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穆小芒 于 2017-3-26 17:58 编辑
“耙子”连长 耙子连长姓朱,名字吗,现在都兴隐私,于是只好叫某某了。管其叫朱某某的人有限,知道的也在不大个范围,但要提起12连(打渔队)“老朱耙子”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全团闻名,就是在“钢”字头的三师地面上,也是赫赫有名。老朱还有个称呼“朱总”,知道和叫的人则很少,范围仅限我们梁口几个知青。
“耙子”称呼的来历 老朱是老铁道兵,军衔上尉,是12连里最高衔的军官,职务:渔业副连长。12连辖宝清河、七里沁河、挠力河(是宝清河和七里沁河汇合后的名称),180里长水段。水面可就不好说了,春季涨水季节,水冒出河床,站在岸上望去是一片汪洋,能淹了饶河、宝清、富锦三个县的地盘,不敢说水淹到哪儿那儿就是我们的地盘儿。 水大也好,水小也好,跟耙子的名字都无关,是河里丰富的鱼获造就了“耙子”的名望。形容北大荒富庶的嗑儿:“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砂锅里。”野鸡飞进锅里的事儿没见过,不敢妄言,但棒打獐子、瓢舀鱼都见识过。特别是瓢舀鱼,我就是用手,跟笊篱到锅里捞饺子似的,从河里把鱼捞进船舱。挠力河的鱼产太富庶了。 还有打冬网的鱼窝子(即冬天鱼群集聚的河段)起名为“三万二”、“一万八”,这可不是玩麻将,那是一网鱼的捕获量!12连在1968年生产建设兵团设置前归属黑龙江农垦局853农场5营,就叫打渔队。年产鱼几十万斤!挠力河的大鲫瓜子享誉牡丹江地区,甚至远达哈尔滨。“耙子”的称谓就是用秤秤着几十万斤鱼得来的。朱副连长掌控着这几十万斤鱼,过秤时斤是斤、两是两,不让秤,不给高秤。买鱼的说他像搂钱的钱耙子,久而久之“耙子”威名远扬。时间长了,加之岁数也大,成为“老耙子”。为了提高品牌度,更增加了冠名为“老朱耙子”是也。 虽然“耙子”之名流传甚广,但可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当面叫他。那些来买鱼的没过秤前都是一口一个“朱副连长”,等称好了,转过身才叫“哼,老耙子!”。连里的兵们当然更不会当面叫,也是背后才蹦出这三字儿。当面叫的人少之又少,是那些和他级别差不多,其他连的连长们。还有原来老5营的那些个营里的官儿,他们可没什么忌讳,张嘴就“耙子”。归兵团建制后,团级领导都是现役军人,即使知道,也不当面叫,可能碍着冒徽领章的缘故。 其实,朱连长为人很正直,公家的就是公家的,他那耙子把钱是搂进公家的账户里了。而那些叫他耙子的人,是希望多多少少从公家那里流进自己的口袋里些。所以这耙子的称呼,倒是叫出了老朱的人品。
“朱总”的诞生 “朱总”是我们这帮知青去了后晋升的。 首先得看看实力。12连打渔班拥有两艘“航母”(那是两只宽三米多,长十来米的大木船。捍桩、到驼腰子梁口拉鱼就靠它们了。单只载重量有5000斤左右)、一艘两栖重型“巡洋舰”(这是一艘用拖拉机发动机改装的铁壳驳船。之所以“两栖”,是在首航时,那位玩惯了换挡的拖拉机驾驶员,一猛子把船给开到岸上去了。后来还是我们这帮青年开的顺溜儿)、一艘宙斯盾“驱逐舰”(此舰有另一名称“马都路”,就是一具船用推进器。放哪条船上都可以用。马都路是俄语管这类操舟机的叫法。但没用多久就不“都路”了。太费汽油。归“宙斯盾”级是因为用完了,将那推进器卸下来,往库房一放,什么雷达都测不出来)、七八艘“护卫舰”(就是用两支划棹,平时下挂子、圈网的小船),“潜水艇”因为都沉水底下了,故数字一直保密。 凭着这么些“舰艇”,再加上我们梁口班七八条枪,十几个人。于是,我们自封为“挠力河联合舰队”。朱副连长不仅去了“副”字,更荣升“总司令”!简称“朱总”。我们也趁机弄个师长、旅长的干干。最小的官“舰长”、“政委”,一条下网船两个人,一人划船,一人下网,也就是说,一位舰长,一位政委,当然,两个职务可随时对调,不必惊动军委。 我们见到老朱,“啪”的一声,立正敬礼,“朱总司令!”他绷着个脸,回答到:“胡说八道!”但那嘴角可是往上翘的。可见,谁不想当官,谁不想当大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