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17-3-13 08:32 编辑
我所经历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孙存华坐在北京开往西安的一列火车上,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钟了。阳光斜着照射在车厢的另一侧,存华拉开窗帘,窗外,一片黄色的略略带红的山峦映入眼帘,近处的田野,远处的树林,若隐若现的山丘,迅速的靠近。转眼间从窗前流过,又急速地退到车后。看着窗外,存华陷入了沉思,似乎悟出了什么?其实人生何偿不像这奔驰的的列车,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地隐退,近点的还能看到影子,而远一点的,只能在记忆中了,存华陷入了回忆中。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橡塑总厂的情景,那天是渔场回城知青分配安排到橡塑总厂的报到日,早上不到八点,在二楼的小会议室一下子涌进了四十多个衣衫破旧、脸上带有菜色像是营养不良、年龄似有三十多岁的人。人事科李科长看了看这一群人,男男女女,摇了摇头,眉头皱了又皱,对着大家挥了挥手,算是打了招呼,立刻又走了出去。会议室里没有人说话,空气似乎凝固了,孙存华坐在门口,分明听到从楼道走廊尽头传来一个声音:“你立即打电话给局里,就说我们厂不需要人,我们厂不是养老院,也不是捡破烂的,去,立即就打。”电话打到化工局,化工局请示市里,市里的回答很坚决:“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这是政治任务,就这样,没有讨价还价。”当然,橡塑总厂领导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时代的弃儿,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了橡塑总厂的骨干、领军人物和佼佼者…… 列车在“哐啷哐啷”声中有节奏的行驶着,猛的一阵刹车,列车抖动了一下,存华打了个咧跄,又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他明白所谓“改制”是什么意思,若大的一个“橡塑总厂”烟消云散了,他清楚地记得董局长在厂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不改制必死,缓改制等死,只有改制才能活下来。”对于下岗,他倒没有想得太多,十多年的市场打拼,岁月中的浪迹江河,练就了他适应复杂环境的生存技能。前几天浙江一老总已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海陵市郊一乡办企业也已向他招手,但要让他离开相依为命的橡塑总厂,他从情感上还是不能接受,这个厂对他不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辞退我可以,我不会主动离开你,这就是在“改制”期间他还出差的原因,算是站完最后一班岗吧。 “吱吱”——BB机的响声,打断了存华的思考——是吉东明打来的。存华取出手机离开座位,走到两节车厢的结合部,拨通了吉东明的电话:“吉工,你好,有什么事吗?”“你在哪里?”“在火车上,车大概到了疃关吧,估计晚上六点钟可到西安。”“是这样,我把厂里情况告诉你一下,软管厂的法人代表由六人中产生,工作组否定了四人,现在就剩下我和刘厂长两人,二中选一,最后定谁,由塑管厂职工选票决定,你销售处能保证六到十张选票吗?”吉东明跟存华的关系较好,所以电话中并不避忌,就是希望存华在关键时刻帮忙顶一下。 火车经过一个隧道,手机中发出“吱吱”的声音,电话中断,过了隧道,存华重新接通了电话:“选举什么时间?噢,二十五号,也就是说还有五天时间,吉工,车上说话听不清楚,这样吧,我到西安住下后再打电话给你,你不要关机”。存华关了手机,回到座位上,“选票,选法人代表”——存华想着,有点发楞,领导什么时候用过选票,选举有用吗?一个又一个疑问在存华脑中盘旋,不管它,到西安住下来问清楚再说。 到了西安刚住下,吉工的电话就又响起:“到了吗?好,我知道了,存华,你不要怀疑了,这次就是选票决定,你那边能定下来吗?”“我这只能保证六到八张选票,不过,我问你,有了这八张选票,你就能稳操胜券了吗?”存华一边回着电话,一边思考着。“也不一定,估计不相上下吧,”吉工清楚,塑管分厂现有职工一百一十人,手头掌握的选票也就五十左右,所以他犹豫着,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吉工,我问一下,现在全厂待岗的工人还有多少?”“大概一百多人吧。”“行,这样吧,你明天早上一上班即去找董局和钱厂长提出塑管厂再添40名至50名工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一定要点明,这是你要的。此意一举三得:领导、职工高兴,塑管厂要发展,也需要熟练工人,另外,选票问题也能解决了,对吗?”“行,真亏你想得出来,就这么办,哈哈,你真是我的张良。”电话那头传来吉工欣喜的声音。 二十五号,塑管厂法人代表选举大会如期举行,吉东明如愿当选,塑管厂职工算是放了心。 二十八号,橡塑总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董一权局长如释重负的笑了,钱厂长可笑不出来,他坐在办公室的太师椅上已有半个多时辰,深秋午后的阳光少了一份燥热,多了一份清凉,阳台上两盆鲜花因两天没有浇水,叶子搭拉了下来,落下一地花瓣。他走出办公室,站在阳台上,看着空当当的厂房,有种惆怅和失落,对面厂区公园里树叶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倦意,铺满大地。风一吹,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慢扬,翩然摇曳。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一场体制改革,若大的一个“橡塑总厂”说没就没了,市里局里工作组皆大欢喜,他却高兴不起来,这一刻,他还真有点想不明白,那些平常不拨不动,工作拖拖拉拉的工人、技术人员和中层干部一下子像上了发条的钟摆,全都动了起来,个个变得生龙活虎,为什么?他真的不止一次地问天,问自己,怎么一下子冒出那么多有用之人,特别是熟练工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基本上成了抢手货,原来所担心的工人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有人甚至有一种早死早投胎、幸灾乐祸的感觉……好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再过几天,他就要回市里报到,另外安排工作了。对橡塑厂,对工人,还有什么事要办呢?噢,想起来了,还有六十多人待岗,主要是科室人员,这些人怎么办?对他们我也应该有个交待,只有找塑管厂了,作为硬任务,必须由塑管厂承担下来,每月上交总厂十五万元,期限三年,当然,对于塑管厂是残酷了点,但也只能这么办了。想到这,钱厂长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算是了却最后的一个心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