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穆小芒 于 2017-2-7 17:18 编辑
走后门当兵 这可是有条件的,用英文来说,就是:Condition apply. 最最重要的是,你得有后门。你可以不是什么直系子弟,但一定要沾边,我们那儿就有投奔准老丈人的佳话。 据说,那时,那个曾被喊过万岁的38军,就收留了数千后门兵。 走后门后来扩大到地方。只要你在那儿有关系,去了能收留你,就成了。后门之所以重要,因为不走前门,必须有个能正常渠道进不去的关口,这就是后门。再就是,当时每个人都是有档案的,这份档案要跟你一辈子。你有关系,可以不要从前那份儿,另外再给立个新的。就这么牛!
胜利大逃亡 好像是从78年开始,知青大规模返城。只要你能开出什么什么证明,就行。那边是闭着眼开,这边是闭着眼批。反正,你总得给领导一个理由,即使出了什么问题,也是你的,首长最多就是没有认真审查,属工作疏忽。领导日理完机,每天得签多少字儿,画多少圈儿。我们那会儿都特神往能圈阅点什么,可惜总没人理。但为了练好这一技能,我们就在玩牌的时候练,赢了的就往输了的脸上画圈。最先画的地方肯定是眼睛,两眼一画,就是国宝! 大撤退之前,知青在连里也不干活了,不是忙着跑证明,就是忙着锯板子。当时正兴起打家具之风,来时仅三五十公分的小箱子,走时都长个儿了,比棺材都大。那是按照一套家具48条腿的用量打的。 听说是云南知青罢工,到北京上访后,国务院派工作组去调查,数千知青“唰”的一下全跪下了,齐声高喊:“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回家!”声震云天。工作组惊呆了!最后又是“模糊方针”,尽量妥善安排确实有困难的知青回城云云。看这话说的,“尽量”,“确实有困难”。父母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回来,纷纷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由子女来顶替。上山下乡运动原意就在于解决从1966年到1968年累计了数年的就业问题,在十年之后如大潮撞上堤岸后,一泻千里,且又造就了一批新的失业群体。 有极少数的人留下,他们大多和当地人结婚了,不想再折腾了。还有一些知青,回城后,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情况并不理想,于是又返回农村。 佳木斯农垦总局医院有个神经病二科,里面全是知青,有数十人之多,也被称为“知青精神病科”。他们已经记不得自己的家和亲人了,但他们还记得锄地、割麦子、挖土方∙∙∙∙∙∙还有就是长眠黑土地的知青,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在那里已是孤零零的了。 有资料说,文革中上山下乡的全国知识青年共有1700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就这样又烈烈轰轰地结束了。如何认识此一运动,其历史和社会的意义,及对这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影响若何,现在和在将来相当一个时间都会是热门话题。我写下的故事则仅仅是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做个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