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照老牛 于 2015-12-15 14:24 编辑
渔 趣(二)
炎陵县城西有一座风景迤逦的湘山,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林荫中耸立着七级浮屠,粉壁黛瓦飞檐翘垛的湘山古寺坐落其间。山下是碧绿如蓝的碧江与草坪河的交汇处,俗名“双江口”,清同治年编写的《酃县志》称此处是酃县八景之一,名曰“湘刹夹流”。清澈的碧江河面较宽,水流不急,渡口有一条木渡船,平时没有专人摆渡,行人过河自己撑船,如若船在对岸,就“哦喝——”叫一声,对岸只要有人听见,不论相识与否,都会自觉撑船过来方便来人,当然,这里也是我们少年时代玩船戏水摸鱼的好地方。 高一那年暑假,我们十来个高中同学被学校留下来管理全校的菜地,每天的事情就是把校园里近三十多亩菜地除草上肥。给蔬菜上肥必须避开灼热的阳光,上午十点钟左右我们收了工,直到下午四点钟才开工,中午那段时间,我们几个男生就跑到河里游泳、摸鱼。才发和禹仔是我们中间水性最好的,他们潜水可以长达四分钟。炎热的夏天,鱼儿都钻进石缝中避暑,双江口对岸是岩石结构,鱼儿都会在那里集中。我们来到渡口,在石滩上脱了衣服,撑着渡船到对岸下水,几个人潜入水下开始在石缝中摸鱼。潜水摸鱼可是有讲究的,有的石缝外窄内宽,手摸到鱼可不能抓,那样握着鱼的手会被石缝卡住,即便此时松手放开鱼,抓惊了的鱼会拼命往外钻,手还是卡在里面出不来,这人非淹死不可,只能用手指去拨鱼,待鱼钻出石缝方可抓。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潜下去,伸手在一个石缝中刚摸到一条鱼,正准备把它抓出来,手掌却像触电一样又麻又痛,赶紧松开,浮出水面一看,右手掌心出血了。啊!这是一条鳜鱼,鱼背鳍一排刺像钢针一样,又尖又硬,我的手掌像被锋利的刀子割了一下,出现一道寸把长的血口子,倒霉!刚开始就负伤了。 我沮丧的忍着痛,撑着渡船回到浅石滩上休息。另外几个同学在水中可比我灵活了,他们一会儿潜下去,一会儿又浮起来,一手举起抓着的鱼,踩着水过来,把鱼往我身边一扔,又游向对岸,吸口气又潜了下去,我在岸上忙着把活蹦乱跳的鱼捡到筐子里,来来回回跑个不停,快活得忘记了手痛。就在我忙着捡鱼的时候,我发现才发没到对岸去,他不停地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往石滩上一块又一块的大扁石上砸下去,然后弯腰翻开那块大扁石,咦!竟然从石头下捡起了一条鱼。我赶忙跑过去,才发用同样的方法又捉了一条鱼。原来,当浅摊上的河水被高温加热后,小鱼都会钻到较大的石块下面避暑,而大石块受到强力撞击,躲在里面的小鱼就被震晕了。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捉鱼的方法,也搬起一块石头去砸,翻开大石块一看,哈哈!浑浊的水面浮起一条白肚皮朝上的鱼。这种鱼没有石缝中摸的鱼大,都是两寸左右长,浑身金黄色,身子、嘴巴扁扁的。才发告诉我,这种鱼长不大,叫“码石牯”,因为浑身黄色,又叫“黄阿哥”,炖汤很鲜的。我和才发把浅石滩上的所有大石块砸了个遍,捉了小半筐“黄阿哥”,也就一个小时的工夫,连同摸来的大鱼,我们兴奋地提着一筐鲜鱼回去了。晚餐美美的吃了一盆鱼汤和一大碗青椒炒鱼,河里自然生长的鱼味道就是不一样,那鱼肉细嫩滑溜,那鱼汤泡饭,口感好极了,一大钵饭不知咋回事很快就吃完了。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砂锅里”,说的是北大荒的富饶情景。“野鸡飞进砂锅里”我没见过,但鱼儿跳进兜网里可是我亲眼所见。记得七十年代末,我和县人武部新闻干事何雄华到江口大队去采访民兵老英雄钟永泰,这里离县城十公里,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客家人居多,他们心地善良,热情好客。不巧的是,那天我们来到钟家,虽然大门敞开,屋里却空无一人。