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晨曦中的山丹丹

[复制链接]

18

主题

51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6:4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
一股热气喷到她熟睡的脸上,她睁开眼,伸出手,摸摸“四眼”的头,说了声“真乖”。又闭上眼睛,静听了一会儿,只有一些蟋蟀或其他不知名的昆虫间或的几声鸣叫,夜静得出奇。没有狗吠、也没有吃夜草的牛驴吃兴奋时的喷唱。她知道,她必须起床了,必须赶在鸡叫头遍走出村。
披上衣服,来到桌前,点上煤油灯。为了不惊动村民,她把灯捻拧小。因为她的窑洞在南坡,村民多数住在北坡。她的窗户一亮,全村人都能看见。
漱口、洗脸,把镜子摆在桌前开始梳头。她有一头好发,来村里前,她一直留的披肩,女伴相随时总爱摸两下,男同学走过总要回头看一眼。来到村里以后她把它梳成两根辫子,庄重、清新的一个女教师模样。现在她打开辫子,把头发梳直,镜子中又出现一个美发少女,露出微笑,描笔踏上了眉梢。她知道,自己还是那么美丽,再回到那个车水马龙的世界,照样是人人曙目的对象。
她右手从头顶滑过,光滑如鲫,滑到脖颈,右边一半的头发分到胸前,编起辫子。那个庄重、清新乡村女教师的模样已装入她的心里,她想把她永远带走。
她开始整理行装,没有多少要装的东西,一只双肩挎,装上换洗衣物、药、一本书。其他东西她不想带了,她想,她还要回来,一定会回来。
她把小芳的作文抽出来,在评语上又加了两句,单独放在了桌面。然后坐下来削了几根铅笔,这是给几个低年级小同学的。从桌上拿过来那个笔记本,又看一遍,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学生的名字,下面是几年级,语文算术学到哪里,即将要学的新内容以及应做的习题,特别是暑假应注意复习和加强的内容,简明详尽。又改了几笔,合上放在桌角。
她听见鸡窑中的公鸡已经在啄石板的声音,(陕北的鸡到晚上都赶到一个紧靠人住窑洞的小窑中,口小内大,为了防止黄鼠狼偷鸡,洞口拿一块大石板盖上。早上公鸡要出来打鸣,就使劲啄石板,实在等不及就在鸡窑中打鸣了。)她养的几只鸡很准时的。
她知道她该上路了,她把门推开,外面漆黑一片,满天星斗在向她眨眼。转身到炕上穿上外衣,背上挎包,又回到桌前照一下镜子,镜子中的她却忽然伴着一丛红花看着她。“山丹丹”,她叫出了声。一只小药瓶,插着四五朵红艳艳的山丹丹花,那精巧尖尖的花瓣,红得让人心醉,那微弱的煤油灯也似乎红艳艳的大放光彩。
她第一次见到山丹丹时,就惊呆了。因为世上没有哪一种花卉能够和它相比。这不是说它的外形,而是它的气质。你说它花朵太小,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但是它红艳艳的色泽却是任何一样花朵无法和它比拟,你说它太俗,没有梅花那样高雅,似叶似花的瓣,似风似霜的蕊都能让妙玉生悲、晴雯咋叹。
她爱山丹丹,不仅是花美,而是它的出身精贵。说它精贵,不是它如人参的价值,而是它宁死不离开黄土地的性格,有谁在黄土高原以外的地方见过山丹丹?山丹丹虽是草花,却不是漫山遍野,只在最肥沃的背洼洼里开。所谓背洼洼是陕北黄土坡背阳的山峁上,一个个半圆的山洼,很小,由于不见阳光,以前广种薄收的陕北人都不愿在那里种庄稼,因此那时背洼洼还能找到山丹丹。但是后来实在没地方开荒了,这些背洼洼也被种了庄稼。山丹丹花的性格又特别象人参,喜静不喜闹,远离人迹的背洼才开花。一旦原来开花的背洼被开荒,以后重新撂荒,再肥沃的背洼洼山丹丹也极难回来了。因此陕北的山丹丹越来越少。这两年退耕还林以后,黄土坡渐渐变绿,一些极偏僻的背洼洼里山丹丹渐渐回来了。那要跑很远的路才能采来。她是知道此中渊源的,因此那么惊讶。
她跳起来,冲出房门,阶坢上三棵黑影,走近了是三颗泥蛋:才娃、有蛋和毛狗。每人手里还拿着一颗完整的山丹丹,就是那种带根、带叶一点也没有损伤的红艳艳的山丹丹花。
