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女神节 九月,和《北京青年报》周末版的主编温总去尼泊尔,是为了去看因陀罗节(女神节)。尼泊尔是当今世界唯一崇拜女神的国家,活女神被称为库玛丽(处女神),其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的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继承。尼泊尔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国家,在印度教里,童女被视为圣洁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偶像,称之为“圣女”、“活着的女神”。活女神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住在金碧辉煌的女神庙里,由专人伺候起居饮食,并有专人教授礼仪。在尼泊尔,女神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圣洁”的标志和“智慧”的化身。人们崇拜女神,敬重女神,不但百姓见到女神要跪拜,即使是国王夫妇也要在节日里专程前来跪拜。每逢女神节,国王还要请女神在自己的额头上点吉祥痣,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可能失去治理国家的权力。 挑选库玛丽的工作是由皇家祭司完成,条件十分苛刻。候选女童必须出自佛祖释迦家族,眉清目秀,祖辈必须生活在巴格马蒂河或威斯如蒂河岸边,身上不能有任何疤痕,不能缺少牙齿,没有流过血,脖子要像贝壳般发亮,要有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无畏。最后还要把女童关在荒野庙中,四周漆黑,放着血淋淋的水牛头、骷髅头骨,狼的眼睛像鬼火一样在周边游动,还有人戴着面具扮成恶魔跳出来,最后不怕黑,不怕吓,不怕鬼,不哭闹才算合格。一旦被选中,便离开父母家人,住进女神庙中,从此双脚不能碰到地面,做任何事都由专人背着,因为地面太过污秽,除每年九月的因陀罗节同公众见面外,其他时间深居庙宇,不得下楼,更不准走出庙门。每次的任期从进入女神庙开始,到婚嫁年龄,或是受伤流血为止,库玛丽将重新回归凡人的生活。 节日的第三天,人们为了目睹女神的尊容,纷纷涌上街头,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空前热闹。女神庙前,更是人头攒动。下午,女神庙前停着一大二小三辆木轮车,大车是女神的专用车,装饰豪华,两辆小车是陪同车。不少人上前抚摸,有人想登上去被阻止了。当女神由一名僧侣抱着从庙里出来,另一名僧侣双手撑着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为女神遮挡阳光。女神身穿绸缎衣服,脖上挂着一串串宝石项链,手上戴着玉镯,头发梳成鸡冠形,上面插满了五光十色的饰物。围观的人们见女神出了庙门,纷纷跪在地上,顶礼膜拜,口里念着祝福的咒语。而女神的表情严肃,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向她跪拜的人。女神坐定后,一名僧侣牵过一只活羊,在女神的车前宰杀,一是为女神送行,二是向女神保证,谁敢拦车,定叫它像活羊一样的下场。随后,十余名僧侣用绳索拉着三辆木轮车,缓缓向王宫走去。街边有不少人倚窗观看,我看见一个非常可爱的尼泊尔女孩,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眼睫,坐在窗台上,不停地向下撒着花瓣 在通往王宫的道路两旁,身穿古式服装的士兵持枪警卫,还有骑警往来巡视。女神车到达王宫时,乐队高奏迎宾曲,国王、王后、大臣、使节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王宫前的广场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国王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向女神行礼致敬,并将一枚金币赠给女神,感谢女神授予他的治国权力。女神离开王宫后,沿大街接受市民叩拜。女神车后面,艺人们载歌载舞,表演一个又一个节目。傍晚,杜巴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载歌载舞,舞者戴着面具,扮成各种神灵,男神都是赤着双脚。广场一隅的拜拉弗神像,平时是用木窗遮挡住的,只有在因陀罗节时才打开,神像口中会流出米酒,可以免费畅饮,许多人自带碗来,一碗接一碗地喝。更多人是用嘴接着喝,也有人带来了塑料桶。我本想也尝一下米酒,被挤进挤出了好几回也没喝到,只好作罢。女神节里,女神要连续三天乘车出游,同公众见面,人们几近癫狂,广场上立有禁止随地小便的告示牌,垃圾遍地,其后三天,人们或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尽情欢度节日。 女神到了十五六岁,便要退位,退位时可以得到一大笔钱,从而结束女神的使命,再另选女神。女神在位时,神权显赫,人人敬畏,一旦出嫁,便权力尽失,处于另一番境地。伺候丈夫、生儿育女、缝洗浆补、耕田锄地,同一个普通妇女并无异样。在尼泊尔还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同女神结婚会遭不幸,因此很多女神退位后,孑然一人,孤独度日,了却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