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母親共渡重陽節 導語:中國老人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於2012年6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初次審議(並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草案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由青春年少到夕陽美好,人生與奮爭,失落與榮耀,歲月蹉跎。我們都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俗話:“君老臣老”今天我與老母親共渡重陽節! 與母親共渡重陽節 《目錄》 第二篇、探索傳統重陽節節日的源頭 第三篇、春秋戰國時期的重陽節傳說 第四篇、古代重陽節傳奇傳說 第五篇、古今重陽節傳統風俗 第六篇、重陽節名人詩賦錄 第七篇、重陽節祝福全國老人節日快樂與母親共渡重陽節 祝遠在故鄉的老母親重陽節快樂 中國“重陽節”為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 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重陽節與 除夕節。“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 、清明節、盂蘭盆節“中元節俗稱鬼節” 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 第二篇、探索傳統重陽節節日的源頭 祝福全國老人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傳說重陽節源自漢代道教時期;每年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代中葉以後的道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 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第三篇、春秋戰國時期的重陽節傳說感恩母親製作圖片 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陽。 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 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 陶淵明在 《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 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到 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 清代。 第四篇、古代重陽節傳奇傳說 老母親熊老太君紀念照片 南朝梁人吳均之 《續齊諧記》載:傳說 東漢時, 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 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 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唐代的 《初學記》和 宋代的 《太平禦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 《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編輯撰寫: 冰雪
2020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