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穆小芒 于 2016-8-3 18:27 编辑
这学不上也罢 1975年又报名上大学,那年已经25岁,按规定,25岁以上就不许再报考了。为了再安慰自己一次,不管结果怎么,努力一下吧。 那次在团部招待所巧遇从北京来负责招考的老师,认识,曾在学校小学部当主任,真是见到了亲人! 老师说此次来,还要到另一个团去调查点事儿,去年招上来的一个女生入大学没多久,检查出怀孕了。讯问后,说是和指导员的交易,“上床”换“上学”。 我茫然了,白卷上学了,上床的上学了,这个学还值得上吗? 是嘲笑那个大字不识的张铁生,是唾弃这位女生,还是痛骂那没人性的指导员?谁更该受到谴责? 我知道,这次我仍旧不会被录取。我离开团部,回连队去了。在那十几里路上,我思绪万千,学校再见了,今后的岁月将会如何∙∙∙∙∙∙ 台州知青恩人 没想到,1977年恢复了高考,我第三次入考场,颇有范进的感觉。 考完试,就请假回家探亲了,真是很放松。回到连队,我发现有我一封信。上面写到,接到某某学院给你的电报,他们准备录取你,但由于你志愿中未报该院,他们特发电给你,问你是否愿意报考该院,限三日内答复。我想三天之内你未必能接到这份电报,故先代你答复该院,表示同意。如你不想上该院,不去报到就是了。 我拿着这封信,呆了。 当时交通不便。即使是电报,也要先到团部,再等连里有人去团部,或团邮电所派人送到连里才会到我手上。我再回电,恐怕至少要三、五天!更不要说我回家了,不在连队,等看到电报什么都完了。 我反反复复地看着这份电报,心潮起伏着,几十个字,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道路。这位冒名替我回电的邮递员是台州知青,经常看到他背个大绿邮政的包骑车到我连送信,叫杨平华。“平华”,心中暗暗地叫着:“恩人哪!”我该如何感激你啊! 77年,全国共有近1,200万人参加了初考,入围二考的有570万人,最后约27万多人入学。58团共有约250人报考大学。后来还传出来,当年考试的试卷纸是邓大人特批的印老人家著作的专用纸!黑龙江那年也是考了两次。第一轮考试,团里参加考试的刷掉200人,剩下50人,绝大多数是老三届学生,包括清华附、北大附等名牌大学附中的学生。第二轮考试后,仅四人被大学录取。 十五年后,我又经历了一次百里挑一的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