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下包 1970年初,二月的内蒙草原,一眼望去,仍是白茫茫的一片冰天雪地。 刚刚过完牧区的第一个春节,多数回津过年的知青还没有回来。我接到生产队长的通知,让我到牧民宝德家去放羊。他家的羊倌因事突然离包,他的阿布盖(老婆)在公社开党员会没在家,急需用人,所以便把当时无事可做的我派到了他家。这是我第一次下蒙古包到牧民家中放牧,心中不免有点紧张,不知自己能否适应这种艰苦的生活?也有些激动,终于要和蒙族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 我怀着一种要虚心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的心态,抱着一定要经受住艰苦生活锻炼和考验的信念来到了宝德家。因只有宝德一人在家、老婆在公社开会、他们也没有孩子,所以他家显得有些冷清。宝德四十岁左右年纪,中等身材,瘦瘦的,脸色有些苍白。一见面他便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边比划着跟我说,他身体不好,咳嗽,有痨病,所以在干活方面要我多担当些。这我没有意见,自己年轻力壮,劳动中多付出理所当然。何况初来草原,许多东西都不懂,都要学习,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在宝德家当羊倌的那段日子,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在我的一篇回忆文章——“草原上的羊群”中有过较为详细的描述。 在宝德家让我感受最深的和最难过不是单调、寂寞的放羊生活而是那种前心贴后心的、难以忍受的饥饿。那时我刚刚18岁,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初来牧区的几个月干的集体体力活多些,以集体伙食为主而且食量还挺大,几乎没尝过挨饿的滋味。但下到蒙古包,直面蒙族牧民以牛羊肉为主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时还不太适应。再加上我遇上的这个宝德可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怨不得没有人愿意来他家干活了。每天早晨起床后,宝德匆匆地做了一锅面汤,里面夹杂着几片羊肉干。我匆匆地吃了两小碗,出于礼貌我不便把那点儿面汤吃个精光,因为他也得吃吧。按照惯例,一般近中午时分蒙古包主人都要替换一下羊倌,让他回到家中喝点热茶、吃点东西,暖暖身子。但宝德却从不来替我。晚上放羊回来,饥肠辘辘的我面对的仍是一锅早上剩下的面汤。这让我非常地无奈,这种状况即使在他老婆回来后也没有改善多少。好在这种时间不是很长。四五月份,我被调到了另一家,去放牧接羔的羊群。此后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多少能够吃饱些了而且中午包主人也能来替我回去吃点东西,这让我有了一种脱离苦海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