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丘山墨客 于 2016-8-3 16:44 编辑
厦门知青文学沙龙十周年座谈会
碧水柔情(张碧虹)
七月的最后一天下午,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火辣辣的太阳并没有阻挡参加厦门知青文学沙龙十周年座谈会的一百多名老师的热情,他们不辞辛苦赶往市红十字会二楼的“道德讲堂”会议室,在这里,他们激情满怀,畅所欲言,畅谈了“厦门知青文学沙龙”所走过的十年岁月。
首先,由沙龙的主持人谢春池老师回顾了厦门知青文学沙龙创办的历程,他深情回忆了2006年6月18日那天,由8个知青和2个知青子女倡议下创办沙龙的情景,并感慨时光飞逝,如今十年过去了,八名老同志依然坚守阵地,可喜可贺。
接下来,陈耕老师谈到了关于闽南话的传承问题。他认为厦门知青文学沙龙作为本土的文学组织应有责任把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现在,泉州和漳州相对保护得较好,厦门应加快脚步。同时,他也提到台湾是如何传承闽南文化的,如用闽南语写小说,写诗歌,写剧本等。他感慨:“闽南文化是我们连接世界重要的渠道。马六甲闽南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本届将在马六甲举办,应该说闽南文化在东南亚已深深地扎下了根,开出了花。”因此,他再次强调我们有责任把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文化代代传承。
第三个发言的是著名作家沈世豪老师。他说:“知青群体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厦门知青文学沙龙能走过十周年确实不容易,尤其在这个手机、互联网充斥的时代,能坚持文学创作的人的确需要恒心与毅力。”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闽北人,是知青文学沙龙才让他与闽西结缘,他很感谢这个组织,也从中感受到沙龙的无穷魅力。
与会的很多老师纷纷发言,都发自肺腑地谈了自己与知青文学沙龙一同走过的十年感受。有位画家由衷感谢谢春池老师对他一直以来的关心,感动于谢老师对他办画展时提出的中肯的意见,因此,他很感谢知青文学沙龙。还有一位老师激情满怀地说到:“在退出人生舞台后,是厦门知青文学沙龙延续了我的青春文学梦想!”她还回忆到有位女诗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厦门知青文学沙龙现象将会载入厦门史册!”的确,从十年来不断扩大的队伍来看,成员的对象已不仅停留在闽西的知青,也有其它地区的知青,也有知青的子女,甚至是与知青无关的,纯粹爱好文学的青年。这也是组织者的包容并举,广泛地吸纳不同年纪的文学爱好者,互相融合,更大限度地为文学爱好者搭建良好的平台。这位老师也提到了沙龙里的几位老师这几年笔耕不辍,孜孜以求,作品经郑启五老师审核,收编在近期出版的《厦门十年文学作品集》,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啊,也是知青文学沙龙所取得的莫大的荣誉。
最后,高仁婉老师也总结了自己在知青文学沙龙中的感受。她说:“我在知青文学沙龙中不仅认识了很多喜欢文学的知青,这是最大的收获,大家互相交流,彼此切磋,确实学到很多东西。同时,我在主编报纸的时候,也发现沙龙里的朋友也在不断成长。”可见,厦门知青文学沙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平台。
畅谈结束,会议还宣读了沙龙做拟写的章程,并出示了刚设计出炉的会标,谢春池老师还总结了十年来的十件大事,与与会者商讨。同时,为了缅怀已逝的知青作家,原市作协秘书长王伟伟老师,大家还聆听了王老师曾经创作的赞颂知青的诗歌。 最后,一百多位会员还前往南湖公园合影留念,并到槟榔小舒友共进晚餐,大家互相交流,互叙友情,增强了解,其乐融融。
文:张碧虹;图:施建初、黄燕、吕瑞英、张碧虹等
2016.8.1
丘山墨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