“你们从哪里弄来的?!”
“背峁子!”有蛋神气的说。
“哇塞!”她惊奇得用了城里的语言,这些语言孩子们早已能听懂了。她知道背峁子在篦子沟的南面,由南向北伸出的一个山峁,那是前沟村的地,要翻两架山一道沟,大人白天也要走小半天呢。
“你们什么时候去的?”
“耶黑夜儿。”才娃说。
“跑了一夜,就为了采这些山丹丹?!”
“你今天要走了,我们知道你最喜欢山丹丹花了,你把这三颗带回去也许能栽活。”毛狗抹着鼻涕说,他最小,一年级刚上完。
她把三个泥蛋揽在怀里:“谁说老师要走了。”泪花在眼眶转。
“小芳她大说的。”毛狗声音比谁都响。
两年前她大学毕业支教到这个山村,去年就应该回去了,一是没人来接替、二是她也舍不得走。今年初不舒服,在县医院检查出个瘤子,活检要送省医院再确诊。回来哭了一场,继续上课,男朋友来信说:不为咱们的爱情,也为你的身体,回来吧!又哭了一场,还是继续上课。四月活检通知来了,要做手术。拖到暑假,她跟村长、也就是小芳她爸说回去看病,过完暑假就回来。不要告诉村民和孩子们。
其实村长早知道她的病,是她的男朋友寄信给村长的:“不治之症”早在村民和孩子们中间流传,这学期的孩子特别老实,就连最调皮的毛狗上课都是正襟危坐,平时他上课时能站到桌子上。家长们都特别嘱咐孩子们:“老师病了,别惹她生气。”
这学期的课上完了,走的日子她不想告诉任何人。她知道自己的病,她不想弄得生离死别的,那不是好兆头,那不是迷信,那是心愿。
她和小芳交待了一些事情,包括作文、作业、下学期安排、鸡和“四眼”。小芳是学生中最大,也经常帮她做一些学校里的事情。但是并没有告诉她哪天走。
学生已经放假了,她住的窑洞就在教室旁边,前面的阶坢就是操场,她把教室阶坢打扫干净。静静的,几声蝉鸣。她的窑洞很高,能看见远处沟坡的果树林,放养的牛羊。退耕以后,山变绿了,层峦叠嶂,不逊江南。坐在阶坢上,写了几封信。一封给当地教委的,谈农村教育问题,一封给母校的,谈农村教师的感受、一封给男朋友的,就要回去见他了,她能不能回来都要事先有个交待,见面时也好把问题摊开。
要赶在第二天村民出早工前走,陕北农民早工很早,不吃早饭天不亮就下地了。她不担心早上起不来,不是有什么闹钟,什么手表闹钟到了这么偏远的山沟都不顶事了——农民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关键是它有两个宝贝,一个是那窝鸡,打鸣很准时。再有就是“四眼”。
“四眼”是有蛋家送来的一只小狗,浑身黑黄,两只眼睛上各有一个白点。远看像长了四只眼睛。她刚来时,村里一些半大小伙,“儿”(陕北话,调皮捣蛋)的很,经常来扒窗户、串门子。村长和老辈村民骂了个狗血喷头也不改。一年以后,四眼长大了,成了村里最凶悍的狼狗。每晚蹲在她门口。特别奇怪的是,它老人不咬、小孩不咬、女人不咬,专咬半大“儿娃子”。不知它怎么分辨得那么准。听村民说,过去村里的知青也养过一条狗,也是四眼,不管本村、外村的知青都不咬,也只咬“儿娃子”。
从此天下太平。四眼还有一个本事,就是能按时叫早。她在门框上画上几条杠杠,头天晚上给四眼指哪条杠杠,第二天早上准保按杠杠指定的时间把你叫醒,她认为它会看星星的起落,有一次雨天它就叫迟了。四眼只在阶坢上转悠,她不叫它从不进窑洞。叫早,也是从门洞中爬进来,到她炕前看着她美丽的面孔喘气,不叫、不挠,对她忠实、温顺得就像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1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16:50:06 | 只看该作者
晨曦中的山丹丹
——下——
毛狗擤擤鼻子还说:“他们都要来送你……”手指着阶坢下面。
她拉着毛狗站到阶坢边上,小芳上来了,手里还拉着荞麦和核桃娃。
接着是一队衣裳不整、高矮不齐的碎娃们(陕北管“小”的东西为“碎”)顺着坡道,踏着尽量整齐,实际凌乱的步子上到阶坢的操场上来了,小芳把娃们整齐了队伍,喊了声:“开始”:

