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理想”
我想每个人的少年大概都是有过“理想”的,人到了老年之后又都经常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最近我就陷入了对自己少年时“理想”的回忆中,记录如下:
“理想”是一个少年懂事之后的人生追求,这种理想一般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也叫一种志向吧,回忆起来我的少年有过三种较为强烈的理想。
一是当一名解放军。少年时代解放军是我心中敬仰的英雄,现在回想可能是看过《欧阳海》这本小说和《雷锋》这部电影,还有后来的刘英俊的英雄事迹,及其它描写解放军、八路军、红军的影片和书籍。所以,少年时的我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这是心中英雄情结所致。
其二是想当一个电影演员。我小时候,父亲常常领我去看电影,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电影艺术。现在我还能一口气说出小时候看过的很多电影,如《海鹰》《永不消逝的电波》、《寂静的山林》、《羊城暗哨》、《红旗谱》、《古刹钟声》、《沙家店粮站》、《塔山阻击战》、《暴风骤雨》、《渡江侦察记》、《野火春风斗古城》、《大浪淘沙》、《林则徐》、《甲午风云》、《小兵张嘎》、《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董存瑞》、《上甘岭》、《南征北战》、《奇袭》、《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等,还有一些外国翻译影片,像《2X2=5》、《前面是急转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等等。通过看电影,我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人间,很多电影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电影的人物形象成了我的崇拜偶像,塑造人物的演员也成了我崇拜的人,如《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渴望做电影中的英雄,也梦想做一名演员去饰演电影中的英雄豪杰,那时我对《小兵张嘎》中的嘎子的崇拜达到了能背下他电影中的每一句台词,为此我们家院子里的同伴常常听我的电影台词和动作模仿。现在回忆起来,在做电影演员的理想中,英雄的情结还是占了很大成分,以至于崇拜的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也使我爱上了电影演员这一行。
第三是想当运动员。我小的时候,正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兴起的时期,出现了几个世界级的运动健将,如跳高女运动员郑凤英,三次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并多次在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中获得100米和200米蛙泳冠军,被誉为“蛙王”的穆祥雄。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这些名将,我崇拜这些运动场上的英雄,他们的球技、他们的精神常常激励着我去读书和学习球技。为此我还专门买了傅其芳先生撰写的《怎样打乒乓球》一书,写完作业,经常按照书上的动作图对照镜子练习打球的动作,没事时在院子里用门板当球台和小伙伴玩球,后来上中学,学校里操场上有八个水泥球台,那里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再后来就被选到学校乒乓球队,进到室内进行正规训练,只可惜刚进行了半年正规训练就下乡了。
人生很多时候是无奈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我于中学课程还没有学完的时候,就和千千万万个学生一起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的三个理想在残酷的阶级斗争的现实中一下被毁灭了。
下乡以后,在与贫下中农和现役军人的结合中,我又有了新的理想,在工作中我渐渐的感到了文化知识的不足,科学知识贫乏,求知欲当时很强,在有幸调到团部机关的一段时间内,做通讯股的机要通讯员兼收发员时,我负责团部机关的报纸收发工作,能看到很多报纸,每天晚上没事就看《参考消息》,当时那上边经常刊登一些国际国内最新的科学技术消息,使我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经常还把一些科技知识抄录在笔记本上,至今还保留了一个本子。那时我理想是做一个科技工作者,因此也开始向往能够被推荐上大学,只可惜这个愿望直到离开兵团也没能实现。1973年的时候,有过一次上学的机会,也参加了“交白卷”事件的那次考试,尽管成绩和别人一样,但是还是在政治条件上没有竞争过人家,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成了“扎根边疆”的连队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