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历次战争中,正是在消灭敌军防空力量后,通过大量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敌军的地面装甲力量。
从而让己方的装甲部队一路如砍瓜切菜一样挺进,几乎遇不上什么正面抵抗。
我军则也研发了“雷石”系列滑翔制导炸弹和“天雷”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并广泛列装空军部队。
从这次战争的表现上来看,我国空军实际上早已在战术打击能力方面超越俄罗斯空军。
而敌我识别能力的缺乏,则另有他因。
在通常情况下,陆军的地面装甲部队是难以全部安装敌我识别应答机的。
因此空军在进行对地打击时,也就往往需要飞行员目视确认目标。
恰好在俄乌战争中,双方装备均继承、改进自“苏联制造”,这也就让空中力量难以判断地面上的到底是敌军还是我军。
美军和我军是怎样处理这种问题的呢?
答案很简单,每个陆军营级别单位指挥部都由空军派出一个协调员,这名协调员往往是落选飞行员或受过专门培训的,因而也懂得全套空军作战知识。
空军协调员在作战时会为己方空军飞行员汇报打击坐标等信息,甚至直接初步规划打击航线。
而如果没有这名协调员的存在,飞行员就只能依靠陆军士兵呼叫支援时提供的地标建筑、地形特征来确认打击目标,也就非常容易发生误击。
而对于当下的俄军来说,军费严重不足,空军自己人手恐怕都不够,自然也就无法为规模庞大的陆军提供负责空地协同管制的协调员。
这也就导致俄军可能是真的因为缺乏敌我识别能力,而不敢大量派出空军清理敌军装甲部队。
这也警示我们,无论如何,一定都不能松懈空军的建设。
且一定要多组织多兵种联合演习,培养空军与陆军间的默契,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留血”!
在此次战争中,还有一种装备展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无人机,至关重要
早在2016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的无人机部队就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而此次的俄乌冲突中 ,乌军一方的查打一体无人机,也获得了几个醒目的战果。
在昨天的战斗中,乌克兰使用阿塞拜疆同款的TB-2无人机,成功打击了俄军一辆后勤卡车,以及一辆正在部署过程中的“山毛榉”防空导弹。
不过与纳卡冲突不同的是,俄军的防空能力并不是亚美尼亚可以比拟的,因此大部分的乌军无人机实际上都被俄军击毁了,只有少部分能够侥幸偷袭得手。
但这种没有驾驶员且成本低廉的无人机,即使在敌军的防空拦截下只能做到“多换一”,真的会亏本么?
恐怕不见得。
这同时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俄军的无人机在哪里?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却几乎没有传出俄罗斯无人机作战的消息。
本来在乌军防空系统被俄军大量摧毁的情况下,俄罗斯无人机会比TB-2更容易获得战果。
并且俄军如果能够大量使用无人机,在陆军行军纵队侧翼进行持续警戒,很大程度上也能避免遭到乌军偷袭。
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俄军的无人机严重缺位,这也是俄军此次作战的失误之一。
但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我军最擅长的。 我军不仅仅自己大量装备无人机,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无人机出口国。
乌军和阿塞拜疆军队使用的TB-2无人机,技术水平仅相当于我国已经淘汰的“彩虹-3”无人机。
目前就连我国专供出口的查打一体无人机,也已经变成了更为先进的“翼龙-2”、“彩虹-5”等等,他们都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了数不胜数的战果,广受海外用户好评。
而我军则自己装备的,则是更为先进的“攻击-2”查打一体无人机,甚至还有“无侦-7”这种类似美军“全球鹰”的高空侦察机,以及科幻感十足的“无侦-8”高超音速无人机、“攻击-11”飞翼隐身无人机等等。
这些无人机的服役,帮助我军无人机部队站稳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地位。加微信amz973,看更多内幕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