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丝路老翁 于 2020-4-3 14:26 编辑
珠光帆影中流淌的乡韵、乡情和乡愁 ——编导心语 本土原创大型音画艺术舞台情景剧《珠光帆影》,作为2019年北海南珠节专场晚会,于12月6日在合浦县还珠戏院首演。这次首演,聚集了获得北京市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梦想中国全国歌手大赛民族一等奖的中央民族乐团高音歌唱家王新燕;北京军区空军民族歌手,2008年全军战士文艺奖比赛全军一等奖,2011年央视全军我爱唱军歌赛年终总冠军的宋允国;原海政文工团男声歌唱家王波;中国国家话剧院影视部原副主任,文化部人才库艺术语言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评审导师张长水等同台表演。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欧凯明还专门为《珠光帆影》创作了《乡情心曲》,并录制了演唱视频作为晚会的尾声。 著名作曲家,大型交响乐《邕江纪事》作曲钟声为《珠光帆影》作曲并担任音乐总监;国家一级演员、《碧海丝路》艺术总监宋亚平;中央电视台美术指导、《沧海丝路》美术总指导张鹏;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志》编导朱琳等应邀担任顾问。 《珠光帆影》的编导团队,参与过六场粤剧《珠还合浦》的改编、恢复演出,合浦采珠节文艺活动的实施。全程参与策划实施、完成了四十三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千古南流海丝路》、抗战纪实电视片《热血烽烟》(上下)、十集电视专题片《北海客家土围楼》、八集电视专题片《南珠春秋》的编导、拍摄、制作。为《珠光帆影》的多元化艺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珠光帆影》首演获得了完满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众口一致的将之赞誉为合浦的“春晚”。参加演出的艺术家们更是高度评价《珠光帆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精彩的本土文化元素,准确的艺术表现手法,鲜明的舞台形象设计,不可复制的剧情结构。 现场的观众更是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久别的乡愁情怀,由此掀开了南珠古郡民俗文化风情穿越时空的悠长记忆。 十余家专业影视媒体参与了首演的全场拍摄纪录,合浦县融媒体中心进行了现场直播,首演点击量超过36000人次。北海电视台作了新闻专题报道。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城乡经济网、中国城乡发展网、中国文化网、中国周刊网、中国新闻观察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华声晨报网、重庆晨报网、广西报道网、网易、新郎、腾讯、搜狐、优酷、广西论坛、东方资讯、快资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以及北海日报、北海晚报、北海电视台、北海新闻网、红豆社区、八桂论坛、山东淄博商务网等五十多家媒体平台先后作了推介报道。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将《珠光帆影》纳入该台2020年春晚节目播出序列,编辑成时长50分钟的贺岁片,于2月1日(正月初八)至2月8日(元宵节)在该台的《中国大舞台》栏目及国际旅游、汉语文化、国际教育、国际健康等四个频道面向世界48亿观众连续播放十三次,由此开创了北海贺岁片登上国际电视台播放的先例。 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摄制组观看了《珠光帆影》首演后,被其中的合浦廉州方言山歌演唱的《珠还合浦赞孟尝》所吸引,将这个节目编入《记住乡愁》第六季第三十七集《合浦古城——廉城廉风 业兴民安》中播出。 《珠光帆影》是以展示合浦作为秦汉名邦,南珠古郡,海上丝路始发港第一郡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地理人文景观和时代精神风尚为主题而创作的音画艺术舞台情景剧。 《珠光帆影》通过音乐、影视、歌舞、戏剧、诗歌、书画等艺术表现手法以及经典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设置,将最具合浦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的三大板块——南珠文化、海上丝路始发港文化,岭南汉文化融合在一起,以精美的舞台情景空间为表演平台,以绚丽多彩的舞台画面构成画卷长廊式的艺术视觉效果,展示了合浦海上丝路始发港“一江通中原,一珠聚商贸,一港连四海”的历史风貌。让人们在多元艺术效果的熏陶中,深切真实的感受到合浦海上丝路始发港南珠文化的永恒魅力。而其中蕴含的绵绵乡情,悠悠乡韵和浓浓的乡愁,并由此积淀的厚重的南珠文化情怀,正是创作的动力所在。 1959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合浦创作了神话粤剧《珠还合浦》,并在湛江地区文艺会演和国庆十周年庆典晚会上演出以来,走过了整整六十年。期间,几经停演。1991年,北海市举办首届国际珍珠节,1992年,合浦举办采珠节,粤剧《珠还合浦》均被指定为献演节目,因此得以再度改编演出,这是《珠还合浦》的第十二次改编演出。此后被中国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保留剧目,选调进京参加全国戏剧汇演,被誉为“中国名剧”,由此成为南珠文化的经典之作,见证了珠乡人民在对南珠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的不懈努力。 