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种田与起圈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22:32: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种田与起圈

刘勇

一、“王寨农场”我们插队锻炼的地方
王寨大队当年为了便于对知青的管理和照顾,把我们插队知青大多数分到大队农场,朱惠琴在大队林场,姚杰在大队农机站开拖拉机,刘炯在大队铁匠房学做农具。邢惠琴、张娅红在大队学校任教师,张永霞在豆腐坊。相比其他大队,王寨知青的确各方面条件要好的多。
王寨大队农场位于平凉东部川区中段,有良田六十亩,王寨农场是平凉科委下设在平凉川区的一个试验农场。主要是推广科学种田和农业科学管理、试验,培育农作物的优良品种。经实验后向大田推广能适应本地土壤并增收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
农场场长朱发是平凉农科所培养出来的农民技术员,从事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有着丰富的育种经验。在他的领导下,把知青们分为若干个课题小组。
有王晓荣负责的玉米试验培育组,有姚淑平负责的小麦良种的培育和试验。还有由付场长负责的病虫害预报。我当时被厂长指定为负责肥料试验,有化肥、农家有机肥、腐植肥、菌肥、磷肥对比试验。记得在小麦刚开始扬花时,在场长的指导下,小麦组组长带领大家对小麦新品种进行授粉杂交,套袋,挂牌,并对作过的每株小麦每天要有生长记录,例如:株高、叶数、叶长、叶宽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不能有半点马虎。尤其是由王晓荣负责的玉米试验组更是辛苦,玉米扬花时株高一人半高,密不透风,艳阳高照,授花粉正要赶在这样的好天气里进行。在一点风都吹不进去的玉米地里,王晓荣和她的课题小组成员要逐株授粉,每个人都汗流浃背,由于授玉米花粉一直要抬头举手向上作业,带草帽影响作业。所以个个晒的是满脸通红,脸上身上落满玉米花粉、大汗淋漓。她们是一群正值青春期特别爱美的女孩子,但在认真作业时却把一切都忘在了脑后,为了不出现试验失误,干活时都是认认真真全身心的投入。
田间种植要求很严格,分块打垅,拉线定行距。量尺定株距,逐个下籽种,种籽不能多一株,行距不能少一寸。否则就会影响到产量的准确评估。
良种推广田是培育优良籽种,提供给各生产队大田种植,要求纯度非常高,不能有杂草和其他品种混入,推广田往往会被隔离种植,经常还要去杂提纯(拔掉混在一起的其他品种,保持品种纯度)。小块田则是试验田,大块有几分地,最小块不如床板大,主要是对新品种的培育,对比和试验,一个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试验需三年才能完成。
在收割时也是按一个品种一收、一放,不能混放一起。由于许多品种数量太少,不便打碾,全是用手搓。还要进行百粒重,千粒重称重,便于估计品种是否有向生产队大田推广的价值。
朱发场长虽然是一个地道农民出身,但他对农作物的科学试验和田间管理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告诫我们: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试验一定要仔细认真,实事求是,不得有半点假,这样才能对生产队大田负责。
在王寨大队领导和热心乡亲们的帮助下,我们知青不仅学会了各种农活,更是学会了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人生态度。王寨农场是我们战天斗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度过了我们美好的知青生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我们知青的青春年华。这块热土上曾经洒下过我们汗水,通往农场的路上有过我们的足迹,王寨农场是王寨知青一生难忘的地方,王寨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二、起圈
王寨农场大田用的肥料都是用大队养猪场的猪粪。挖猪圈的粪在农村叫“起圈”,起圈是个又臭又脏又累的活。由于猪在圈里来回踩踏,垫的土和猪的粪及草梗便被踩的很结实,用镢头都挖不进去。干不了几下手上便会磨起水泡,由于圈里臭气熏天,跳蚤非常多,还特别累。我们这些城里下来的学生干不了一天,就借口请假不干了。农场场长很着急,生着气还很无奈。当时就找我商量(那时我是点长)。由于我的体力较好,场长就下硬任务给我说:“知青没有人干了就包给你干,农场地里等着用肥料呢”。没办法我就答应了。但我给场长提出要求:“干活时间我自已安排”,场长爽快的同意。
早上天一亮我便一个人扛着工具去猪场起圈。我先用铁钎在圈角捣开一块,因为下层较软。再用镢头从底下往上别着挖,这样便能挖开。我每天早上干到上午吃饭时结束,下午太阳落山又去挖。手上的水泡磨破了,流着血,用手帕一裹接着干。由于太硬,加上粪层中有草结梗,粘在一起很难挖,有时一上午镢头把、铁铣把折断好几根,时间长了手掌上便磨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手指关节也磨起了茧,手指边缘由于长时间的握锨把、镢把形成一道硬棱。场长给我定的起一个圈算五个工,由于我在干活中慢慢摸着了窍门,到最后两天多就能挖完一个圈。这样我就可以腾出时间回家或到其他知青点和同学朋友们玩了。六个圈干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流了很多汗,也流了许多血,疼痛和劳累可想而知。至今我也忘不了那种忍着臭气,汗流浃背拼命挖猪圈的情景。在当时,我将六个圈全部起完后受到场长赞许时,心中有过一种成就和喜悦感。把疲惫和辛苦完全都忘在了脑后。这就是我在农村插队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校对:田浩林)

作者简介:刘勇,男,1955年5月出生,1971年在平凉一中初中毕业,1975年3月在平凉白水公社王寨大队插队锻炼,1978年12月招工于华亭筹建处,2010年5月于华煤集团退休。居住地:华亭


景莉感言:作者从知青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岗位,再写到玉米实验,小麦新品种杂交授粉,套袋,挂牌,田间种植,这些科学技术实验都有严格要求,最后写到起圈,在挖的过程中找到了窍门,你这种不怕苦,不怕脏,带着手上磨出血泡,用布包上继续干活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知青精神,知青精神在哪里都大有作为。贾建成感言:刘勇故事朴实耐读,文笔自然,点赞!


刘勇(甘肃省平凉县白水公社王寨大队知青点) - 副本.JPG (923.7 KB, 下载次数: 23)

作者:刘勇

作者:刘勇

作者:刘勇.jpg (950.54 KB, 下载次数: 21)

作者:刘勇.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0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79
沙发
发表于 2021-11-21 07:23: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发帖,您的文章拜读了,学习了。知青的故事是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环节,很值得总结思考,很值得用文字留下印记,希望您坚持写下去,让我们在知青的网坛不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10:33: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7 08:44 , Processed in 0.23101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