“瓦尔瓦拉•玛列茨卡娅”那个拗口的俄国名字唸得那么清晰,那么齐整。
停顿了一下,所有的小脸都转向她。

“挺起了胸膛向前走
天空、树木和沙洲
崎岖的道路
嘿,让我们紧紧拉着手。
……”
泪从眼眶泉水般涌出,浑身抽泣,不能自已。这是她最崇拜的名字,这是她最爱的一首诗,她把它像故事一样讲给她的“碎娃们”,娃们就像她一样崇拜和喜爱这个遥远俄罗斯的乡村女教师和她的诗。
诗一念完小芳喊:“升旗!”,才娃捧来国旗,栓在杜梨树杈垂下的旗绳上,那棵杜梨树是十几年前的知青栽的,高耸挺拔的屹立在阶坢,全沟都能看见。娃们唱起国歌,举起手敬礼,旗被缓缓升起……
天还没亮,山沟沟里还有点凉,她引娃们进了窑洞教室,一些碎娃还在唏嘘。她把荞麦的小辫整了整,从头上拔下根发卡别在荞麦的前额上。把核桃娃拽过来,用手绢给她擦了把脸,轻轻地扣下他的眼屎。边收拾娃们,边说:“你们这么早起来干啥?”
荞麦说:“你要走了?不回来了吗?”
“谁说我不回来了。我就是去省城看个病,看完就回。”
抬起头来,冲着所有的娃们说:“我还会回来,回来永远给娃们当老师,给荞麦、给核桃、给毛狗、还有有蛋……给你们读书、讲故事、做游戏,送你们上大学……”泪在眼眶中打转。又打起精神:“山丹丹从来就没离开过黄土坡,它念着咱的背洼洼,咱们把它栽到崖根下吧。”
窑前正好背阳,才娃几个在窑前崖根下用锄头松了一小片土,她轻轻地把才娃几个挖来带须根的山丹丹栽进“花圃”。小花瓣轻轻摇迤着点着头,娃们轻轻地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咱们的老师亲鲜鲜。山丹丹花儿背洼里开,咱们的老师快回来。”不是广播里那调,是纯正的陕北兰花花调—高高亢亢、悲悲壮壮,即婉转又激亢。陕北有很多“送别”的民歌词调,随手拈来,唱的人回肠万断。
她说:“你们把花给我务弄好,回来花守着我,我守着你们。”
星星还在天上眨眼。对面坡上的窑洞都亮起了灯。
小芳她大上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些乡亲。小芳她大说:“说走就走,也不说一声。行了,别说了,村里已经备好驴车,在村口侯着呢。”

才娃他哥苦贵也来了,他是属于半大小伙“儿娃子”扒窗户、串门子那类的,手里捧着两根党参和一根甘草,新鲜的还带着土腥味,说:“不知道你是什么病,这两味草药你带上补补身子。”党参四寸长,大拇指粗,须根齐整还带着叶子,也算难得了,甘草足有三四尺长。这要放在从前,这两样东西也不算什么,这两年陕北开荒开的什么草药也难挖了。这两样东西都是要掘地三尺(不止)才能得到的,极其破坏植被和水土保持,需要在干圪梁的峭壁上才能寻到。“我是翻了几架山才挖到的,偷着挖的,收好。”

