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年那月 (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5: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8-1-1 16:51 编辑

那年那月
那年
        青春总在回忆中。1975年秋季,是我读高中的最后一学期,即将完成学业,跨入社会。
        那年我17岁,在位于塔尔坡的二中就读,我们高二级有12个班,自东向西一字排开,我在高二·八班,班上有50多名学生,学校按教学计划正常进行,但多数学生已无心上课,即便主课老师布置了作业,每到下午自习课,你抄我,我抄你,应付了之。同学聚拢一起,不外乎彼此探讨毕业后的去向。学期末,瞧!那校园里2米高,10米长的对称墙报栏,张贴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必由之路!”或“下乡务农,无尚光荣。”等醒目标语,不言自明,我们毕业班将面临上山下乡的抉择和考验。
        其实,在我心里早已埋下“上山下乡”的种子。那时,高考尚未恢复,再说,前多届毕业生皆是“一股道上跑火车——上山下乡”;是福是祸躲不过。愈接近毕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在不同地点和场合宣讲上山下乡的意义与作用,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发言表决心。
        嗬!一时间各班级内外黑板写满了有关上山下乡的内容,班上后墙空白处还用彩纸隔出一个宣传栏,里面张贴着全班人人撰写的决心书,是否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主要表明上山下乡的态度和自己何去何从。一时间,风生水起,就差咬破手指表红心,写血书了。我当时是校团委委员、班上团支部书记,翻阅大家的决心书,皆有或多或少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的表述。有人下面还曾慷慨陈词:“东风吹,战鼓擂,上山下乡谁怕谁?”我也在校内墙报栏,欣赏到绝佳之诗词,如:《广阔天地》诗中写道——“天高眼阔/纷纷事/都来眼底/十几年/课本压顶/临窗面壁/风雷一起尘土风雨/四溅兵马洗/干革命跟着红太阳/毛主席/今去也/黄土地/进沟壑/下乡去/笑庸人天下/斗室足矣/未到农村先一笑/早知地非平如砥/弄潮儿志在四方/广阔天地”。
        当年,面对这唯一出路,社会上也有“免下”一说,但有硬杠杠,需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组织查证,方方面面审批。我是家中唯一男孩,母亲劝我“免下”,理由是1975年夏季,因我做肠穿孔手术,肠子截取10公分,前后住院,历时一月,体弱多病,清癯羸弱,加之,首次开刀,母亲咋能不担心呢?更何况当年我所在的兴无村居委会涂主任,跟我家斜对门,可说,自小看着我长大。因而,课余赋闲,遇事总爱找我帮忙,写写画画,夜间巡逻等杂七杂八之事,有求必应,毫无怨言。一次,要在两周内,完成街区几百户居民的人口统计任务,挨家逐户,逐人落实,时间紧迫,工作量大,关键不少时候吃闭门羹,天天不知要敲多少门,跑多少路,昼夜奔波,不辞辛劳,终于按时完成任务,受到办事处的好评。也正是居委会力荐,办事处领导约谈,一心想留我在办事处搞团的工作,我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静默如初。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千载难逢的人生机遇,当时,自己思想斗争很激烈,其一,机会可遇不可求,的确,是个不错的人生选择;像我这“头疼感冒是常见病,胸闷胃痛是老毛病”,真要上山下乡,身体能吃得消吗?其二,身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咋能因身体原因提出免下,而到办事处工作,岂不是逃兵吗?同学们咋看?前思后想,心如潮涌,久久难以平息。
        举棋不定的节骨眼儿,学校请来了当时咸阳一位插队知青杰出代表作报告。学校坐东朝西的露天舞台,下面坐着我们即将踏上征程的12个毕业班的600余名同学。寒风嗖嗖,树叶凋零。一下午,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感所悟,单就上山下乡“很有必要”讲了两个多小时,听得我们心潮澎湃、激情飞扬。于是,我“一根筋”谢绝了办事处的盛情好意,铁了心要随同学们一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6年开春,我随母亲单位所在地(中山街办事处)被分配渭城区周陵公社插队落户,至于哪个大队,由公社来敲定。
        1976年4月27日,春雨霏霏,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在闹市中心举行一年一度“咸阳市(属小市,当时归咸阳地区管辖)上山下乡启动仪式”。一早,我如同军人背着棉被行囊,提着洗漱用品,赶到咸阳中心广场(现505广场)。嗬!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父母送儿女,兄妹别亲人”的场面随处可见,偌大的广场,站立着2000多名知青;10余米高的毛主席塑像,伫立广场中央,向我们挥手示意,简短的启动仪式后,我乘大卡车,奔赴30里开外的周陵公社,被分配到最东边的南贺大队第四生产队,开始了人生漫长的知青生涯……
那月
        插队期间,我曾一本正经学过一个月的戏。
        压根儿,我对戏剧毫无雅兴,即便八个样板戏看了多少回,要么学校组织包场,要么无所事事,打发时光。
        一次,大队要排练戏曲节目,活跃群众生活,挑兵选将,硬是从知青中挑选了几位,其中有我,闻听头大,对戏曲表演“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我一再申辩不懂不会。大队干部做我的思想工作,谁天生就懂,不会就学嘛。旁的知青私下劝我,排节目是个轻松活,也少不了工分,咱权当玩一回!我动心了。谁知,要排演一出秦腔小戏(当时新潮),拿到蜡纸刻出的小戏脚本,我如坐针毡,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安,一心打退堂鼓。大家你一言,他一语,蛮冲我发牢骚:“碌碡拽到半坡咧,咋能退么?”真是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思前想后,豁出去咧,硬着头皮坚持排练。
        教我们的老师,一男一女,皆是中年人,唱念做打,样样在行,其中那位男教员,是村中家喻户晓的高手,颇有名气和故事。传说只要省城的戏曲研究院排演一出新戏,他会自备干粮,小住西安,一出不落,连看几场。可谓,戏迷无人比,戏瘾比天大。
        那时候,没有固定的排练场地,今在社员家,明在大队部,后又跑到村中小学,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正是这个时候,使我对秦腔、眉户戏曲知识,有了认识和了解。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越、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分慢板腔、二倒板腔、带板腔和垫板腔四类。凡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是彩腔,均用假嗓。名曰“唱乱弹”。眉户又作“迷糊”,是我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盛行于关中地区,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其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辅之。
        真嗓、假嗓、曲牌、曲调等必备演唱技法学会后,接下来进入单打独斗,确定角色,现代小戏角色不多,也就四五位,我深知自己进不了前五,果不其然,我和另几位落选,但又脱不了干系,被安排清唱,八个样板戏等名曲名段随意选,秦腔、眉户两种形式任意挑,每人必来一段,我估摸:一来用教员的话说,“是骡子是马,得拉出去溜一圈”;二来排练一个月咧,总要有个交待,岂不落人口舌?
        秦腔俗称“挣破㒎(sa)”,我真唱不了。但对眉户还算耳熟能详,不仅旋律优美,且委婉动听,就说眉户剧《梁秋燕》吧,当年颇为风靡,这出戏以婚姻自主为主题,对农村残留的封建买卖婚姻作了批判,表达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剧中的梁秋燕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不怕流言蜚语,敢于同旧思想、旧作风作斗争,体现了50年代初期农村妇女的新的精神面貌。民间曾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一说。剧中梁秋燕由名角李瑞芳扮演,深受西北戏曲爱好者喜爱。于是,我选唱“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唱词是这样的:“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慰劳军属把(呀)把菜剜,样样事我要走在前边。人家英雄上了前线,为保卫咱的好田园。金字光荣匾,功臣门上悬,把他们美名儿天下传!手提上竹篮篮(哎)又拿着铁铲铲,虽然说野菜儿不出钱,总算是娃娃们心一片。秋燕只觉得心里喜,放大脚步我走呀走得急,二嫂说和我一同去,约会好等她在这里!”
        理当女的唱,我大小伙儿咋选女唱段?教员发话咧,戏曲表演嘛,男扮女妆,反差愈大愈热闹。心想,权且咱“一只猫儿长了三只耳朵——怪毛(猫)”。
        节目排的正紧火,不知啥原因,突然被叫停,这毫不奇怪。一度,农村不少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学天津小靳庄“社员能批林批孔,能赋诗,又能唱样板戏”的经验。后来,我从报刊上看到一首打油诗,题目忘了,诗中有这么几句:“戏唱红咧,报登成咧,人出名咧,庄稼务成怂咧。”使人从中多少悟出点什么。
        真的,那年月运动兴起,狂风暴雨;运动歇息,晴空万里……
2018年元月1日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18-1-2 08:3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因身体可留城,
主动决心下农村,
难忘那天离开事,
那年情形记毕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18-1-2 08:37:16 | 只看该作者
硬被抽调排小戏,
初学秦腔眉户起,
正在发愁演不好,
突然听说被取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6:4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因身体可留城,主动决心下农村,难忘那天离开事,那年情形记毕生。”实乃“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6:42:36 | 只看该作者
       “硬被抽调排小戏,初学秦腔眉户起,正在发愁演不好,突然听说被取缔。”曾经的学戏,可谓,“赶鸭子上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5 17:29:35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回忆那个年代,记叙知青生活经历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主题