2019年,粤剧《珠还合浦》首演六十周年,又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之际,北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2月4——6日举办南珠节。盛世盛事盛典的喜庆,催生了六幕四场本土原创音画艺术舞台情景剧《珠光帆影》,这是南珠文化从粤剧《珠还合浦》到采珠节以来一个甲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的又一次探索、升华。这也是作者献给南珠文化园地的一瓣心馨。因此,这种厚重的南珠文化情怀,自始至终都体现在《珠光帆影》的篇章情景结构和艺术表演形态之中。 《珠光帆影》音乐架构庞大,有主题歌组曲六首:《南流江畅想曲》、《南珠之歌》、《珠还合浦》、《珠光帆影》、《媚川瑞彩》、《乡情心曲》。有八首合浦方言民歌,其中有廉州方言的撑船调、耍花楼、采菱调、石榴花、西江月;客家方言的《金牡丹》、《廉山谣》;疍家咸水歌《迎新娘》。有十三首伴奏乐曲和合浦山歌组曲民乐合奏《始发港情思》。还有《月光光》等四首客家童谣、《点指窝窝》等四首廉州方言童谣和客家快板、廉州方言民谣等。 特别是民乐合奏《始发港情思》,以合浦方言山歌调《耍花楼》为主曲调,融合了合浦方言山歌中的《老杨公·撑船调》、《采菱调》、《石榴花调》等山歌调的旋律而编曲配乐的本土原创民乐演奏曲。通过高胡、二胡、笛子、簘、锁吶、扬琴、大提琴等八架头传统乐器的演奏,以原生态的合浦山歌音乐元素为语言,倾诉式地展示了珠光帆影中疍家耕海,舟子弄潮,渔歌唱晚,落霞掠岸的海上丝路始发港风情。 这些丰富多爱彩的原生态的民间文艺形式,首次以舞台表演的艺术形象,通过《珠光帆影》完整地演绎了合浦“俗有四民”的民俗风情形态,飘溢着浓浓的乡土情韵与风味,构成了一幅海上丝路始发港的民俗风情画卷。 因此,《珠光帆影的舞台上,就有了老杨公撑船调演唱的《珠还合浦赞孟尝》,这是第一次用廉州方言在舞台上表现珠还合浦廉政文化题材。 于是就有了赶着牛车,推着鸡公车,带着猪鸡狗鸭鹅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唱着客家方言民歌《廉山谣》,诉说着千年迁徙,万里流离的乡愁;有了表现民间爱情传奇的公馆客家木鱼《金牡丹》。 于是就有了合浦民歌《耍花楼·水儿谣》中,生动地展示合浦海上丝路始发港的繁荣景象;有了《采菱调.送哥谣》中,表达的海上丝路始发港的岁月和声。 于是就有了《撑船调·采珠谣》演绎的民间爱情,廉州山歌《西江月》展示的廉州婚嫁迎亲情景,有了疍家咸水歌《接新娘》中的婉约期待。 于是更有了从《珠光帆影》中惊艳走来的,独具韵味“廉州珠娘”,“珠池媚娘”。 “廉州珠娘”、“珠池媚娘”的描述,见之于提出“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论断的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一书。屈大均为了考察南珠和珠市的情况,曾经到合浦珠池和廉州珠市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获取了大量的关于南珠的第一手资料,在书中里留下了珍贵的原始记述。他在书中多有廉州女子采珠及日常生活情景的记述,其中是这样描述廉州珠娘的: 岂意珠官郡,珠娘艳色多。褰裙临水汲,跣足踏花过。 钱辩开元字,筝调合浦歌。酒浆频献客,甘蔗有霜和。 “褰裙临水汲,跣足踏花过”,明清之际廉州女子勤劳而又阿娜多姿的形象,在这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西门江边的廉州古城外,倚江岸而建的珠市铺户,勤劳的廉州珠娘们忙完了珠市的经营事项,又要忙着操持家务,她们相约到西门江边洗菜浣衣之后,挑水回家准备做晚饭。为了避免被江水弄湿了衣履,她们用手小心翼翼的的牵起裙尾,脱下鞋子赤足走过长满野花的江岸幽径,进入珠市铺户间的担水巷,在夕阳和风中留下了一长串绰身影。 屈大均还在诗歌精彩地记述了廉州珠池媚娘的神韵风采: 珠市西头近接城,客餐珠肉当琼英。 廉州个个珠娘媚,祗为珠池水色清。 廉州珠娘、珠池媚娘的形象就这样定格在《珠光帆影》舞台上,观众们从脚踏花山屐,婀娜起舞的廉州珠娘们优雅古朴的风姿中,从珠池媚娘赶海采珠的娇健身影中,感受到穿越时空的舞台艺术魅力。 正是这一个个光彩亮丽,鲜艳夺目的艺术形象,在《珠光帆影》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南珠古郡浓浓的乡土情韵,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倾诉抒发着绵绵乡情,悠悠乡韵和浓浓乡愁,为珠乡文化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时代符号。正是因为具备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元素的艺术感染力,《珠光帆影》因此也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效应和旺盛的生命力。 “汉武立郡开珠市,丝绸来,水路开,下南洋,过西洋。船行合浦始发,海角潮涌千帆,南流商旅忙。浑圆如脂的珍珠,细柔似雪的丝绸,在螺号声中流淌,珠光帆影丝路长。 珠光帆影丝路长,伏波帆,孟尝船,东坡舟,竞风流。带来中原文明,传播珠韵风采,海丝路上商贸畅。琉璃杯斟汉宫酒,铜凤灯照珍珠衫,南珠故郡的神韵,灯影桨声里回荡。”(主题歌歌词) 愿《珠光帆影》的韵律融入时代的长河中,纵情地鸣奏着南流江畅想曲,在时代的舞台上传诵南珠之歌的风雅,传播珠还合浦的神韵,随着海上丝路的珠光帆影去展示南珠古郡的媚川瑞彩,抒发海上丝路始发港的乡情心曲。 愿南珠文化之树枝繁叶茂,花开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