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稀
( 三 )
很小的时候我去过一趟天津,我把记忆中的事讲给我二姑听,她怎么也不相信:“你那时候才多小啊,不该记事哩”
算起来大概我也就三、四岁,但是头一次到天津的几件事我真的记得很清楚,可能是刺激太强了,一是一到天津我就丢了,我不知道怎么丢的,反正找不到家了,只记得一个人抱着我帮我找妈妈。我还记得我当时还戴着铃铛帽子(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棉帽子缀了好多铃铛,做成虎头的样子,一走路叮铃铛啷响,很威风!)后来看见妈妈来了我就哭了。还有一次一个叔叔带我出去玩给我买了几个香蕉,嘱咐我回家再吃,我很听话一路坚持着,好容易进了屋迫不及待张嘴就咬了一口,然后把香蕉扔了,我没有吃过这么苦的东西,我那是头一次吃香蕉不知道剥皮,香蕉皮很苦的。还有一个叔叔给了我们两只海螃蟹,很大蒸熟的红红的,可是我看见了害怕,妈妈拿起来闻了闻,说她从来没有闻过这么腥气的东西,悄悄的给扔了……
农村的孩子虽然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的玩具,但是要说玩的东西可也不少。虽然花钱买的东西我一个都没有,但是树枝、草棍、大叶子,特别是各种昆虫那多的就让城里的孩子羡慕死了。一只蝴蝶一只蚂蚱够我们追很长时间,春天麻雀在屋檐下的窝里孵小鸟了,过一阵看见大麻雀特别忙,一会儿逮一只蚂蚱回来,一会儿逮一只蚂蚱回来,那就是小鸟孵出来了。在屋檐下听着窝里有很多小鸟叫,我按奈不住的高兴,让叔叔给我掏,叔叔有经验:“别慌慌,再长两天,忒小…..”麻雀小的时候很难看,没有毛的肚子特别大,不睁眼睛,你用手指头一碰它的嘴,它就张开镶着黄边的大嘴吱吱的叫。我叔叔给我掏的麻雀都是半大的,毛长全了还不会飞,这时候又好看还好喂。掏麻雀窝的时候大麻雀可急坏了,就在不远处吱吱的叫骂还不时的冲过来,他们也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啊。我们当然不理这一套,不仅把小鸟拿出来还把人家絮的窝给破坏了,草啊毛啊都拽出来了,天黑大麻雀还是回来睡,他们没有办法只好趁季节好抓紧时间再孵一窝…… 有了小麻雀我就有事干了,我就成了大麻雀,不停的给小麻雀打食,小个的蚂蚱他们一口就吃了,大蚂蚱还要给他们撕开。时间一长难免懈怠,大人就喊:“你的小虫(我们家叫麻雀为小虫)没有食了….”我只好放下别的玩的赶快到草里趟,其实麻雀也吃干粮,关键是小的时候它不会自己吃需要一口一口的喂,大人哪有这个时间!我的蚂蚱逮的多小麻雀们也长的很快,等它们开始振动翅膀想学飞翔时,我叔叔就把笼子做好了。我其实一直没有好的笼子,都是叔叔用高粱杆或者草编的,装麻雀的是装蝈蝈的也是。 还有一种小动物和小孩子关系很密切——蛤蟆,也就是青蛙。我们老家的人不吃蛤蟆,蛤蟆太多了,诗中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的太好了,如果新雨的夜晚,坑里的水满池满沿,蛤蟆高兴了,这边“哇——”那边“哇——”此起彼伏,真是一片又一片。天亮了孩子们就忙了,都跑到坑边逮,我到天津后才知道蛤蟆可以用红虫子钓,当年我们就是用手抓。听见哪个叫得最响,悄悄的绕到后面,它们没有发现后面来了小孩,还在高兴的叫,嘴巴两边大泡鼓的圆圆的:呱……呱……好,接近了,扑,按住了!有时候被发现了,你正想扑呢,人家“扑通”跳到水里了。
抓到一只就跑回家,跟妈妈要点线,一头拴住蛤蟆腿,另一头栓在家里的石榴树上,跑来跑去一上午能抓好几只。
蛤蟆的品种很多有通身碧绿的,还有皮肤发黑背上有花道的,背上有花道的比绿的或者黄的要大。我们家的石榴树也很大,树根的地方有点凹,下雨会积水,我的蛤蟆就放在这里。我一喊它们就蹦,一蹦就被线扯回来,再蹦……这就够我看很长时间的了,哪只蹦不动了就被我淘汰了,淘汰的办法就是拿在手里跑步到坑边远远的扔出去---嗨---!其实就是放了。有时候也碰见癞蛤蟆,这家伙很傻,它们配对的时候好几只压在一起,它们行动迟缓不太会蹦就会爬,当然我们也不会放过,找个小棍敲它的头,一敲它就生气,气得肚子鼓起来越敲越鼓,鼓的能够前腿挨不着地,所以我们老家管蟾蜍也叫“气蛤蟆”。 ······
后来我到兵团会吃麻雀了,到宁波也学会吃蛤蟆了。有一次回廊坊到市场买了些麻雀买了点田鸡(蛤蟆),兴高采烈的要给孩子们做着吃,没有想到遭到孩子们的强烈抗议。他们拒绝吃还批评我,我舍不得扔只好自己吃了,那以后我也不吃这些东西了,这叫环境保护!绿色!想想我小时候也没少迫害这些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