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2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知青岁月》之十一 说 点 我 的 插 队 生 活 李广勋

[复制链接]

91

主题

149

帖子

11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9:1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薄禧山 于 2018-11-4 19:18 编辑

《我的知青岁月》之十一
                              说 点 我 的 插 队 生 活
                                     李广勋
                                    下  乡

       虽然很不情愿,扛过了第一批下乡的行列,终也没躲过第二批的名单。       我在1968年11月9日搭上了送知青的汽車,前往宝鸡太白县桃川公社插队。
      记得走的那天,天气非常阴沉,那时要比现在的11月份要寒冷得多。宝鸡市渭滨中学第二批分到太白县插队的同学一早要在人民医院门前集中,然后被送走。那天父亲不忍送我,是母亲来送的我。由于是第二批,并没有敲锣打鼓的场面,而是仅有家里親人来相送。母亲也不知交待什么好,我只能叫老人放心,总之心里都不是滋味。时间一到,我们和行李都上了带蓬子的卡車,然后就出发了。随着一片哭泣声,我们乘座的車子就启动了。送别的親人离我们越来越远,母亲的身影也越来越看不清了,我想她一定是在流泪了。
     那时到太白县的路是砂石路,由县上到公社的路就更别提了。总共约有近200里路,经过一整天的颠簸,于当晚很黑的时候才到了桃川公社所在地。一路下来我们都成了土人,再加上我晕车吐了一路,那狼狈劲就可想而知了。
      到公社天晴了,下车一看,我的天哪!虽然星光闪烁天空很干净,但天空很窄,两边的高山给它只留了那么一点。我们身在沟底,真有点被困住的感觉。当时就有跟车送孩子的父母重新叫上孩子上车,决定要跟车回宝鸡,最后也不知是什么结局。
     我们队在桃川的最东头,稍事休息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又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到了我们要落户的队上。下车后,只见到处一片黑暗,并不见村庄,只有眼前一个四排房围起来的一个孤零零的院子。我们被安排在靠南的一排五间房里,中间两间是灶房及大厅,西边一间住四个女生,东边两间住六位男生。我们队是桃川公社下河坝二队,队里安排院子里的老康叔给我们准备了大米饭,洋芋,豆腐,白菜烩菜。是走?是留?唉!天亮了再说。饿坏了,管它呢,先咥!


                  留  


   第二天一早老康叔给我们熬了包谷糁,凉拌了一盆萝卜丝。想走是不可能了,一来送我们的车连夜都开走了,二来也不好驳队里对我们的盛情。所以,我们就只好留下来了。
   吃罢早饭,出门看看我们将要生活的环境。我们所住的院子前面不远就是一条能走汽車的土路。向西通往公社,再继续向西70里中间爬个五里坡就能到太白县城。向东翻过老爷岺,过鹦鸽走40里火烧滩就能到眉县,也得70多里。路的北边有一片小树林,穿过小树林就是桃川河了。院子的周围是一洼一洼的稻田和田间小路。怪不得晚上不见村庄,原来这里的农户不山外的农户集中居住,而是自为政,互相相距百十米不等。房屋象棋子一样,分布在田地中各自合适的位置上。两边的山真高啊!所幸它们离得较远,比公社所在地那边強些,这也就是我们下河坝平地多之所在。环境还不错,就不走了。
   当地有一句话说:大米好吃,鱉活难作。种稻子真是辛苦,全公社只有我们下河坝和上游的魁星楼有稻田。从刚一开春就要给田里放水翻地,没有机械一人拿一把象耙子大小的扇面锄,排成一排你就吃劲翻吧。一洼地接一洼地的翻,赤着双脚,早春时节踩在水里那个冷啊!经过个把月地就差不多备完了。接着就插秧,插秧的埸面还真有些诗情画意。天气暖和多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人在田埂上抛甩秧苗,有人在田里插秧,不经意间田里就冒出来一行行整齐的秧苗,人与自然显的非常和谐。几周下来,原来一洼洼混浊的稻田就被舖上了一层翠绿的地毯,春天真的来了。锄草就较烦人了,一块地要多次的锄。前边刚锄完,后边的草就长起来了。一般按顺序把所有的稻田锄完以后,要再从头开始,直到稻子长高,人不宜再进田劳作为止,其间就是下雨也不能停。
   秋天收获的的时候倒是一片喜气洋洋,有人在地里割稻子,有人在田边的大木箱旁摔稻谷,有人负责往队里仓库运送谷子。那两样技术含量较高,我喜欢运送。大米好吃,我们那的玉米也好吃,一般都在山坡上种植。从春天种上直到初冬才收获,生长的时间很长。其间苗,锄草,背粪上肥等等农活都练出来了。
   在乡里一年春,夏,秋,冬都有干不完的活。虽然冬天的农活少了,但要上山砍柴,那时候感觉就是一个字:累!起初,队里派老康叔给我们做了个把月的饭,后来就靠自己做了。每天下工后还要自己做饭,吃罢饭倒头便睡,那时是睡眠质量最好的时期。农忙时每天天不亮就被生产队长喊醒上工,那一声声:″青年,起来了!"就象鸡叫一样。尤其是那队长,他也姓姓周。


                 离  


   不觉已到了69年年底,父母親以干部的身份被下放到了宝鸡县贾村公社劳动煅炼。根据政策可以将自己下乡插队的子女迁到身边,这样我就可以跳出深山了。于是就赶快回家办理相关手续,在70年的春节前我离开了太白县桃川公社,转到了宝鸡县贾村公社陵二大队继续当知青。
   在这里当知青就象回到家里一样,日子过飞快,转眼就到了当年的12月。这时宝鸡地区棉织厂(后改为宝鸡市床单厂)来我们公社招工,我幸运地被招当上了工人,从而结束了两年的知青生活。
   最难忘的知青岁月,还是在太白县桃川公社下河坝度过的十四个月。那里的民风朴实,山川秀丽,有着浓厚的原始自然风光。特别忘不了,我临走时老康叔给我做的米粥里埋藏着一大块方肉。更忘不了,大队女书记帮我讨要的全年70多元的工分所得。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老了,那里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桃川!下河坝!一个令我青春留恋的地方………


   作者  宝鸡市渭滨中学初66级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16
沙发
发表于 2018-11-5 10:44:05 | 只看该作者
下乡极度不情愿,
乡亲热情永留恋,
虽然短短一年多,
至今也在作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1:08 , Processed in 0.163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