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照老牛 于 2016-2-4 22:53 编辑
汉语言与逻辑
读大学时,有一门《形式逻辑》课让同学们很是头痛,有的口中喃喃的背逻辑方阵“上位真,下位也真……”;有的绞尽脑汁的研究三段论;有的干脆调侃:“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爱(I)都是屁(P)。……”辅导老师见我们学得很烦躁,就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引导大家的学习兴趣。他说:学好逻辑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能够识别那些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诡辩论。大家根据下面我讲的这个故事来分析一下,用形式逻辑的知识给予评判。 有一天,一家饭店来了一位顾客,坐下以后,店主人殷勤地上去伺候“请问客人想吃点什么?”客人想了想说“来碗饺子吧”。饺子端上来以后,客人一看说:“还是换一碗面条吧”于是,店家赶快把饺子端走,换了一碗面条。这位客人从容地吃完面条,站起来就往外走。店家上去拦住客人,“你吃了面条怎么不付钱?”“付钱?我的面条不是用饺子换的吗?”客人回答。“可是,你的饺子也没有付钱呀?”“我的饺子没付钱,我不是没吃还给你了?”店家被这几句似是而非,理由充足的话问得一怔一怔的,半天还没想明白,总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出道理。于是,客人满面笑容地抬腿走出了饭店。 这是一个简单的笑话,我想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的傻瓜店家。客人无非是偷换了一个概念进行诡辩,那就是“换”和“还”。没有付钱的饺子是不存在“还”的,同样也不存在“换”面条的。我们的汉语言真是非常奇妙,而且妙不可言。不是吗?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少吗?我那个小孙子考试以后总会用奇妙的语言报喜不报忧,上一次数学考了89.5分,他告诉我,他的成绩是80分中的第一名,“第一名”,怎么样?汉语言很妙吧?照此推论,如果考了59.5分就可以说是不及格中的“第一名”了,反正是“第一名”,状元不也是“第一名”吗?这一次,他考了89分,吸取上次的教训,改为说差一分90分。就差一分嘛,90分不是优秀吗? 啊啊!10岁的黄口孺子不用学逻辑学,无师自通的都会偷换概念。怪不得那些大人呢,特别是那些学富五车的当了专家、大官的大人物呢。好端端一个大厂子一夜之间没了,却说是改革嘛,总要付出代价的;上亿的资金抛到水里连泡泡都没冒一个,就说是交了学费了;不通过法律程序,无原则的超额赔付来平息闹事,说成是为了和谐花钱买平安。老祖宗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创造的丰富瑰丽的汉语言宝库,居然被派上了这么个用场。如果你引用毛主席的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来批评的话,他就会说,我自己腰包里没拿一分钱,怎么能说是贪污?社会主义建设有那么容易吗?东欧失败了,苏联一夜之间垮了,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照,摸着石头过河嘛,你说这是牺牲环境?发展才是硬道理嘛,决不允许不改革,站在一边说话不嫌腰痛,这是看的在整干的。不信,你来试试? 什么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