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1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百年秋林的回味

[复制链接]

1599

主题

62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2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8:59: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      
             百年秋林的回味
                              
                                         罗帆
      
       我的秋林情结,是从童年开始的。
       在老哈尔滨人心目中,秋林公司的地位是任何商家都不可替代的,百余年来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标致与信誉品牌的像征。就像一张名片,与日新月异发展着的北方名城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是家乡人远走它乡,或是外地人到过哈尔滨,不到秋林商場逛逛都是一种遗憾。
       我印像里秋林公司在哈尔滨历史上有南岗区、道里区两家百货商店。最大的一家座落在南岗区上坎高处老奋斗路与东大直街交叉口上,另一家在道里区中央大街与马迭尔宾馆相毗邻,紧挨着半分利鞋店。从前,老秋林东大直街拐角入口一进门两侧,有两面镜子照人形状怪异,一个使人顿时矮胖扭曲,一个又使人立马细瘦如杆,哈哈镜给老人和孩子们留下了不尽的遐想。上小学后只要一到这里,总还要左右照上一番,若有同伴可得尽情笑夠了,方可依依不舍地离去。
       提起秋林的产品,人们都能津津乐道地侃上一阵子,经典之处不外乎是那独具的特色,也就是保持以久的地道地欧洲传统风味。尤其是它的食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秋林公司从老俄罗斯人伊万. 雅阔列维奇. 秋林创建伊始,就采取了前店后厂的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据我所知,曾设有面包糕点作坊、红肠副食厂、糖菓厂、葡萄酒厂、伏特加酒作坊和皮鞋及服装加工厂等等,大概还有其它附属企业。
       就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几年,我记亊之后说起吧。小时候,我居住的大杂院里,有好几家邻居都是秋林公司职工。大院南面红砖房里,住着的是长着一双蓝汪汪大眼睛非常漂亮的俄罗斯小姑娘俩俩家。俩俩是音译lia,可能是莲莲或娜娜,由于关里人口音不同译得不准确。老邻居们回顾往亊,至今还这么称谓着。她妈妈是个岀色大羙女,性格恬静溫柔,名字叫:塔佳,在秋林公司南岗店当营业员。上小学前,我还陪俩俩去过她妈妈工作的地方,还沒忘记塔佳大婶曾给过我们秋林特产大虾糖呢。还有一家姓吕,后来成为秋林公司领导干部的吕宗亮,他长我几岁,我们都尊称他为四哥。他父亲吕永义老人,就是一位在秋林勤勤恳恳工作了一生的老职工。文化大革命之前几年老人家经常给我秋林公司俱乐部的电影票,所以小时候我就能近距离接触秋林人了。好几次我都是独自花二分钱坐上摩电车,到南岗尼古拉教堂附近的豪华剧場看苏联电影。这在当年来讲,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亊情。
      说起秋林食品,我可是享有多年的口福了。首先是面包,俗称:大列巴,是哈尔滨几大怪之首,粮食紧张时期毎个要三斤半全国粮票。还有里道斯红肠、茶肠、酱肉、粉肠和火腿。火腿是那种用整个猪后鞧带皮熏制成酱红色外观,切开鲜白分明地肉片,夾面包吃,香啊。里道斯红肠是使人百吃不厌上佳食品,不仅味道奇美,制做工艺亦相当考究,多年前我就到加工车间探访过。文革期间下厂学工劳动,我也在食品厂干了一个月活,目睹了腌、灌、烤、煑、熏过程,甚至学会了简易配料。再就是令孩子们神往地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酒芯糖、大虾糖和裸装用深黄包装纸折成三角形口袋盛装压制成不同型状颜色的什锦杂瓣糖。母亲和女士们喜欢的红葡萄酒、黑加伦酒,即便是在困难时期,我家逢年过节时也总要托人找关係买上一些。后来学会喝酒以后,也曾品尝过“珍珠牌”伏特加酒,不过这酒口味重,不宜多喝哟,味醇,喝多了容易醉呀!哈哈……
       几十年过去了,尽管世道沧桑,时代和历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秋林风味却始终萦绕在脑海里,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眷恋情愫。依然时不长地还要到秋林公司南岗商場地下食品部排队买上几斤红肠,老伴总还提醒着照老习惯买大列巴时别忘记顺便买块奶油和一瓶草霉菓酱。奶油菓酱抹秋林面包片,口感柔软,香津津越嚼越有滋味!
       现在,日子过得宽裕富足了。不知为什么,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真想老秋林那些地道的传统风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沙发
发表于 2016-3-1 11:44:42 | 只看该作者
家乡特产,百吃不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9

