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5-5-4 16:26 编辑
踏行一片赤土 那是一片赤土,在17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五百里雄伟井冈,千里苍茫赣水,到处都留下了革命先辈们战斗的足迹:革命胜地、伟人旧居;黄花战地、烈士遗物;英雄冢墓、纪念碑亭……它们见证着那永远不朽的红色历史,诉说着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我们奔波几千里走进这片历史积淀厚重的土地,领略她昔日的风采。 这里有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安源。毛泽东带着火种来到安源,少奇同志浑身是胆斗敌顽;这里有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前敌委书记周恩来,起义军总指挥贺龙,朱德智擒敌军官,叶挺铸铁军十年鏖战;这里有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朱毛”会师败军阀,(打败江西两只“羊”),黄洋界上炮声隆,八角楼的灯光照前程,朱德扁担留后人;这里有光荣的赣东北,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革命宣传家黄道,还有震撼人心的红军岩。 此次我们专程攀登瞻仰了红军岩。 从广丰县城到红军岩一路都是水泥公路,汽车行驶个把小时。原以为来得人挺少,一到山脚下才发现人群接连不断。我们的主人对这里很熟,把车径直开到了红军岩下。是因为车行得快了点儿,也是是因为急于想看到,已届花甲之年的我,面对着岩石上隽刻的“红军岩”,想起了幼时熟悉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悲壮就义场面,竟然还像年轻时一样激动起来,心脏咚咚地跳。我还没开始攀岩,后面的人群便陆续涌到我们前面。领队姜主任说:“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有人来参观。”导游讲了动人事迹。边听,边看,边想,一幅悲壮惨烈的图景展现在我的脑海:勇士跳崖处,早叫“七岩”,亦称“赤岩”,后因有红军勇士,舍身悲壮跳崖,泣鬼神,惊天地。1985年命名为“红军岩”。 铜钹山鬼斧神工,岩壁峻峭,山崖高耸。当年赣东北闹革命,广丰县是苏维埃政府和县委机关驻地。1932年农历二月初一清晨,500多名敌军分两路偷袭此地。苏区红军主力开赴闽北作战,仅留“赤警营”一个排的兵力,由周排长率领。面对敌军突然偷袭,周排长迅速占领高地。敌众我寡,弹药缺乏,机关和群众需要转移。红军战士临危不惧,“三招”对敌:砍下大量松毛须,把光坡铺了个严严实实;劈竹片,扎成一道道弹弓;备起“拉丝炮”,架起“松树炮”。激战一天,打退敌军数次疯狂进攻。敌人开始了进攻,战士们沉着应战,直到大部队转移完毕。周排长便下令“撤!”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岔路口:跟进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走另一条路,通向的是一绝路。怎么办?此刻,周排长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这里走”战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战士们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敌人紧紧咬住不放。战士们凭据险要地形,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敌人发现他们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面对拥上来的敌人,周排长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为了苏维埃政权,为了革命,宁死不降!”勇士们从容走向赤岩悬崖!周排长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随后战士们也相继跳下悬崖。 红军战士悲壮之举,令敌人个个胆战心惊,红军三十多人,以寡敌众,数百顽军,无奈叹息。谁曾想,红军岩上血战急,以少胜多出奇迹!那一场场残酷战斗,令大地震撼,山河映血色;那一个个英雄壮举,令苍天落泪,江水饮悲泣。后有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跳山崖;先有铜钹山众勇士,不惧强敌跃深渊。狼牙山,在太行山脉,高耸巍峨;铜钹山,在广丰境内,崖高壁峭。 走出铜钹山,我在想,如果说铜钹山上我们仰视到红军战士的伟大,那么,铜钹山下平视到老区人民的普通和清廉。那里的人民没有因为是老区而得利,也没有因为出现的壮士而富有。他们依然勤劳耕种,简朴生活,延续着红军的传统,尊崇着领袖的教导,继续着“秫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我们看到了那里的人民穿着旧衫草鞋,住着多年的土房草房,他们吃的是米饭上盖浇着蔬菜。这里曾是革命圣地,可他们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并无两样,有的还不如。 广丰出了个红军岩,这是上饶的骄傲,江西的骄傲,红军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没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好局面。要努力把老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富裕的生活。 走出铜钹山,再一次仔细环顾,红军岩巍峨屹立在青山绿水之间,这就是红军英烈英勇就义地方!在这里,清晨看日出,黄昏送夕阳,红军岩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山衬托起来,而无边森林像千万双手把红军岩举起来,像个巨人,托着红日,驱散迷雾,照亮祖国的山川大地。 永不忘却的铜钹山红军岩,矗立在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