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9.读《悲愤的朝圣之路》忆2004年6月的上访村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353

帖子

18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18:5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9.读《悲愤的朝圣之路》忆2004年6月的上访村
二○○九年五月
曾因再审事,两到上访村。
触目惊心处,呼天喊地城。
环境脏味重,民间怨气深。
问其何所求?公平与公正。
附1<悲愤的朝圣之路>上访者群体调查及对造成上访的制度文化土壤的思考
郭宇宽2005-1
附2《<悲愤的朝圣之路>记者前言》摘录
  (1)我们都是看客。相信很多记者都有象我这样的经历,当第一次遇见一个上访者时,了解了在一个同胞身上发生的不公正遭遇,如同堂吉科德发现风车一样激动,可大多数事情只要见得多了,便习以为常了,渐渐就不那么激动了。
  (2)在北京大多数居民绝大多数都不大了解,就在他们身边有一个叫“上访村”的地方,更少有人会有兴趣了解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北京南站旁,叫做东庄的不起眼的城中村。这个乡村因为它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室、中办国办信访局、全国人大信访办,而成为怀着同一个目的,来自五湖四海上访公民们在首都的聚集地。
  (3)但是常年在外上访的公民是无力负担首都昂贵的生活费用的,因此上访村里家庭小旅馆往往成为他们的奔波中的落脚点。当然把他们付费居住的地方成为旅馆实在很勉强-这里几乎没有任何必要的生活设施和旅馆主人提供的服务,将近20个人居住在一间类似于学生宿舍的小屋之中,狭窄的床板似乎翻身都很困难,每天一个人的床位费在1元在2元之间,即使这样的条件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也显得过于奢侈,所以很多人都在陶然桥附近的地道和涵洞里露宿,拣一个装家电的硬纸盒加上一张塑料布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很少有人上餐馆吃饭,他们很多人的标准饮食是在菜场下市的时候拣一些菜叶子,放些盐巴,用拾来的柴禾煮着当菜吃,有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生起一小堆火在铁路边“吃烧烤”,走近你会看见主要是一些包菜叶子,甚至我见过有人烤桔子皮吃,最高档的不过是一些切的很小的火腿肠块。
  (4)为了节省车费,每天一早他们便起来,步行赶往各个信访接待处排队,或者守候在某些政府机关的门口告地状,直到下午再陆续回到落脚的地方。他们在北京没有正式工作,有时候去到站停靠的列车帮乘务员打扫车厢,清扫一节车厢的收入是人民币2元,垃圾场拣一些废品,一个空易拉罐,可卖一毛多钱,这些收入将用来维持他们在北京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断了回家的念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他们的申诉,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在寒冷的冬日里我见到一个上访户也许是走累了,靠着墙根在晒太阳,等我办完事回来再路过时,看到他已经倒地死了。
  (5)就是这样一些人,当偶尔有记者来到他们中间,他们会争先恐后的涌上来,把他们花钱托人打印的申诉材料有时还有照片塞到你手里,打印这些材料的钱也许相当于他们几天的生活费,可他们毫不吝惜。他们会用也许已经操练了数百遍的熟练语言向你倾诉自己的冤情,有人会泪流满面,希望得到记者的帮助。
  (6)就我所听到的不同上访者讲述的悲惨故事,可以整理出一本《一千零一夜》,我曾经为这个想法激动地夜不能寐,但最后却由于大家可以理解的技术原因无法实施。看到这些受苦的人们,怀着讨回公道的期望和不公的命运作绝望的抗争,那种毅力和对救赎的向往,让我联想到在西藏的荒原上向着布达拉宫磕等身长头的藏族同胞,这种行为本身甚至不再可以用功利和效用来衡量,而成为了一种绝望中的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9-17 03:50 , Processed in 0.08300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