她知道暗恋她的半大小伙不止一个。在城里像他这样漂亮的姑娘,追求她的人都排了队,何况这偏僻的山沟。其实说他们“儿”,就是对美的东西太直率了些,村里儿话(即拿性开玩笑的话)很普遍的,但他们从来没对她造次过。那种直率变成了今天这个人一担水,明天那个人一把柴,没有这些,她一天也生活不下去。“四眼”也怪,它不以貌取人,它能看出人心好坏,只要你是真心帮助她,对她好的,它就不咬你,只是一步不落的盯着你。真是那天下的好狗。
其实这些娃们后来都知道她有对象,其实陕北的女娃子也是相当好看的,细皮嫩肉,貂蝉在世。但是这些娃们还是把她崇拜的不行。她教他们英语、教他们流行歌曲、给他们上农技课(自学的)。还辅导两个娃上了县上的重点高中,听说今年考上大学是没问题了。每天晚上小学教室里都是热闹非凡。

天微微泛起了鱼肚白。她背起双肩挎,说:“我们走吧!”
她拉着荞麦和核桃下了坡。后面跟着小芳和学校的娃们,再后面是村长和乡亲们。其他乡亲们陆续从自家的窑洞下来,跟上了队伍。一些年轻的小伙腿快,拿着东西往前跑去了。
过村前的第一条大坝,她把那束药瓶里的山丹丹放到庙边的坟上,鞠了一躬。那是当年知青为保护沟底的牲口棚不被洪水冲毁,冒死掘开坝沟,长眠于坝前。她来到这个村,知青已走很多年了。还听到乡亲们讲他们的故事,有悲壮的也有龌龊的。她把他们当作历史在听在思考,她从来也没问过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条坝已经填平了村前的沟底,开辟成菜园子。
来到村口,驴车已经停在那里,车上堆满了东西。满大爷指着两个口袋说,这是我家的核桃,这是有才家的枣。村里的核桃是方圆几十里地有名的,个大皮薄。当年生产队时,村前一棵老核桃树打下的核桃全村人分,拿口袋装,足足分了一整天,有人宁可不要粮食要核桃。陕北的枣比蜜甜,没有一个虫眼。每年秋天家家枣堆得窑满囤漏。老人们常惋惜的说当年知青不知道爱惜,分的枣堆满了窑,回家一人提了一旅行袋,回来枣烂了半窑。
小芳她大让她上驴车,苦贵喊了一声“走嘞—”,响起一声唢呐,长长的、惋惋的,小镲轻敲,腰鼓慢点。帔着红彩的大白驴缓缓起步。就像全村人在送出嫁的姑娘。
四眼窜到车上,她轻轻抚摸着它的额头,说:“下去等着我,我回来还要你看家!”,四眼不肯下,眼里尽是泪,小芳把她牵了下来,挣脱了往前沟跑去。
“妹妹呀你呀,走呀……”,苦贵用陕北特有的打夯的号子喊了起来,唢呐的调子立刻跟上,来了个过门,
“哎呀乎儿海哟……走呀……”青壮小伙接上,
“红红的手巾哟,盖呀……”
“哎呀乎儿海哟……盖呀盖上头……”
“哥哥哟抱你哟,抱呀……”
“哎呀乎儿海哟……抱呀抱上驴背弯……”
“妹妹哟你走哟,走哟……”
“哎呀乎儿海哟……走呀走过一道道梁……”
“亲娘想你哟,想哟……”
“哎呀乎儿海哟……想呀想的泪汪汪……”
……
没在山沟沟听过陕北民歌的以为就是电视广播里的调,什么“黄土高坡”、什么“山丹丹开花”……,其实根本不是,那荡气回肠,翻江倒海的滋味很难形容得出来,特别是“送别”的曲调,绝不委婉,只有高昂。
前面驴车在走,号子在唱,后面孩子们的童声:“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咱们的老师亲鲜鲜。山丹丹花儿背洼里开,咱们的老师快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板凳
发表于 2020-1-4 08:14:41 | 只看该作者
支教老师付真心,
全如一家众乡亲,
本想悄悄离村去,
山丹红遍村口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27 23:33 , Processed in 1.13880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