就在我与何干事房前屋后找人的时候,大队秘书来了,“钟书记(老赤卫队员钟永泰任大队支书)不在家,到对河去了,要下午才能回来,上我家去吧,中饭就在我家吃。”都是熟人了,我们也不推辞,跟着秘书大哥来到他家。正在半山腰收拾庄稼的大嫂一见家里来客了,赶紧回到家里,把花生、葵花籽、馓子端上桌招待我们喝茶,接着又忙活着去鸡舍捉鸡,我和何干事赶紧拦住,那年头,鸡可是农家换取煤油食盐日用品的小银行,干部下乡都不会同意杀鸡吃。就在我们拦住执意要杀鸡的时候,秘书大哥说:“你们难得来,总得有点荤菜招待你们,我去弄碗荤菜来。”我见他随即拿起鱼篓和小兜网要走,又赶忙拦住,“鱼塘里的鱼正是长的时候,捞了也可惜。”秘书大哥笑道:“不是去鱼塘。”我一听,心中纳闷起来,难道他要下河捕鱼,可没有大甩网能捉到鱼吗?再说,马上就要吃中饭,来得及吗?秘书大哥见我满脸狐疑的样子,神秘地笑笑,出门就走。不行!我得跟着去看看。 我和秘书大哥下了山,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走了两百米左右,来到江口电站的拦河坝边。拦河坝有十多米长,三米来高,因地形选得很好,对面山头不高,山岔口下面又是另一条小河,两河之间落差很大,电站就设计建在对面山下,拦河坝既是电站的水头又是蓄水前池,省去了修建引水渠的费用。坝里蓄满了清澈的河水,形成一个平静的大湖,蓝幽幽的湖面像硕大的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红花的靓影,一群白鹅在湖里悠闲自得地轻摇红掌,拨动清波,偶尔头顶红冠的雄鹅仰头高歌一声,雌鹅们便赶紧游过来与雄鹅亲热地厮鬓摩萨……。就在我驻足凝神欣赏这山中“天鹅湖”的美景,惊叹设计人员聪明智慧的时候,秘书大哥在前面招呼我沿堤坝的“石踏步”(每隔两尺有一水泥方墩)过河,现在不是丰水季节,只有薄薄一层的河水漫过坝堤汨汨流向下游,堤下是一片石滩,唯有河中心地带有一线浅浅的流水,那里显然不可能有鱼可捞。难道秘书大哥想到湖中去?可小兜网在深水中捞鱼无异是手枪打坦克——排不上用场,啊!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紧跟他来到对岸。 河堤靠岸一端有一豁口,一米来宽,连接豁口的是一道坡度不大的斜槽,这是丰水时期排洪用的溢洪道。我们来到堤下的沙石滩上,这里有一条洪水冲击形成的小溪,溪水不深,清澈见底,一拨又一拨的鱼儿在小溪里溯流而上,沿着斜槽向上游猛冲,跳过河堤跃入湖中。这是何等壮观的一幕啊!鱼儿在斜槽内奋力甩动尾巴,扭动身躯,艰难费劲地往上直冲,弱鱼冲到半腰体力不支被水流卷下来,接着又往上冲,往返几次后终于筋疲力尽,滑下槽底小水潭里靠边休息。马上又有第二拨、第三拨鱼游过来,继续沿斜槽向上冲……。每一拨鱼多者三十少者二十,相隔三四分钟,冲不上去的又靠边休息。秘书大哥不慌不忙地在小石潭边支起小兜网,接住滑下来的“倒霉蛋”装进鱼篓里。我见他都是在每拨鱼来时不捞,只在全部往上冲后才在下面支网,每次都有五六条跳进他的兜网,就问:“为什么只捞那些冲不上的?”他告诉我:这些鱼都是到湖里去产卵的,每一拨鱼领头的都是非常健壮经验丰富的雌鱼,后面跟着的是那些没做过妈妈的雌鱼,还有少量的公鱼。“那么为什么由雌鱼领头,公鱼不领头?”我问。他很风趣地说“你什么时候见过男女青年恋爱,女的去追男的?”真有意思。不到半个小时,我们提着满满一鱼篓的鱼往回走了。忽然,我觉得他这样捉鱼很费事,把网支在上面,让所有的鱼都往网里跳不行吗,秘书大哥说那样不好,还得留下子孙后代吃的鱼,我们这里如果不是来客,家里又没有现成的荤菜,一般不会在这种时候来捉鱼的。没力气冲上去的鱼虽然也会在下游生崽,但那些都是拿五分工分一天的“半劳力”。……嘿嘿,鱼儿也有“半劳力”,我会心的笑了。 幽默诙谐的秘书大哥,你在那个时候就具备深刻的环保意识,当年工程技术人员就是采纳了你的意见,设计了这条生命之道,让鱼儿上水繁殖。 挚着顽强的鱼儿们,为了延续生命,为了你们的爱情,不畏艰难,毫不怯懦地在激流中拼搏,义无反顾地冲向你们的光辉顶点。我想,其他动物何尝不是如此呢? 啊!神奇的自然界,人类的家园,惟愿青山永驻,绿水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