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全/文
傍晚,我想用散步解决彷徨。可都走到重庆人民大礼堂广场了,仍无果。平视出去:灯光真美,广场舞也多,音乐此起彼伏,老人们翩翩起舞,一派和谐景象。我被牵引了。
看见戎老师了:六十六岁的她,不高的身材发福了,但随着舞曲的节奏,她跳得是那么的沉醉,韵味十足,服了她了。
休息间隙,我靠近了她,轻轻地:“戎老师?”
她转身,一脸和蔼并不吃惊:“就感觉你会来。”
被女人感觉出来在我看来不是件爽事。我恭维了一句:“没想到你活得这般的自在。”
“没有理由不好好活,跳坝坝舞的都这么说。”她笑笑,扫了一眼满场跳舞的人们。
我在心中重复这句话,立刻感到了一种暖暖的热,不禁将目光投向了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大礼堂,投向了尽情舒展舞姿的人们。
“咱俩到边上去吧?”
“好。”
稍微清静的边上,树旁灯下花草前,她指着条凳:“坐吧。”边说边掏出手机。
我没坐,望着她,心想:哪有男士先坐的道理。
“我先回几个电话可以吗?”她温和地望着我。
我笑笑:“尽情回吧。”
含笑中她拨通了电话:“贺岩老师,你好!发来的两篇论文收到了。晚上我一定拜读,读完后马上和你通话。”
“好的。事太多,我两点后才睡。”男子声音,这声音听起像好的螺丝钉带有点磁性。
“不打扰你了,再见。”随之,她拨着电话对我歉意地,“不好意思。”
“嘟、嘟、嘟、”不知怎么的,我有点窃喜。
趁这当儿,我问:“贺岩老师……”
“哦。六五年的老知青,现已退休,患有帕金森病。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完成了近百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凡尘天歌》,在广大知青中反响挺强烈的。上半年,他背包扛袋的装满我们这边知青的刊物和资料,拖着病体去上海参加了全国性的知青会议。随后又去了新疆。”
我禁不住地:“忘命东、西。”
她瞧了我一眼,“新疆之行,值!贺老师在九十年初去新疆支教了三年,去年他的学生们派代表专门从新疆赶来请 他返疆团聚。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哟,真叫人羡慕!”我由衷地。
她点了头,带着疼惜地:“隔几天他要南下了。”
“干啥?”
“去海南岛,受邀参加博鳌知青论坛。刚才发来的两篇论文就是上论坛的。”
“啥题目?”
“《知青文学的新动向》,《知青养老与终极关怀》。”
我默了默,轻声地:“立意真好啊!”
戎老师望着我,赞许地点头。
她的手机响了,她用手指指了指手机。我点头。
“戎老师,刚才一直在通电话,明天你有空吗?”女子声音,听起来有点像沙槌响。
“有。”
“那我一早就到你家里来,议一议出版第八期知青刊物中的几篇文章和一些文章中的细节?”
“好。曾老师,你身体不好,尽可能地休息。”
“没啥。再见!”
“她有病?”我问。
戎老师点头:“哮喘病严重,耳朵也背,还高度近视。并且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
我嗫嚅了:“岁数不小吧?”
“跟你我同属老三届的。她好啊,从不图名图利、任劳任怨的,去年在我患病期间,整个编辑工作压在了她的肩上,第七期知青刊物顺利出版了,但她也病倒了。唉!”
感动中同时又感到几分压抑,我嘘唏地:“干吗这么玩命呀?”
“都感到时间不够。”她静如月光般地。
我却感到如电击般。我沉默了。在反思。
她观察着我的情绪。稍许,微笑地问:“杨小柏把他再版的长篇小说《逝水年华》赠予你了一本?”
我点头,“拜读后就一个字:怕。怕那样的时代再来。”
“是啊,他们这群知青是血统论的受害者,比我们还苦。读他的小说我的眼睛时常被泪花蒙住。是用血和泪凝结出的文字啊!”
“不然怎么会获得全国性的奖。”
“来,咱们坐下,我给你看段视屏。”
我这才发现我俩竟然站着谈了这么久,我不累,可她是才跳了舞的呀,况且都这把年纪了并在调养身体之中。我感到了失礼,忙轻扶她坐下了。
她将手机视屏打开递到我手中。
当荧屏上出现“空军坟与红卫兵墓”字样时,我的眼球被深深地吸住了:
当看到巴掌大的竹间落叶中歪斜着十来个墓桩时,我深凝?但屏幕上出现的字使我顿时明白了:原来是二百亩墓地,葬有二百多位抗战牺牲的中外飞行员,因无人管理,才遭如此……我心中感到痛与哀;
当看到二零一零年政府立为文物并重修为公园对外开放,我终感到了欣慰;
当看到民众自发为英雄立的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民不会忘记。
红卫兵墓我熟知,里面埋葬着我的发小,直到他死在我的身旁;使我欣慰的是:历经风风雨雨终于被确定成了文物单位,这是最好的归宿。
视屏完了,我沉默着。
“这是强哥上传给我的,他是新三届的知青。”
“真不错!”我竖起了大拇指。随即脸转向她,“你们不是挺拮据的吗?”
“对。都是自掏腰包;不然就凑点份子;岀刊物资金不够时,咱们的知青企业家会伸出援助之手。知青的事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就成。”她说得像拉家常。
我却在家常中感动,不觉问道:“为何啊?”
“责任。”温文尔雅的她掷地有声了。
“责任?”我半知半解地喃喃。
“对。我们虽然退休了,但都感到还有对社会的应尽之责。恰逢咱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还原历史正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发动组织知青们把自己所经所历、所思所想的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最终形成文字、影像和资料奉献给社会,留给后人。其目的是: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变了相地重演。”她波澜不惊地。
我难免不起波澜。真被她(他)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打动了。
“加入我们团队吧?”她眼含期许,满脸笑意。
我再也说不出拒绝的理由了。
她高兴了,“你看,咱们山城的夜景好美哟!”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是啊,真美!美在家家户户的灯光是那么柔和而温馨。
我不觉环视置身的人民大礼堂广场:哟,竟不知何时平静了,灯光少了许多,但呈现出了一种静谧的令重庆人自豪的美。
天,咋还这么亮呢?
抬头一看:今夜群星灿烂。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晚
作者系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