟥进入的案例(那脑皮下有蚂蝗的故事是虚构)。信中的落款处特地标明了回复人的身份是教授,不但有其签名,旁边还盖有湖南医学院(即中南大学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前身)的公章。至此,下水田被蚂蟥叮咬之事,我放心了。接信之后,我不但将此信內容告诉了本队知青,还传递给了当年遇见的所有老乡。
    下乡的那些年月,在自然科学的领域,知青依靠自己的“学识”和“门道”,帮助当地老乡解决过某些“疑难”,发挥过一些作用。但是,其它方面,例如:吃不饱饭这头等大事;又如:农活繁重这特殊的苦力;这些方面,知青就一筹莫展!下一章,还是继续讲述当年乡下体力劳动的苦与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3878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628
125#
发表于 2016-9-25 20:08:06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南方种水稻,在水里插秧,是很劳累。收获稻谷脱粒,靠最原始的办法人力摔打完成。我们在陕北用牛踩场的办法,或是木制连枷人工打,在用簸箕搧出土块和谷草。其实方法都很落后,现实的条件就是这样,无法改变,只能无言地接受。我第一次割麦子,左手食指割开一条大口子,而且很深,至今这道疤痕还在。"作为永久的纪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26#
发表于 2016-9-26 08:09:38 | 只看该作者
古民 发表于 2016-9-25 11:35
2.09  水田的农活 蚂蝗
    前面的文字将知青当年的衣食住行都说到了,现在来说说乡村的农活。 那时的农 ...

当年农活太艰辛,
知青跟着也打拼,
脱粒收割累个死,
后来几年稍减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127#
发表于 2016-9-26 08:13:22 | 只看该作者
古民 发表于 2016-9-25 19:45
.     农活如此之重!若为农民考虑,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但那些年月,受极左路线的威逼,在 ...

强令种植双季稻,
脚彩冰水犁田闹,
最恨田中众蚂蝗,
幸亏不会钻入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9:56:30 | 只看该作者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9-25 20:08
你们南方种水稻,在水里插秧,是很劳累。收获稻谷脱粒,靠最原始的办法人力摔打完成。我们在陕北用牛踩场的 ...

哈哈,版主你的手指也曾被割开:我第一次割麦子,左手食指割开一条大口子,而且很深,至今这道疤痕还在。"作为永久的纪念吧"。
我们彼此彼此,命运相同啊!
若有机会见面,肯定会有许多的共同语言。
谢谢山杏儿点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67

帖子

23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1
QQ
129#
发表于 2016-9-26 10:12:33 | 只看该作者
古民呀,娓娓道来的是知青在当年的经历,更是时代打在知青身上的深刻历史烙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7:23:18 | 只看该作者
中提琴 发表于 2016-9-26 10:12
古民呀,娓娓道来的是知青在当年的经历,更是时代打在知青身上的深刻历史烙印; ...

中提琴网友你好!

谢谢你的关注和赐词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11:12 , Processed in 0.2610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