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而不察终是谜

[复制链接]

392

主题

2153

帖子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4: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天说地版主cxf金卡刊发一篇文史辨析的文章,阅读之后深受启发,也可能是出于一种职业上的习惯,有的时候也愿意抠抠字眼,斟酌一番字句,总认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正确使用汉字、运用词汇和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能力,必须有一种“求真”的精神。前辈学者说得好:“怀疑是学问的开始,一切学问都从怀疑出发。”这是必然的,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怀疑,那就不是求学问,而是拜菩萨了。人因为有理性,所以能怀疑,理性越深,怀疑越大,王国维有两句诗写道:“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所以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说起他们作学问这档事来,往往都是从怀疑开始的。
  我们尽管不是做什么学问,但总还是希望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汉字,运用词汇。特别是对那些似是而非,习而不察的字和词,更应该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悉思明辨,正确理解古人之意。有的时候,即便一时弄不清楚,但也应该录以备考,想方设法地找出证据,相信总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多年来有这样几个问题一直让我耿耿于情,愿意提出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一是对“三人行”一词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这个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对这段话通常的解释是:孔子说,几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之人,我选择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意思是说,随处都有老师。它告诉人们,应该抱有这种虚心好学的态度。对这种通常的解释,有的学者很不以为然,认为此说过于牵强。在他看来,“行”,应读“杭”音,指行当或行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指几个人同一行当,或同一行业,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之人。如果几个人一快儿走路,彼此毫无关联,谁向谁学习呢?说心里话,对这种观点我是首肯的,我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
  二是对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理解。谁都知道,通常的解释是:在王公贵族的府上,有吃喝不完而腐臭了的酒肉,而在道路之上,却横着冻饿而死的平民尸骨。但也有的人认为,这个“臭”应该作“香”解,或者说当作“气味”讲。其理由是《易经·系辞上》有“同心其言,其臭如兰”这样的话,说明兰花的香味是有鼻共享的。事实上,如果按照因形求义的方法来辨析这个字,作“香”解似乎也不甚确切。臭,从犬从自(自,古文中像鼻子之形,后加“畀bi”声成鼻)“犬自”就是狗鼻,狗能闻出各种气味,所以“臭”字最初用作动词“嗅”,也用作名词,指气味。包括臭气和香气,读音是“秀”,“酒肉臭”也就是酒肉的气味。打个比方说,成语“乳臭未干”,就是指口中有乳汁气味。直到汉代以后,“臭”才专指气味难闻的秽气,读为“凑”,并引伸为可耻、厌恶的意思,如口臭、铜臭、遗臭万年等。
  三是对“孙行者”三个字的辨析。如果查找出处的话,可以看长篇小说《西游记》,唐三藏说:“徒弟啊,你姓什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于是三藏给他起了个“孙行者”的法名。何为行者?其实它是一个佛教名词,意思是“行脚乞食之僧”。行,读如“横”,如此说来,“孙行者”应该读作“孙横者”,原因是佛教名词不能按通常读,如“南无”读如“那摩”;“奉头陀行”读如“奉头陀横”等,如果不这样阅读的话,就没有“行者”的意义了。但遗憾的是从小说到电视剧,没有不读“行(型)”的,读来读去,也就没有人再叫真了。
  四是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辨析。这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一句话,通常的解释就是,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也非常高兴的事吗?但仔细琢磨,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儿。《易·兑》中有一句话:“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作疏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换成现在的话说,“朋”为同学,“友”为同道。交好往来叫“友”,一起求学叫“朋”。同学相处,自然是切磋学问,相互启发,共同促进。同学从远方而来,多一个同学,多一种见解,对学习非常有好处,所以孔子才说,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吗?这样一理解,就讲得通了,至于说孔子好客,显然有违孔夫子的初衷了。
  中国古老的汉字与词汇实在是博大精深,类似的文史之谬还很多,有的问题尽管历代学者都在说解,但好多时候还是得不到人们的普遍共识,张冠李戴、异代混淆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以讹传讹,是非混淆,就可能永远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7-5-2 08:37:10 | 只看该作者
古来说法多出处,
必须认真研究足,
否则以讹传讹事,
不求甚解难真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2

主题

2153

帖子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06:04:0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5-2 08:37
古来说法多出处,
必须认真研究足,
否则以讹传讹事,

       感谢龙版的感悟性的诗评!有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需要较较真,不然就一直错下去了。祝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6 20:07 , Processed in 0.178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