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益民山川知青 于 2022-9-12 18:39 编辑
活动中,桂林《知青记忆》馆主李益民介绍说:馆藏文物收集整理,及回复各种提问,我一般都按“时间,地域,阶层”这六个字办理。 1. 时间: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1969年,结束于1979年,前前后后大约有10多年的时间,在人类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甚至是可以略微不计。但是,在知青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经历中,大部分人这种记忆十分深刻,有的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知青记忆》馆藏文物收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太早或过晚都没收集收藏价值。 2.地域:知青文化文物南北地域差异很大。同为知青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到城市边缘农村插队,与到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边远农村,到北大荒边彊,到生产建设兵团边境插队的知青人生体验,是有差异的。 3. 阶层:知青群体人数众多,无论是浮出水面的还是仍然在水中的,不同 阶层知青人生体验差异很大,有知青无悔的,也有苦不堪言的!都是可以理解的,并没有影响我们彼此互相联系的知青情结。 桂林《知青记忆馆》中"文化薰陶"回味艰难困苦的知青插队岁月,接受再教育深入骨髓农耕文化薰陶的切身经历、“时来运转”、“油灯下苦读”、"雄鹰展翅"说出一个知青自己的奋争、发展、变化和自己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的真实故事……。 展馆 场地所限,只有部分 知青文物及有代表性传统农器具为实物,其余大多数为请求名家制作,并由此衍生的创新创意微缩或按照适当比例扩大的农耕文化工艺类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