748

帖子

346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63
7#
发表于 2018-1-6 19:08:21 | 只看该作者
你好运啊,不坎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3

主题

2139

帖子

69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46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22:3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8-1-6 22:48 编辑

       “我喜欢回忆那个年代,记叙知青生活经历的文章。”“你好运啊,不坎坷。”首先感谢两位知友的关注、点评且一并回复!掐指一算,加入咱“中知网”快两年咧,发了主题数473(大多网上只发帖一篇),大都以知青题材为主,缘于知青网就要“知青写,写知青”,不少篇什被生成文章,既高兴,又忐忑,高兴地是得到众多版主的厚爱勉励和同为知青的认同认可,倍感亲切和欣慰;忐忑的是:其一鉴于回忆40多年前的知青往事,难免文笔笨拙,词不达意,还望老知青们多多批评斧正;其二正像前面两位先生所言及是。实乃道出本人心声,倘若不喜欢回忆那个年代,我是无法写出记叙知青生活经历的文章。看似命运多舛,坎坷之中,真的,自己又是幸运的,毕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中知网”,虽已撰出84篇我的知青故事,命为《青痕》一书,总感意犹未尽,直到今天我依旧“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又草拟一篇,尚需进一步修订完善,渴望不久力求达到百篇,了却难忘的知青岁月夙愿。深谙,余下的十五六篇,如同登山劳神费劲,攀登不易,但不妨努力一把,图个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2-16 12:04 , Processed in 0.188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