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6-8-26 13:27 编辑
——读张翟西滨知青纪实文学《青痕》 □莫 伸 最初看到《青痕》,以为张翟西滨应当和我一样,属于“老三届”知青,后来翻开细读,才知道他出生于1958年,是小而又小的知青了。 在我的印象中,他这个年纪的知青,一般是极少写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或者回忆录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与1968年便上山下乡当知青的“老三届”相比,他们下乡插队晚了许多。我个人的感觉,由于陕西是内陆省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国有大型工矿企业都在这里扎根建设,因此陕西的插队知青下乡没多久就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招工,这使得上山下乡运动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持续了几年之后,很快就变得波澜不惊。这样一种放下去又招上来的局面,让大家产生出一种感觉:上山下乡只不过是正式参加工作前的一种锻炼,或者说是返回城市必经的一个轮回。有了这样一种心理,上山下乡之苦就减弱了很多,因为总有希望在前面支撑着。 人是需要希望的。有希望,就有追求的动力,就有幸福的感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翟西滨这一代知青与我们这些年纪大些的知青相比,插队落户的心理负担会小得多。这种心理上的轻松,相信或多或少会削弱他们置身农村、甘当农民的真实感受,而缺少了这样一种切肤的感受,写出鲜活的知青生活就有难度了。 令人惊讶在于,张翟西滨却不仅写出了知青的生活和当知青的感觉,而且写得十分生动。当我一篇又一篇地翻读他写下的文章时,我不断地赞叹:他真是不简单! 不简单在什么地方? 首先,他和同时代的知青相比,是个有心人。 张翟西滨下乡比我晚了将近8年。放在今天,8年时间过去,生活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无论乡村还是城镇面貌又会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8年间的变化是很微小的!当我翻看《青痕》时,我强烈的感觉是:那完全再现了当年我自己插队的农村生活。能够做到这样一种生动的还原,极不容易。它至少说明了一个人是多么用心地观察着生活、积累着生活、思索着生活。 我注意到,张翟西滨的知青生活不仅写得十分生动,也十分客观。比如开首第二篇《“羊娃”案件》,是写一位女知青黑夜走路时,被人拉住,欲行强暴,但是在女知青的拼命抵抗下,对方慌慌张张地逃跑了。后来根据种种线索,一个叫“羊娃”的人被抓起来了。再后来,“羊娃”被处了极刑——张翟西滨是用十分客观、十分理性的笔触来叙述这桩往事的,当我读这篇文章时,觉得不仅真实,而且传神。比如,对“羊娃”的审判竟不是由法律,而是由众人评判。要知道,当年的知青年纪尚小,而在“革命”激情的支配下,难免偏颇和冲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尽管“羊娃”企图奸污女知青是犯罪,但是否该判死刑,却大可商榷。短短一段往事,让我们有无尽的感慨和理性的思索。 再者,张翟西滨的文笔很简洁、很朴素,文章写得很真实。 估计一些人会不以为然。且不说文章的简洁和朴素,难道真实还是个问题吗?你把经历过的事情一五一十写出来不就很真实了吗?其实这是一种美丽的误解,真正写过文章的人会懂得,生活真实和文字真实之间还横亘着一道巨大的鸿沟。当你手中的笔不听话时,常常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自认为写的是真实的生活,但是别人一读,却完全不认可! 张翟西滨写的生活都不大,都很具体,也都写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氛围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也是写作的正路。他就用这样一种白描的手法,把丝丝缕缕的往事编织起来。当我挨着顺序读他的每一篇文章,从《票证年代》,到《黑灰蓝黄咏叹调》,再到《守望13株延安青松》和《吃大锅饭的日子》……那些从前年代的生活就鲜活而生动地再现在眼前了。不能说那些生活都是苦难,那里面也有着许多的希冀,许多的真情,许多的追求;但同时,那里面同样也有着许多非常的贫穷,非常的狂热,非常的愚昧和落后!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生活如流水,转眼就过去了四十年。四十年过去,人们已经置身于完全不同的生活氛围和物质环境中。回首往事,感觉如梦如幻。把当年经历的一切都真实地记录下来,在能够给下一代教育的方面,给他们以教育;在能够给下一代教训的方面,给他们以教训。或许,这就是这本书最有意义之处。 2016年 8月15日 (莫伸。当过插队知青,装卸工人,报社记者、铁路局文联副主席、西安电影制片厂编剧、导演、文学部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个人专著20部。长篇小说有《年华》、《尘缘》、《权力劫》等,长篇纪实文学有《闯荡东欧》、《大京九纪实》、《一号文件》等,另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小说曾获得各类奖项,如《窗口》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沉寂的五岔沟》获小说界优秀中篇小说奖,《尘缘》获啄木鸟优秀长篇小说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孟加拉文等数种外文。其中除《尘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中播出外,另有《生命在凝聚》、《挑战极限》等7部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创作的影视作品颇丰。电影有《支书和他的媳妇》、《城市中央》、《古路坝灯火》等,长篇电视连续剧有《东方潮》、《郭秀明》、《一起走过的日子》等。影视剧本先后获建国四十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奖、夏衍电影剧本奖、老舍剧本奖提名奖等。影视剧先后获得中宣部第八、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中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杯”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陕西省首届文艺创作大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