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徐学连 于 2018-9-24 18:35 编辑
知青情缘
日前我接到老同学、知青老战友士强同学的电话:告诉我失联了十几年的裘成同学联系上了,并计划13日出差杭州,(他今年虽然已经满65周岁,但仍工作在京城最高学府的知名教授)约我一同前去看望他。因为我们知道他过去的几十年中身体一直很不好,又远离故乡和同学们。虽然也在铁路工作可由于身体原因30多年来从未回过故乡。但他在同学们和知青战友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及人缘。以至于让我掀然同意一同前往,并即刻在网上购买了往返火车票。同时将这一消息通过微信传递给同学群.知青群并将带去同学及知青老友们深情的问候。
13日上午9时50分我乘坐的Z9次列车到达杭州站,裘成的爱人已驻足等候了近一小时,将我热情的迎至家中。他的家位于杭州火车站附近的凯旋路151号的金牛坊小区。裘成同学己翘首期盼的在门口等候着。老同学相见四目凝视、握手相拥,虽然几天前我们相互传递了近照,但此时我们面对面的站在一起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不予言表。岁月的年轮让我们青春不在,脸上的皱纹印刻着我们曾经历过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泡上了一杯清茶,开始谈起了我们相互关心的话题。同时也等候傍晚乘飞机赶来的士强同学。
我们是1966年上初中的同窗,又是1970年共同下乡当知青的好友。虽然经历了快半个世纪,但我们之间的友谊依然淳朴。特别是30多年来他一直多病缠身,经历了几次生死病危,但在老伴的精心护理下都转危为安,虽然由于过度使用激素类药物使其双股骨头坏死,造成双腿行走困难,丧失劳动能力,但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通过他的叙述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奇迹。特别是当他谈到退休前为了工作,己退休的老伴每天陪伴他推着轮椅去上下班,不离不弃的坚持了整整三年。同时所有的家务、里里外外、照顾孩子都落在他老伴一人身上。正是贤妻的吃苦耐劳让他鼓足了生活的勇气,老伴不仅是他的拐棍,更是他的精神之柱。这对夫妻真情让我为之感动。
聊天更多的话题当然是同学间和我们知青间的往事。当我通过手机视频与千里之外的老同学,知青老友与他联线见面时,分别40多年的时光隧道让他们久别重逢。他仔细的端详着每个己逝去青春年华的面容,揣摩着当年记忆中熟悉的声音,在我的提示下,辨认着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激动的表情在他脸上绽放,洋溢着浓郁的欢快感,爽朗的笑声让他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的状态。久别的同学情、知青情此时驱除了他所有的寂寞。他老伴说多少年没有见过他是如此的开心快乐。
聊天的时间不经意间到了晚上六点多,此时士强同学带领着22名博士后刚下飞机,与浙大校方简单按排后,即刻赶来看望裘成同学。因为几十年来知青情缘已深深的扎根于心中,并不因为学历、工作和职位的差距而淡化我们之间的友谊。晚饭是在家中团聚的。尽管裘成同学因病从不饮酒,但在这难得的同学、知青老友的团聚中,也高兴的畅饮了葡萄酒,并即兴唱起了在知青农场宣传队常唱的“样板戏”李玉和、杨子荣的精彩片段。圆润的京腔韵味不减当年啊。席间士强更多的话题是嘱咐老同学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保重健康,今后多与同学们、知青老友们多沟通多交流,快乐的与老伴过好每一天。是啊,这次团聚,裘成同学感概良多,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应用,让他能与老同学,知青老友能面对面的交流(他因病从未使用过手机),打破了他封闭的内心世界,仿佛变了一个人,心灵打开了一扇窗,舜间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是那么滋润心田。原来信息时代能把人与人交往会发挥的这样便捷极致。他急切让老伴抓紧给他配备智能手机,尽快加入同学群与知青群。我想他即将成为我们群中一员,那时他日常生活将不再寂寞,有知心的同学们,有共同奉献青春知青老友的相伴,他的情感世界将会充满阳光。
我们这次老友的相聚,虽然士强同学因工作关系仅仅只有2个半小时,我与裘成同学长谈交流了一天半,分别时的真是难舍难分。因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同学情与知青情结没有因为地域相隔遥远而阻塞,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淡莫,更没有因为学历、工作、职位的巨大差距而发生变化,纯真的同学与知青情缘让我们友谊长存。
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在守候,有一种朋友不惊不扰却一直在陪同,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太多,孤单时有人陪,无助时有人帮,落泪时有人知,于心灵是一种温暖与感动。这就是我们专程看望裘成同学的目的。裘成同学通过我们的看望,让他深知虽然他三十多年远离了故乡,远离了同学和知青战友们,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裘成同学。因为他为人诚恳、说话认真、做事用心,心地善良。得到是同学和知青战友们的高度认可。
最后衷心的祝愿裘成同学在夕阳的岁月中,生活充满希望,心情充满阳光,健康充满信心,联系充满激情。让我们的同学与知青情缘永盛不衰!
联 想 发表于2017年12月23日午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