主题

62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21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22:01:57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6-3-1 11:44
家乡特产,百吃不厌。

哈哈,看到这面包、红肠、红酒,忍不住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526

帖子

61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70
地板
发表于 2016-3-4 06:15:17 | 只看该作者
哈红肠是国内知名产品,我非常喜欢,但却通过拜读罗帆先生的文章才知道。感谢你的文章,也感谢罗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9

主题

62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219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07:52:05 | 只看该作者
连峰 发表于 2016-3-4 06:15
哈红肠是国内知名产品,我非常喜欢,但却通过拜读罗帆先生的文章才知道。感谢你的文章,也感谢罗先生! ...

哈哈,欢迎赏读,秋林里道斯红肠是国内知名产品,很有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526

帖子

61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70
6#
发表于 2016-3-4 22:50:37 | 只看该作者
罗帆先生的诗我很喜欢,我已经全文(包括你作为作者的名称)抄转到我的一些东北兵团的同学群里,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响和热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9

主题

62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219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5 06:17:04 | 只看该作者
连峰 发表于 2016-3-4 22:50
罗帆先生的诗我很喜欢,我已经全文(包括你作为作者的名称)抄转到我的一些东北兵团的同学群里,引起他们的 ...

谢谢鼓励支持,欢迎品读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8#
发表于 2016-3-6 15:35:50 | 只看该作者
罗帆,我不知道你是男生女生,但是,肯定有一点是:我们是哈尔滨老乡加哈青,有着共同的经历,看了这篇文字,饱含热泪,故乡,永远是游子的永恒话题。我也写了一篇类似你的文章,早写的,贴在这里吧。也许,有很多相似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3781

帖子

99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8
9#
发表于 2016-3-6 15:5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沈家围子 于 2016-3-6 15:59 编辑

