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4-7-7 07:04:58
|
只看该作者
二、
乍浦至平湖大约有13至14公里的路程,有短途客运班车来往营运。
这次我有事,前往平湖,平湖的面貌也已大变样,早就撤县建市,几十年前的旧貌在我的脑海中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儿的残存印象。
几十年前的平湖还是一个典型江南水乡的小县城,平湖老汽车站建在那直通建国路出口的末梢之处。走出平湖老汽车站,便进入平湖县城城区的马路——建国路。在建国路的入口处建有一座象征人们抵达平湖城区的牌楼,牌楼的木质框架上有巨大的红字表示平湖人的盛情。《平湖欢迎你》五个大红字,向你笑逐颜开,作为你进入平湖区域位置的迎接致辞。
那时的建国路一派欣欣向荣,繁忙喧嚣的情景。因为这是进入主城区的必然交通要道,人流集中,来来往往,呈现出小县城静中有闹,闹中有静,水乡典雅、古朴的特色。
在建国路上继续纵深挺进,便是平湖小县城最繁华的闹市区域——解放路。
那时解放路被称为平湖老街,没公交,便是喧嚣闹腾,平湖的闹市心脏。那老街足有二里多地,每当我走上老街就有种亲切感。迎面扑来乡音浓重的平湖话,有种家的感觉。老街从东到西足足二里多地全部清一色的长石头,条石铺路,那巨大的长条石石板路是经过工匠精心打造,铺垫而成;老街的铺子门面有装饰一新的,但我更欣赏老式铺面,全木的排门板,门筐上雕有龙凤骐麟、飞禽走兽,古色古香,令人回味无穷。那古朴的店面,犹如鲁迅作品里水乡的铺面,顿时进入鲁迅那个时代,鲁迅笔下栩栩如生的时代人物,如阿Q、老舍、润土、孔已己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显现。像海市蜃楼,时隐时现;我神情专注,却难以捉摸,我定睛观瞧只是幻觉。
平湖是一个古镇,虽没有江南有名的乌镇、南浔那样游人如织,喧嚣繁华,但不失于端庄秀丽,宁静安祥。
小桥流水,江南水乡特有的妩媚,老城河上拱桥众多。虽不是三步一桥,五步一拱,但也八九不离十。有单孔的,有三孔的,有多孔的,每座石桥都独具匠心,浑然一体,雕琢细致,龙凤雀鸟、雄狮骐麟、奇珍异兽、栩栩如生,充分显现古代劳动民众的智慧结晶。
平湖老街小镇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弄堂小巷也如出一辄,七拐八弯,纵横小城,就像蜘蛛王国,犹如进入迷茫的魔宫之内。
古镇还有一大亮点,大小茶馆,星罗棋布,最大的一家茶馆坐落在老街最繁华地段,来往行人众多。这里聚集最多的是农村青壮年,尤其一到雨天这里是座无虚席。茶客们三五成群,昵昵而谈,指手画脚,比比皆是,天上地下,家事国事,聊得不亦乐乎。这里是男人们的天下,他们聚拢在一起,聚众不闹事;也有女人提着篮子,作为休息清坐一会儿,闭目养神的歇脚处;也有老头闲聊,作为打发时间的休闲处。有茶客东家长西家短拉家常,嘎讪胡的;有酒客面红耳赤,喝酒拽拳行令的;有茶客聊天喝茶,摆龙门阵的;有茶客天文地理,国内国际畅谈看法、观点的。平湖人喝茶的习惯是老祖宗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民风习俗,盛传风行。每家每户凡有客人到来,茶水招待是毫无疑问。中国淳朴的民风在平湖显得尤为突出,好客的民风显示平湖民众的善良、好客、热情。
平湖的轮船码头是在距离平湖汽车站两站路的地方,走过平湖老街闹市平板路,拐过一个弯,到达另一条什么小马路的末梢便到了。这两个交通要址像镶嵌在老街两端两颗明亮的珠子,闪烁着那时代耀眼的银光。
那时除了看书,看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黑白电视机还没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空间。建国路的中心地段有一个书店;书店对面有一个电影院,与书店遥相呼应;解放路上的老街中心地段也有一个电影院,这三个地方便是整个平湖小县城,文化娱乐活动的集中地了。那时的文化活动中心场景便是那时代民众满怀喜悦,激动人心欢欣鼓舞的聚集地场所。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到电影院看电影。但是自从我委身于农民,去到平湖乍浦时,我都没有看过一场电影。乍浦南大街上也有一个电影院,包括平湖老街上的两个电影院,我在这三个电影院终究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足迹踪影。然而乍浦南大街上的新华书店,与平湖老街上的新华书店却是我流连忘返的必去之地。因为那儿有我渴望得到的精神食粮与营养套餐。
如今这三个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早已被服装店、眼镜店、饮食店、俱乐部、休闲中心所替代,建国路、解放路几十年前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人们匆匆路过,服装、眼镜、饮食娱乐、休闲不再成为人们唯一热衷的聚焦要点。建国路与解放路的繁华似乎离人们渐行渐远,那曾经的车水马龙,熙熙嚷嚷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不再是曾经老县城江南水乡的唯一盛景耀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