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道营胡同在明朝是武德卫驻地。武德卫比上十二卫的成型还要早,明朝还没实现一统天下时就有了。在朱元璋大败劲敌陈友谅、自称吴王的时期,设置侍卫上直亲军伴随左右、保护自己的安全。侍卫上直亲军共设十七卫,其中第一个就是武德卫,其他十六个是龙骧卫、豹韬卫、飞熊卫、威武卫、广武卫、兴武卫、英武卫、鹰扬卫、骁骑卫、神武卫、雄武卫、凤翔卫、天策卫、振武卫、宣武卫、羽林卫。明朝定鼎之后,沿袭了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到洪武十六年,上十二卫正式定型: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此时武德卫已经不在其中。
朱棣迁都北京后,不但在皇城内外设亲军把守,内城九门附近也有守卫的军士,此时的武德卫不再是皇帝直辖亲军卫,而是镇守安定门部队。到了清朝,八旗占据内城,武德卫驻地属于镶黄旗。此时,卫所制度已经取消,叫营的开始多起来,于是此地被称为武德卫营;此称就已属于讹传,清朝的军营列表中没有武德卫营,于是后来又进一步讹传为“五道”营。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入,改称五道营胡同。如今的北京是个国际化大都市,大街上看到外国人早已不像几十年前那么稀奇。而在五道营儿胡同里外国人更多,有悠闲逛街的,也有来此消费的,某些店铺里也能看到“洋服务员”,这是因为五道营胡同里有不少外国人开的店。
改革开放以后,更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来到中国、来到北京,甚至有些人留下来、长期生活在北京。其中一些人开始在北京创业,他们喜欢北京的胡同文化,看准了五道营儿的地理位置,开始了“老北京胡同特色产业”。老外们身在异乡,也爱扎堆儿,逐渐的,五道营里的外资店铺越来越多。同时,这里离南锣鼓巷和鼓楼两个商业区都不远,这俩地方的老板也看准了商机,纷纷到五道营开设分店或新店。此举让原本普通的五道营胡同逐渐成了新商业街。然而五道营并不以热闹拥挤著称,来来往往的人往往并不多;而那些店铺的装修与经营项目也大多充满了个性与创意,让老胡同的市井气息与新潮时尚完美融合,被誉为北京最小资的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