哈尔滨秋林的“列巴”香飘满城
文/沈家围子

  白雪皑皑的呼伦贝尔,气温急剧下降,白天零下32度了,我想夜间一定是超过了零下39度。早晨,寒气逼人,天地间雾蒙蒙,能见度很低,汽车都小心翼翼的开着,人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衣,貂皮大衣,急匆匆的走在街上。这北国边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浩瀚雪原的景色,这粉妆玉彻的雪域天堂,还是留给那不怕冷的诗人吧真的会是别有一番情怀哦。
        我蜗居在温暖的家中,开始计划着做各种面点,那可爱的外孙最爱吃我做面包哦,于是,和面发酵,忙的不亦乐乎。当厨房里飘出那诱人的麦香,奶香、果香的味道时,这熟悉的味道,一下子让我想起了60年代初生活在哈尔滨儿时的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在妈妈的怀抱里,真是顽皮,馋嘴,有多少往事,是在温馨的回忆中啊···
        那时,我的家居住在哈尔滨三铁大院,大院一共30多栋楼房,是用17座家属楼、医院、幼儿园、小学校楼房围起来的一个院子。中间则有并排两趟8栋二层楼,还有单身职工宿舍,食堂,楼层间距较近,大院里住的都是局机关家属,我家住在外围的三层楼里面。记忆犹新的是,只要是这个城市刮5--6级以上的大风,就会逐级的通知家家户户都停火不许做饭,那时候烧的是无烟煤和绊子,也许没有更好的防火措施,如果真的着了火,那可是火烧连营啊,所以上级很重视喽。
        只要听到居委会的主任挨家挨户的通知着,我就会高兴地蹦了起来,那是儿时最让我兴奋的事,因为停火,我就可以吃到列巴(俄语  译音 面包),呵呵,妈妈准会牵着我的手,坐着摩托噶,(十八世纪的有轨电车),到南岗区秋林(俄语 商店的意思)公司的一层食品柜台买列巴和里道斯(译音 红肠)。现在回味起来那个味道是独特的,带着蒜香的红肠散发着淡淡的大兴安岭果木熏制的木灰味道,和着那用杂木烤制的麦香的列巴,在嘴里嚼着、慢慢的品味着,喝着格瓦斯(译音  汽水)天然的香味沁透了全身,这才是幸福的感觉。
       在60年代能吃到这个就是很奢侈了。这个俄式风味的美食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年年岁岁,即使离开了故乡,也会想办法叫朋友捎来,百吃不厌,百吃都想,它让我想起了那常常在梦里出现的美丽的松花江,那神奇的梦幻般的尼古拉教堂的钟声,还有那幸福满满的母亲的摇篮,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一辈子魂牵梦绕。
       记忆中的秋林公司是百字号老店。据资料记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前身是由俄国商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引进来的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在俄罗斯不论城市还是农庄,家家都有烤炉。现在的呼伦贝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后裔,都是自己烤制俄罗斯传统工艺的面包。列巴和红肠都是俄罗斯的日常生活食品,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厚重见证和承载。
        秋林公司座落在南岗市中心,是一个拐角式的欧洲建筑,典型的异国风情,外观是墨绿色的,它是集多种风格建筑的特点,较强的巴洛克折中主义建筑,房檐下墙壁是镶嵌着浮雕,俄式的穹顶,古典、儒雅、端庄的风姿,欧式的黑色转门。秋林在哈尔滨人心目中占有很高威信,是一个综合性商场。那个年代你会看到好多俄罗斯人进入商场购物,售货员有俄罗斯人和混血儿,说着俄语,热情大方,笑容可掬,即使有中国的售货员,也是被欧化了的,打扮的好像俄罗斯的玛达母,
      秋林吸引着许多国际友人和国内外地的游客仰慕而来。生意非常的红火,最重要的是他的经营独特、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信誉而驰名中外。
        6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什麽都要凭票供应而生活的年代,粮食定量供应,妈妈告诉我,一个列巴的重量3---4斤多,才收半斤粮票,真是很划算的。所以,那时候不仅仅是解馋,更重要的是为了填饱肚子,节省粮票。票证年代是时代的烙印,那时是举步维艰,惶恐无奈的年代,早已告别了那个年代了,我们一路走来,已经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老百姓还会为吃穿发愁吗?
      这个中西文化结合的列巴,是哈尔滨一大怪,面包像22--26厘米的锅盖那麽大,厚度是16厘米,一个列巴重2公斤左右。当秋林刚出炉的列巴摆上柜台时,整个果戈理大街,不!是整个哈尔滨都弥漫着列巴的糊香气味,人们都会向那里奔去。你瞧那硕大的列巴,外焦里软,有着麦香、酒香、乳酸的特殊味道,沁人心脾。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只能夹着红肠片吃就很不错了,随着时代的转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酱,奶油,或西米单,奶酪,鱼子酱、有时还会抹上我自己做的野生都斯(译音  蓝莓)果酱,再配上苏伯汤(俄式菜),嘿,那才阔呢,朋友,你馋了吗要是有机会去哈尔滨旅游,千万别忘记去南岗区果戈理大街的秋林,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一个人的生活习性,爱好,是离不开从小长大的城市文化的熏陶,对于我来说,接受我那美丽善良、聪慧的母亲的耳濡目染的影响更重要。退休后有时间了,热爱生活、酷爱美食的我也做起了面包,好多朋友尝到了赞不绝口,当然还是没学到哈尔滨列巴的烤制方法,我已经把它改良了,呵呵,不信,你来尝尝。
     好久没回故乡了,但我的脑海里时常出现着故乡的容颜,大列巴随着岁月的变幻从没离开过我的视线,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那道里广场上的索菲亚的教堂,那东方香榭丽舍百年老街、那江沿风景宜人的风光、那音乐的殿堂--“哈尔滨之夏”的友谊宫、那个西式的华梅餐厅、马迭尔旅馆、兆麟公园的冰灯,那个道外老字号“老鼎丰”食品店,那个消失的音符--尼古拉教堂,我的豪爽的朋友、同学、那个让满城都飘着列巴香味的秋林公司,一直在心里留恋着,在我的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演绎着,历历在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9

主题

62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21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20:30:34 | 只看该作者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6-3-6 15:57
哈尔滨秋林的“列巴”香飘满城
文/沈家围子

好久没回故乡了,但我的脑海里时常出现着故乡的容颜,大列巴随着岁月的变幻从没离开过我的视线,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那道里广场上的索菲亚的教堂,那东方香榭丽舍百年老街、那江沿风景宜人的风光、那音乐的殿堂--“哈尔滨之夏”的友谊宫、那个西式的华梅餐厅、马迭尔旅馆、兆麟公园的冰灯,那个道外老字号“老鼎丰”食品店,那个消失的音符--尼古拉教堂,我的豪爽的朋友、同学、那个让满城都飘着列巴香味的秋林公司,一直在心里留恋着,在我的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演绎着,历历在目。
同学呀,现在秋林面包和红肠分两伙了,商店翻脸,闹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8 12:59 , Processed in 0.20301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